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增长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的中国经济内外失衡也很突出。中国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现象加剧,外汇储备也随之增加。本文分别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两个方面进行顺差原因分析,指出其主要原因是内需不足拖累中国进口增长、加工贸易占出口主导地位、外资大量涌入、资本流出渠道狭窄、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这种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经明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在总结双顺差可能对中国造成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双顺差所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处于经常项目和资金、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对现有的相关研究,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本文着重对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成因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在招商引资政策的引导下,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量涌入中国。FDI可以从多方面对一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本文从我国引进FDI的历程及特点入手,利用1994-2011年全国实际利用的FDI及国际收支中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源自FDI,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这种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有关顺差的成因及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对货币政策造成的三种主要影响,这些影响对于我国调整货币政策,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决策与信息》2006,(10):72-73
1O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发表的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9411亿美元。报告披露,200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贸易较快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大规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91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9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两个方面解释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如何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得出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或建立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1990—2006年的17年间,有14年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同时出现顺差;累计经常账户顺差为6676亿美元,资本账户顺差为3908亿美元,200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06631乙美元。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兑换8.05元人民币,呈现出单边上扬的走势,升值幅度达到3%。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收支在2005年度也出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2020亿美元,国际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连续实现双顺差,导致外汇占款增加,房地产价格上涨,物价指数创历史新高等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且有日益加剧之势。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直接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外汇储备增加意味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但同时其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央行为冲销过剩外汇在结售汇市场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导致我国社会流动性过剩问题目益突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 ,具有鲜明特色。透过国际收支平衡表 ,可以发现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形成动因 ,进而提出调整方向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率—汇率传导机制的有效运行,对于经济体系实现内外均衡,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现状及一些客观的制度因素使得利率-汇率传导机制受到诸多不利影响。同时,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征是"双顺差"结构不断强化,这一情况背后隐藏着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实现内外均衡和持续发展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和挑战。本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中国现有的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及其实施情况,研究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运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寻求在"双顺差"条件下促进利率——汇率传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资本流动:1982~2002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汪洋 《管理世界》2004,(7):43-52
文章分析了1982~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特征,并对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变形进行了解释。由于自1994年以来中美利率和双边汇率的组合使得套利资本的跨境流动可以获得稳定、高额的利差和汇差的双重收益,论文对此进行了经验检验,证明在我国不仅仅是单向的资本流出,而且存在资本内流进行套利的情况,这种状态使得说明我国对资本账户的管制趋于无效。我国资本流动的特征呈现出双向、周期性、无风险套利性和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收支是衡量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指针,是一国经济决策不可缺少的依据。本文首先对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情况做出一个整体分析,然后,对国际收支的运行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做出评价并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以及金融与资本项目进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最后,针对如何利用FDI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出口和FDI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实际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一些国家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为由向人民币汇率施压。外汇储备增长的动因来自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测算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实际贡献,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政策。本文利用中国自1986年价格改革以来的年度国际收支数据,通过建立国际收支联立方程组,扣除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余额增长的重复贡献,并考虑到国际收支规模的影响,对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实际贡献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自我国价格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汇储备增长的实际贡献已经接近出口对外汇储备增长的实际贡献,并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研究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与经常账户失衡的双向互动影响。结果表明:1)人民币计价份额、进口结算份额的提升会降低经常账户顺差,而人民币出口结算份额上升将扩大经常账户顺差,整体上人民币计价职能的影响大于结算职能的综合影响;反过来,经常账户顺差扩大抑制人民币进出口结算和计价份额的提升,即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2)人民币国际化与经常账户失衡之间的双向影响存在较强的时变特征;3)经常账户失衡与人民币不同货币职能之间的影响趋势及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经常账户由“顺”转“逆”或“顺逆交替”将成为常态,未来经常账户逆差与资本金融账户顺差模式可能成为人民币深度国际化后的货币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19日,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在广州2003年物流世界年会上作了题为《全球供应链下的经济发展规律》的演讲。中国经济没有过热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有专家提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质问。对此,萧灼基认为,中国经济没有过热。看待经济增长是否合理,要考察各项经济指标是否协调。衡量一个国家的增长情况有四个指标:GDP、国际收支情况、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我国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百分之八点多;2003年的国际收支情况总体是比较好的,无论是资本项目还是经常项目,都达到顺差,外资规模也超过2002年;2003年通货膨胀率大概是1.5到1.7,属于轻微…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连年积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陡增,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争论愈演愈烈。本文通过简单模型着重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适度性进行研究。(一)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1.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80年代以来我国外汇储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双顺差呈现化解的趋势。双顺差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出口、进口、FDI这三方面来探讨双顺差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