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是近几年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未成年人犯罪呈高发态势,然而未成年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社会的特殊保护,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是勤,从挽救未成年人角度出发,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运用到刑事司法之中,重视未成年人案件处理的每一个环节,定性准确和量刑适当是刑事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尽可能借助犯罪具体情节进行适当处理,实现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
浅谈对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情节的掌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健良 《决策探索》2005,(12):64-64,82
未成年人犯罪是困扰法学理论界和社会实践部门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当今治安状况的日益严竣,未成年人犯罪也正不断增加,如何对未成年人犯罪正确量刑,已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原则。这两条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犯量刑的方向。这是基本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不完备及其容易接受改造、可塑性强的特点而确立的,它反映了刑罚与罪责相适应的原则及刑罚目的的要求。审判实践中,充分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各种量刑情节,恰当量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做到既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又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安建伟 《经营管理者》2014,(17):213-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人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我们开展下一步关于预防制止未成人犯罪,从根本净化社会环境的理论及立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起因及预防工作任重而道远,其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成长更加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只有抓好未成年人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伟大祖国的复兴才会实现。同时,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要求我们要将未成年人的教育与保护落到实处,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只有孩子的茁壮成长,家庭才会稳定,只有每个家庭的稳定,社会大家庭才会稳定繁荣。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有责任对未成年人犯罪要给予特殊司法保护。笔者从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探索新刑事诉讼法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希望能给读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是指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过程中,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犯罪成因、监护教育条件以及案发后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形成书面报告,为司法机关公正合理地惩罚、教育、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参考。社会调查制度是刑罚个别化的要求,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怀与保护,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作为一类特殊的犯罪群体,其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家庭因素犹为重要,因为在他们的一生中与家庭接触的时间最多,从小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对他们的言传身教影响最深,因此家庭的结构和教育以及家庭成员间的良好关系都对未成年人的世界观的形成,是非曲直的判别、价值观的取舍、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着潜移默化的极大的影响。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于本人、家庭和社会都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管理创新是“三项重点工作”的动力所在,而积极参与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保护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视野下和“三项重点工作”的议题中,通过对云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调查研究,探讨对未成年人犯的保护和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并基于云南省特殊省情在关注特殊群体的同时更要关注,涉毒未成年犯,外国籍和无国籍未成年犯两类。  相似文献   

8.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点应该落实到对特殊生态状态下的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上,本文通过对西方为流浪儿童的权益保护所实行的举措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我国在保护流浪儿童权益方面应该努力的方向,从而预防流浪儿童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9.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在全世界都呈上升趋势,并且在犯罪类型、主体构成、发展趋势等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的特殊性,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犯罪群体。本文从犯罪原因入手,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犯罪主体特殊的犯罪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而在当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大环境下,将该刑事政策正确地运用到未成年人犯罪领域,是当下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研究的重点。总体而言,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以宽为主,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11.
自1996年以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1996年至2006年十年间,未成年人犯罪增长比率高达83%。由此可见,青少年违法犯罪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是少年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可以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但受我国传统思想的轻保护,重打击影响,使得这一制度在我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缺陷,即前科消灭至今没有立法予以规范和前科实务和理论存在着冲突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年龄小,心理和生理上都不够成熟,容易受到恶习的感染,从而逐渐走上犯罪道路。司法实践中我们应当更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尤其是要进一步强化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诉前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的经济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多元化、团伙化、低龄化、危害性越来越大的发展态势,是社会问题突出的一大顽症。面对新的问题,必须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长效稳定机制,本文就新形势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卢佳 《决策导刊》2010,(4):47-48
正近年来,南岸区人民检察院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和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攀升,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形势不容乐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的教育,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进行防控。本院在办案的同时,充分利用检察职能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全社会应该共同担当的责任。该文基于对福建省未成年人的生存、教育、健康、发展、参与权益的实证考察,分析现代家庭对未成年人保护及权利的认知和做法,揭示家庭在未成年人保护中的重点和倾向,探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和社区为主体的监管体系,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家庭与社会协调管理机制,促进和保障儿童发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周宇 《科学咨询》2008,(14):20-20
未成年人的保护可以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四个方面.其中,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是指有关的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实施的专门保护.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既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又是治安综合治理的难点,同时也是犯罪学界和法学界正潜心研究的重点。因此,预防和管理未成年人犯罪,应该成为我国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出发,进一步进行探究、分析,从而得出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陈梅花 《办公室业务》2012,(13):127+133
近年来成年人的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屡见报端,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不到位,使得这一突出的法律问题出现了许多真空地带,本文试图从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概述;我国从社会、家庭、学校、司法方面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现状和不足;完善未成年人权益法律保护的若干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的保护可以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四个方面。其中,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是指有关的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依照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实施的专门保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