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古代玉器制作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探索和总结的制玉工艺程序已近完备,玉雕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直到汉代,制玉工具逐渐向金属工具过渡,汉代以后古代制玉工具已基本齐备。制玉工艺则显然反映了各时代的特色,但基本方法仍未脱汉代玉器窠臼。  相似文献   

2.
略论周代社会的用玉制度和崇玉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社会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用玉制度,在祭祀、典礼、政治、军事、外交、丧葬等多种活动中都要使用玉器来达成仪式。统治阶级内部佩玉习俗的流行,使用玉制度仪式化,成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以玉比德的思维定势,使玉器成为标志一切美好事物的文化符号,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之中。  相似文献   

3.
<正> 南阳汉代画像石中有许多珍贵的乐舞百戏画像,它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切地再现了汉代辉煌的音乐成就。这些形象化的音乐史料,为我们研讨两汉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状况,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仅以南阳汉代画像石中已发掘并确认的乐器为基本,拟就汉代民族乐器的种类、乐队组成情况及其特点等,作些初步探索,以求抛砖引玉,把南阳汉代音乐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齐家文化玉礼器如璧、琮、刀、戈、圭、璋、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璧琮组合源自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刀戈组合和圭璋组合始于青铜时代。大玉刀和大玉璋主要流行于夏代,是夏代文化的标志,亦是齐家文化的特色。玉器的盛衰表明齐家文化不仅是东亚文化的组成部分,亦反映了夏朝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状况。自三代到秦汉再到隋唐直至明清,玉器发展除了雕琢工艺进步以外,其形制品种基本上没有脱离齐家文化玉器范畴,儒家文化主要礼器形制正是基于齐家文化玉器的基本造型。齐家文化玉器在东亚玉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作用,应该是夏代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距今五千年至四千年的良渚文化以其璀璨的玉文化而与北方的红山文化构成南北玉文化之双峰.良渚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寓含着人性的觉醒;有一定数量的玉琮、玉璧和玉钺的发现说明祭祀礼仪和王权专制在当时已经确立;龙和鸟的艺术品的发现说明良渚已经有了龙凤崇拜且以凤凰崇拜为主.整个良渚文化较为完整地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天地至尊精神和礼乐教化精神.如果说红山文化的玉器以巫玉为本质的话,那么,良渚文化的玉器则以礼玉为本质.  相似文献   

6.
马瑞 《南都学坛》2000,20(5):123-124
南阳在汉代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又受楚文化的影响 ,形成了南阳经商、积极进取、讲义守节的独特的汉代民风士俗  相似文献   

7.
李伟男 《南都学坛》2002,22(5):7-10
南阳建筑汉画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反映了汉代建筑地面、屋顶、门户等的装饰情况,展 示了丰富多彩的汉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广义上玉的概念来看,小河沿文化不仅出土了数量颇多的玉器,还有较为繁荣和特殊的玉文化,并非辽西玉文化的发展低谷期.小河沿文化玉器继承了部分辽西本土文化因素,还受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中亚、西亚地区的影响.这不仅反映出辽西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还显示出不同地区对小河沿先民思维方式的强烈冲击.玉质棍棒头的出现,则是中国史前东西文化交流互动的又一证明.多元文化的交融汇聚应当是驱动小河沿文化玉器乃至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9.
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现存汉代画像石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就之一。它完整地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绘画表现、艺术审美的追求,是研究汉代艺术文化的重要资料。南阳汉画像石在散点透视、以线造型和意象造型三个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
周子强 《南都学坛》2009,29(4):18-19
汉画像石是南阳汉代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独特的造型元素在南阳城市雕塑设计中,通过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以及应用的策略,能够清晰地表达与南阳本土文化相适应的城市雕塑特色,反映南阳城市文化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苏兆伟 《东方论坛》2016,(2):118-121
汉代骏马艺术作品类型主要有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陵墓石刻、青铜制品、玉器制品等材料形式,其图像艺术具有简、整、圆、拙、势的特点。反映了汉代特定的文化观念和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12.
南阳在汉代具有重要的交通地理地位。以南阳为一端,联系关中平原和江汉平原的武关道,春秋战国以来已经成为秦楚之间的交通要道。汉代许多历史事件,因南阳交通系统的作用而发生。南阳和以南阳为枢纽的交通结构,曾经表现出特殊的历史意义。考察汉代交通史和汉代区域文化史,不能不重视南阳的交通地理形势。东汉以来,南阳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交通作用也有所增强。随着南下移民浪潮的兴起,南阳作为四通的枢纽,联系南北的交通重心的地位愈益突出。诸葛亮择定南阳作为居所,以眼观天下,分析形势,等待时机,显然注意到南阳集中、交汇四方信息的优势,体现出不同凡响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3.
薄清江 《南都学坛》2008,28(4):35-36
数以千计的南阳汉画像石(南阳汉画)是中华远古本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形象载体,也是汉代社会生活的曲折展示。它是佛教全面影响中国之前的比较纯净的中国本土文化的形象展现。它上承浪漫、强悍的楚秦文化,下启魏晋佛教造像艺术。又处在黄河长江之间文化交汇的中原腹地,在汉代被称做"帝乡",是"商遍天下"富庶的人群聚集地。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构筑了以画像石刻为载体的南阳远古文化的厚重和丰富。  相似文献   

14.
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最发达的一支考古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6500~5000年。红山文化高度发达的玉工艺及多姿多彩的玉器造型,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物质载体。从艺术分析和审美的视角观察红山文化玉器,对其分类、制造工艺、审美情韵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红山文化玉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从而开辟红山文化玉器研究一个崭新的领域,揭示红山文化玉器史前的历史地位、社会发展和演变规律及玉与人的关系,探索红山文化玉器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5.
学术园地中的两朵奇葩——《南都学坛》特色栏目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南都学坛》是南阳师范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学报,原名《南阳师专学报》,1981年创刊,1989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辟有“汉代文化研究”、“红楼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法律学研究”等栏目,在汉代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南都学坛》曾获河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南阳地区多处发现汉代铸钱遗址,出土了吕后八铢半两石钱范、郡国五铢钱范,王莽时期的大泉五十、契刀五百、货泉、大布黄千钱范等,分布范围广泛,种类较多,不仅反映了汉代南阳铸钱业的发达和货币经济的繁荣,而且表明汉代南阳郡以宛城为中心曾有规模可观的“造币厂”,是全国最重要的铸钱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月10日,南阳师专汉文化研究室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南阳市委宣传部、社联、汉画馆、博物馆、文物所等有关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十几人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就有关南阳汉文化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主要内容是:首先,南阳师专副校长骆平安副教授,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级调研员任积太、南阳市社联主席王遂河,等同志对南阳汉文化研究的意义作了充分的肯定和阐释。在谈到南阳汉文化研究的地位时,骆平安先生说,汉代南阳是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都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可以说,汉代是南阳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汉代乐舞的静态和动态遗存是研究汉代乐舞的重要资料和依据。静态遗存以汉代墓葬祠堂出土的画像石(砖)、陶俑、玉器等为载体,而那些融于传统民间舞蹈、地方戏曲、民俗祭祀等活动中以人为载体的遗存形式,则可称之为汉代乐舞的动态遗存。以徐州地区汉代乐舞的现代遗存的共性与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更深入地发掘探究汉代乐舞现代遗存状况,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汉代乐舞艺术。  相似文献   

19.
仿古玉器是玉器制作中的特殊门类,在中国清代达到辉煌。青铜器艺术是中国夏、商、周时期艺术的主要代表。在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中很大一部分是仿古代青铜器。青铜器与玉器在文化背景、种类、功能、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几乎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其造型与纹样却对清代仿古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以青铜器与清代仿青铜玉器的造型纹样及艺术风格为...  相似文献   

20.
慈禧带热清代翡翠收藏 古语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我国自古就有用玉、佩玉的习惯,从商周时期开始迄今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开创了以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等为代表的玉石文明,留下了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玉器文化,留下了和氏璧等古代名玉的千古传说,也留下了金缕玉衣这样让后人叹为观止的玉质珍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