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界,传扬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特·赛音巴雅尔.他是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著名蒙古族作家、编辑家、文学史家,曾任《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编审.他主编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等系列三部文学史,创意建立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为中国多民族文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特·赛音巴雅尔主编的三部“大史”之一的《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在代序中对其所具有的越超性作了如下评价:首先,这是一部由多民族学者共同通力合作编写的少数民族文学史,共有十个少数民族的十七位学者参加撰写。这与过去主要由汉族学者写的著作就有不同……其次,这也是论述作家作品最多的一部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再次,本书对所论作家的生平和创作历程都有较详细的介绍,对作家的创作成就及其代表作品都有言简意赅比较恰当的评价。翻开淡紫色清雅的封面,我们首先能够了解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五十…  相似文献   

3.
老特和他的三部﹃大史﹄文\本刊记者黎曦﹃老特﹄创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个﹃第一次﹄第一次由一个少数民族主编出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一次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个体系写进中国当代文学史一位藏族诗人面对《中国当代文学史》“有一种感觉:56个民族都平等了。...  相似文献   

4.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各民族同胞共同步入了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多民族性,绚丽多彩的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包含着56个民族的文学,在这个多民族的文学花园里,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创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用执著的创作构建着本民族文化,肩负着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重塑,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精神守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学艺术与宗教试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龙长顺 《民族文学研究,第1期第l页过去的脚印与今后的步伐李丛中 —对建国三十五年来云南民族文学经 验和问题的探讨 《民族文学研究》第l期第2才页民族与民族审美意识黄伦生杨克 《民族文学研究‘第1期第16页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的科学性张文勋 ‘民族文学研究》第1期第拐页论民间作品在研究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上 的地位和作用一孟和 《内蒙古师大学报》第1期第43页论少数民族神话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 地位王松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第1期第58页论少数民族机智人物故事的本质特…  相似文献   

6.
信息平台     
《湖南少数民族文学史》出版 《湖南文学史》的姊妹篇《湖南少数民族文学史》一书,经我省各民族专家学者历时2年的辛勤笔耕,已于今年4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33万字篇幅,将全省土家、苗、侗、瑶、回、白、壮和维吾尔等8个世居民族的各类文学样式分民族分类别展现其中,这是对我省自古以来各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第一次大总结.是全国编写区域性和地方性文学史的一次成功尝试。该书系统论述了各民族各种文学样式的发展源流、展示了各民族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写法上突破了过去民间文学史的旧格局,加强…  相似文献   

7.
石文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20-221
"少数民族文学"首次提出是在1958年7月17日召开的少数民族文学史座谈会上,并且将"少数民族文学"誉为专门针对少数民族设立的文学创作,每年对不同的文学创作题材颁发相应的奖项.之后,在1981年12月,我国首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创立,确定每三年举办一届颁奖仪式.也正是因为创办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才能够听到如今享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系列著名文学创作家的名字,比如张承志、玛拉沁夫以及穆青等等.在此背景下,1994年第五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大会上,乌兰夫专门题写了"骏马奖",将此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一项大奖,至今已经举办了9届,评出的获奖作品达628部之多,共有666人获得此项大奖,全国一共有55份少数民族参与此类大奖的办法.对于发展和表彰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鼓励和鼓舞影视工作者积极投入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少数民族文化影视艺术工作者为拥有"骏马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本文主要是对贵州少数民族作家获"骏马奖"作家群体进行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振兴具有一定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8.
1958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座谈会,确定编写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文学概况,“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到60年代初,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就已编写出版了《白族文学史》、《纳西族文学史》、《藏族文学史》、《广西壮族文学》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 ,2 0世纪海内外出版中国文学史著作已达 1 60 0种以上 (转引自林继中《文学史新视野》第 1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1 0月版 )。由此可知 ,编著文学史是时代、国家和民族的召唤 ,故方兴未艾。由农学冠、黄日贵、苏胜兴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之一《瑶族文学史》(修订本 ,以下简称修订本 )于 2 0 0 1年 1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 !由此想起十多年前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黄书光、刘保元、农学冠、盘承乾、袁广达、吴盛枝编著的《瑶族文学史》(以下简称前驱本 ) ,情不自禁认为清代大诗人赵翼的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  相似文献   

10.
“骏马奖”     
《中国民族》2008,(11):42-43
“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是在1958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一次关于编写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文学概况的座谈会上。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初,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其中33个民族撰写出版了本民族的文学史。少数民族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将要关注的是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2个,由于这些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初,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其中33个民族撰写出版了本民族的文学史。少数民族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将要关注的是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2个,由于这些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初,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其中33个民族撰写出版了本民族的文学史。少数民族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将要关注的是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2个,由于这些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初,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其中33个民族撰写出版了本民族的文学史。少数民族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将要关注的是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2个,由于这些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初,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其中33个民族撰写出版了本民族的文学史。少数民族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将要关注的是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2个,由于这些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初,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其中33个民族撰写出版了本民族的文学史。少数民族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将要关注的是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2个,由于这些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初,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其中33个民族撰写出版了本民族的文学史。少数民族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将要关注的是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2个,由于这些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初,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其中33个民族撰写出版了本民族的文学史。少数民族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将要关注的是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2个,由于这些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初,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其中33个民族撰写出版了本民族的文学史。少数民族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将要关注的是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2个,由于这些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初,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其中33个民族撰写出版了本民族的文学史。少数民族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将要关注的是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2个,由于这些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一般称其为人口较少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