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罚以一般预防为其主要的存在依据,在重刑威慑已被历史抛弃的前提下,在刑罚的谦抑性、经济性、节俭性被广泛认同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构建刑罚的立法上一般预防之威慑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性问题,这也是一个历存争议而至今尚无定论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死刑作为现代刑罚体系中最古老的刑罚方法,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称为生命刑,又称极刑,自古以来一直是刑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存废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争论激烈的问题。当历史的车轮将人类带入21世纪的同时,也把“尊重人权、文明法治”的课程摆在了人们面前,要求人类更理性、更文明的看待和解决死刑在当今法治建设中的定位和去向问题。  相似文献   

3.
刑罚本质上是一种,确切说是对犯罪的惩罚。国家刑罚权的行使是有限度的,应当尽是使刑罚节俭,尤其防止刑罚过剩与过度。同时,刑罚的适用受刑罚目的的制约,不能毫无节制,而应有限度的适用。刑罚的适用要坚持惩罚与人道 主义相结合、罪行均衡和刑罚谦抑  相似文献   

4.
死刑是剥夺人生命的刑罚方法,也是人类历史上较为古老的刑罚方式之一。我国的死刑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至今仍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当前,我国一直贯彻“少杀、甚杀、防止错杀”的刑事政策,就是为了实现《宪法》所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明确死刑复核程序的基本内涵,探寻死刑复核程序的发展历程,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  相似文献   

5.
刑罚执行监督是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刑罚热行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发展和刑事政策研究的深入,刑罚执行监督一跃成为学界以及实践部门的焦点,本文从梳理既有刑罚执行监督体制入手,剖析其弊端,并就一些刑罚执行监督中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机制略抒已见。  相似文献   

6.
刑罚执行是刑事诉讼最后阶段,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保障。依法对刑罚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有利于保障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正确执行,有利于实现刑罚目的和保障罪犯人权,笔者结合曾在监狱的工作实际,就检察机关在行使刑罚执行法律监督权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死刑成为法律上一项刑罚制度,是指对罪犯依照法律的规定剥夺生命的刑罚制度。死刑作为刑罚的重要手段,因其严苛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从死刑与人权关系,死刑的历史发展角度出发。揭示我国死刑制度的内容.以多判死刑为代价来维持社会秩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顺应民意而广用死刑是不理智之举.死刑应被严格限制一定范围内,尤其是在司法过程中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入户抢劫以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一直是众多国家打击犯罪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刑法》将其作为抢劫罪的一种加重处罚的情形,并规定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的严厉刑罚。同时,入户抢劫也一直是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刑法学者都对此发表过自己的观点,笔者在此也将对有关入户抢劫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司法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刑罚的使用成本是高昂的,然而其收效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通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比较其成本和收益,提出更合理的配置刑罚资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明朝在立国之后立即实行了"重典治国"的策略,其历史渊源是西周时期的"刑罚世轻世重"政策、战国时期法家学派重刑主义思想以及朱元璋的民间生活经历;其主要表现为重视立法以及法律的学习和宣传,实行"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刑罚适用原则。这对我国当代法治国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表现在谨慎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律宣传,落实普法宣传教育;以法律为手段,严惩职务犯罪;吸收"刑罚世轻世重"思想,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的减刑制度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体而明确的体现,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刑事法律政策对减刑制度在科学内涵的构建方面缺乏认识,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局面,致使司法公正发生偏离,而这已经成为刑罚执行工作的一个必解之题.本文对我国减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以粗浅研究,以求对减刑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自从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提出废除死刑和严格限制死刑的主张以来,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经历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争论。面对世界废除死刑愈演愈烈的国际趋势,中国的死刑选择应当何去何从?本文建立在尊重社会价值取向与道义论的基础之上,分析中国死刑存在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罪名的兜底罪名,自产生以来对打击职务犯罪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就该罪一直都存在较大的争议,关于其犯罪客体、犯罪主体、法定刑幅度、刑罚裁量、举证责任等问题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将就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相关疑难问题进行研究探析,以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黄巧华 《办公室业务》2013,(17):240-241
近年来,我国的贪污贿赂等腐败的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稳步上升趋势,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严厉的刑罚对于遏制贪污贿赂等腐败性犯罪行为并非治本之策,更难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就现实而言,目前国际社会轻刑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废止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适用,并且应当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简明刑法教程》一书,应全面了解该书涉及的刑法知识,重点掌握以下基本内容: 总论部分,首先应了解刑法的概念、特征、目的、任务、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明确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重点把握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其次要系统掌握犯罪和犯罪构成等方面的理论,了解排除犯罪性行为、故意犯罪的形态、共同犯罪以及罪数问题;第三,应了解有关刑事责任及其实现方式(主要是刑罚)的内容,重点掌握刑罚的种类、刑罚的适用原则及相关内容。总之,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有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刑法学上关于被害人过错的研究较多,针对类型化的犯罪案件比如经济犯罪中的被害人过错却研究较少,经济犯罪随着社会发展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犯罪涉及金额大,影响范围广,将经济犯罪被害人过错纳入刑罚裁量考虑的范畴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刑罚目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肖凤  时丹 《决策与信息》2009,(12):49-49
对审判时年满60周岁的老年犯罪人适用宽缓刑事处罚,是罪责刑相适应和刑罚个别化的体现,更好发挥刑罚的,符合刑罚经济的考虑和刑罚人道性谦抑性的要求,是对恤老文化传统的延续,与世界各国刑法观念一致,符合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国家在刑罚理念和实践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以社区矫正为基础的非监禁刑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目前,在世界很多国家中,社区矫正模式的非监禁刑已经成为刑罚执行的重要方式,在社区中矫正的罪犯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有些国家甚至超过了在监狱中服刑改造的罪犯人数,成为与监禁矫正并列的刑罚执行方式。非监禁刑具有诸多优势,不仅可降低刑罚成本、缓解监狱爆满的压力,还可以避免监禁刑的易感染性,从而提高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刑事和解有助于刑罚目的的达成,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野生动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任何进化历程都离不开它们。由于我国刑法没有对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人做出相关的刑罚决定,导致很多食用野味之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由此,不管是从行政处罚还是刑罚方面的规定来看,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存在着诸多空白,给个别人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