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同可以把文化的结构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比三个层次一样,文化心理的结构也可以分为表层结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三个层次。但文化心理结构的三层次与文化结构的三层次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在文化结构的每一层次中都蕴涵着文化心理的表层、中层和深层结构。文化心理的表层结构是情感、意志和风尚习俗的层面;中层结构是观念积淀层的层面;深层结构是精神本质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银翠莲 《阴山学刊》2006,19(6):67-7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内容和结构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公共消费品的匮乏。这一状况严重制约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实现。政府应该从经济发展、民主法制等方面通过一定途径加以解决,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文化考察杨振昆施建伟、王耀辉在《“世界华文文学”及其“走向”》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华文文学实际上是代表华人文化的文学”,“华文文学的大文学圈的核心是文化,世界各地的华文文学就是覆盖在文化内核外面的表层结构,在这类似软组织...  相似文献   

4.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说法,首先见之于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决议》中说,“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对于当时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  相似文献   

5.
林金忠 《学术研究》2012,(2):89-95,160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流认识,其思想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配置中心论”和作为原东欧国家改革之指导理论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由于这两种思想来源本身的固有缺陷,由此而来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流认识局限于资源配置问题,却撇开了社会制度的内涵.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是由一个具有三层结构(即表层结构、中间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构成的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我国30年的改革进程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仅涉及市场经济的表层结构,而中间层及深层结构却未被触及.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30年后思考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中,衔接”与“连贯”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互有侧重的概念。“衔接”侧重于文章的表层结构,是文章的有形网络;连贯”是文章中语义的关联,是文章的无形网络。在英文写作中,我们不仅要通过衔接的手法使得文章结构合理。还要通过文章深层的语义关联,使文章前后连贯而浑然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相统一,有形网络和无形网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党的“八大”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政治报告所作的决议中曾经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提法二十多年来被认为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更被林彪、“四人帮”污蔑为“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重要部分。实际上,这种提法恰恰是我党中央和刘少奇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的社会现实而得出的正确结论。重新评价和认识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这一点既体现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又体现在人的内在生命结构上。在人的生存所处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中,心理和文化的矛盾作为内外矛盾是人的生存的基本矛盾。从这一矛盾出发可以说明人的存在是一种即先天即生成、即现实即超越、即逻辑即直觉、即知识即境界……的辩证存在。  相似文献   

9.
一1956年我们党在“八大”就曾经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在随后的实践中并没有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肯定“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由表层结构——社会历史层面,深层结构——文化意识层面,潜层结构——人本意识层面所构成的,这三个层面由浅入深,纵横交错、渗透融合,彰显着巨大的文化悲剧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常导致误解。表面上酷似但实际上含义迥异的词语与语法结构,或有时因缺乏背景知识或脱离上下文常使译者落入“陷阱”因此,译者应一丝不苟以提防“陷阱”。透过表层结构,进入深层结构中准确理解原文内涵,然后依照“等值等效”原则,力求精确地将其表达于译文中  相似文献   

12.
张金荣  彭萧 《学术研究》2023,(5):69-75+187
“创熟”的实质与核心就是通过激活和整合社区治理的各项存量资源和要素,实现社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创熟”工作有效实施的背后在于遵循了一条可适的“治理共同体”逻辑链条,即“情感—利益—组织—命运”框架,该框架有效打通了“结构与行动”及“资源结构与规则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以情感、利益、组织、命运等社区资源结构为逻辑主线,以情感沟通培育、利益矛盾化解、主体合作共治、思想文化塑造等行动策略及其相应的情感联结、利益协作、组织保障、文化引领等结构化机制为内容体系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一体两翼”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结构主义方法也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它关于人类精神世界 (包括人类潜意识的精神世界 )具有矛盾结构的分析 ,值得我国地域文化研究者批判借鉴。因为 ,地域文化首先是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因此 ,在地域文化研究中 ,使用“解构”的方法 ,也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三"文化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原创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文化,既是一种“数”文化,又是一种“世界观”文化、“方法论”文化,还是一种关于“思维方式”的文化和“价值理念”的文化。本文从事物的空间结构、时间和逻辑顺序、事物的联系和转化等六个方面用十二条原理进行了论证,指出“三”文化是21世纪应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世界观文化。“三”文化是研究事物“第三状态”的文化,这种“第三状态”大致包括“立体状态”、“中间状态”、“中行状态”、“中介状态”、“统一状态”、“发展状态”、“结合状态”、“互动状态”、“和谐状态”与“创生状态”十个方面。与“三”文化相适应的一系列“三”思维方式,将有助于人们在新的世纪里化解各种矛盾、危机,应对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文化体系,都有其表层结构与深层内核。社会形态、生产方式及经济体制、国家政体都属于表层的软组织,而民族的心理意识,哲学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则是深层的文化内核。表层组织是形成文化内核的基础和原材料,文化内核是表层组织的凝聚和结晶体。在这个社会文化的系统内,表层与深层构成一种非线性的无主从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这是作为“有人系统”的社会文化系统的特殊性之一。 就文化系统的表层组织形态来分析,华夏文化是产生于封闭型大陆地理环境的大陆民族的文化,是以农耕社会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的文化,同时还是以王权主义的宗法政体为主导方向的宗法制度的文化。大陆地理的生存环境,农耕社会的自然经济,王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22,(4):41-49
长江和黄河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和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以黄河文明为摇篮的中原文化,其核心是一种“政治—伦理”结构,而以长江文明为母体的江南文化,其核心是一种“经济—审美”结构。长江流域城市是长江文化特有的“容器”,沿线城市文化代表着长江文化的最高发展“境界”。长江流域的江南城市形成了两大特点:一是政治中心的“经济化”和“人文化”,二是经济中心的“更经济化”和“更人文化”。江南城市不仅在长江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今天长江经济带文化创新的策源地和主平台。江南文化是中国诗性文化的典范形态,代表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矛盾的智慧,因此必然要成为引领沿江区域文化转化创新的榜样,并在当代长江文化传承保护弘扬中发挥出“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和而不同:创新教育的学科性和谐“贵和”既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他在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并不排除矛盾和消弥差异,而是不同要素和不同力量之间的互动和统一。创新教育不可能没有矛盾,因此也需要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一、两类不同矛盾是构成事物矛盾的普遍结构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有些矛盾是有公开对抗性,有些矛盾则不是这样,根据事物的具体发展,有些矛盾是由原来还非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对抗性的;也有矛盾则由原来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非对抗性的。”毛泽东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社会矛盾做了基本划分,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关于这种矛盾分析不仅是我国政治情形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再论矛盾“一分为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一)不理解矛盾“一分为三”的原因长期来不认识矛盾“一分为三”的科学性原因是什么呢?在哲学上借用过米的“矛盾”概念说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方面(诸要素)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四个特性:一、相互分离,有着差异;二、相互依存,并且渗透;三、相互排斥以至斗争;四、相互转化及其融合。从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有的可以“一分为二”,有的又可以  相似文献   

20.
一位影响深远的文学大师犹如一个浩渺深邃的人生和艺术之海,“无论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这种深邃性不仅表现为艺术和文化创造的广阔性,在多个领域中都留下历史性的足迹;而且表现为一种多层次的展开,当研究者孜孜探明其艺术大厦的表层结构时,往往惊讶地发现,在它深处还隐藏着更耐人寻味的隐结构,喻示着更复杂的系统发生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