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本文将制度改革细分为市场化进程和政府治理两部分,并利用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公职人员-财政比率和腐败指数等定量考察了制度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的结果显示,中国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程度每提高1%,经济增长提高19.61%,其中市场化进程贡献13.85%,政府良治贡献5.76%。就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言,制度改革和完善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的作用明显强于企业的研发与创新,说明制度改革仍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推行利率市场化,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达到了改善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设计目的。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96年开始,目前已进入关键时期,借鉴国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飞 《决策探索》2004,(5):55-56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已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使金融市场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尤其是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产权交易、风险定价和行使公司治理的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变量的作用日益突出。但现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并且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缺乏相应的互动性,大大降低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本文试图从其制约因素分析。探讨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功能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在市场化改革、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也是其区别于国际移民最为重要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市场化改革的作用。本文提出假说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为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条件,城镇居民可以通过与农村移民的分工而获得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额外收益。但是,仍然存在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会阻碍这种作用的发挥。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移民可以对城镇居民的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但这严重依赖于市场化的进程。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含义在于,要发挥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社论社评     
正在经济增长遇到一些压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希望获得更多政策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愿望可以理解,但是,真正能够推动经济持续长期增长的,是进行更广泛而深入的市场化改革,这样才会享有改革带来的红利。如果继续"政策红利"思维,可能会削弱地方政府改革动力,浪费改革时机。2014年4月7日《真正能够推动持续增长的是"改革红利"》社评21世纪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6.
渐进转型中的制度性公共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从1978年开始走上了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在改革的方式上,中国采取了不同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渐进转型方式,试图以比较小的经济代价和摩擦成本达到预定的改革目标。经过20多年的转型过程,中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市场经济的框架,渐进式转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绩效。但渐进的改革方式也衍生出了一些副产品,制度性公共风险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中国的制度性公共风险积累也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改革的过程中,传统体制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得到了一定的纠正,而在渐进改革的逻辑框架下,又出现了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破除国有企业固有的体制障碍,进行管控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从而满足发展的需要,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是国企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如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优化企业管控策略,释放企业活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发挥企业战略协同作用,实现利益最大化值得探讨。文章从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类型入手,着重分析不同管控模式下人力资源管控策略的差异性,提出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适用的人力资源管控优化策略和方式,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市场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金融当局开始致力于推动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改革投融资秩序。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重心已经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逐步转移到信贷市场中来。2004年10月29日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上限.贷款定价以及风险溢价问题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4个方面、以19个指标为基础构造了衡量中国经济转型(即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制度变量——市场化相对指数,从该指数的数据特征和图形分析的结果看,新构建的指数较好地描绘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该市场化指数作为制度变量,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建模方法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证实了1978~2003年间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同时也证实了资本和劳动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市场化改革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规律。虽然将经济制度视为外生因素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丰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体现经济转型对增长的影响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简政放权成为政府改革的突出亮点,其在释放市场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的突出问题是,监管改革滞后于简政放权进程,与广大社会成员的期盼有着明显差距。为此,政府改革要把重点放在监管变革上,使政府监管与经济转型趋势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汪锋  康继军  张宗益 《管理工程学报》2008,22(4):149-151,148
始于1978年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中国的潜在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本文基于我国分省市面板数据(Panel Data),运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等非平稳面板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的企业市场化和对外开放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矗 《决策探索》2014,(24):22-24
一、要素市场改革的内容及趋势 30多年来,产品市场改革为中国经济增长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储备了规模基础。与此同时,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明显滞后,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受多重因素影响,尤其是地方政府意志及短期行为的干扰,价格发现机制而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我国要素市场扭曲主要表现为价格负向扭曲,即生产要素的真实价值被低估了。要素市场扭曲尤其是政策引致型的要素市场扭曲,会造成国民财富的非正常分配、转移甚至消散,阻碍经济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发展质量提升。因此,我国必须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扭转“非对称改革”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正> 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企业经营者的市场体系,形成职业化的经理阶层,用市场机制来配置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源,已成为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关系所在和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中国经济在早期增长中获得了非同一般的能量和动力,在所有新兴经济体和转轨经济体中独树一帜.但是,这种粗放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其增长动力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要素价格的扭曲,难以提高的使用效率,政府力量的无所不在,一定会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并使经济结构扭曲,阻碍经济转型.未来政府转型的关键,在于分清市场和政府的界限,明确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5.
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央审时度势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我国由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技术立国的创新性轨道上转变。经济动力由过去资源消耗、劳动数量增加的要素数量增长,变为要素资源配置合理、创新驱动带动经济内生增长。经济动力的改变必然涉及多方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国家需从宏观层面把握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方向,使得经济动力的改变真正能够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起点,再次创造"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16.
一、四大动力加速2003年中国经济发展 2003年的经济发展动力首先来自市场化,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都将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空间.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务实政策将促进民营经济更趋活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行政流程的再造将大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适应市场化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内部市场化建设是兖矿集团2014年度重点工作,是贯彻落实省国资委关于推行内部市场化经营的要求,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通过流程再造,激发活力、降本增效,提升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证了兖矿集团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的现实意义、管理构架、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推行内部市场化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迟福林 《决策探索》2014,(16):21-23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句话,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历史性突破,不仅牵动经济体制改革,也将倒逼全面改革。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不仅将有效化解短期经济增长压力,而且将形成中长期发展的动力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而且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重点;不仅是系统的体制机制创新,而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渐进式改革已经持续了30多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更是进一步加快。本文以此为背景来评估市场化转型对中国就业动态变化(包括就业创造与就业破坏)以及地区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市场化转型通过"提升就业创造率"和"降低就业破坏率"两个途径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就业净增长,并且前者的影响更大。本文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市场化转型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由低生产率企业向高生产率企业的转移,即通过改善就业再配置效率进而显著地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上述发现对于深入认识和理解转型国家的就业变动模式与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1.今年1月11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请谈谈你对上述政策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