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金华 《统计研究》2006,1(1):66-70
一、产业效益研究的理论背景经济学定义:效益是生产活动的所费与所出之比,即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活劳动消耗与产出的全部有用劳动产品之比。按照马克思的价值论,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价值由劳动者的劳动创造,但非劳动因素如土地、资本、机器设备等也具有价值增殖的潜在可能性;所费包括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所出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因此,从宏观层面而言,产业效益是一定时期内全行业所产出的全部有用劳动产品的价值与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价值之比,其主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是…  相似文献   

2.
朱庆芳 《统计研究》1985,2(1):73-75
一、用什么指标能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总的发展速度? 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常用的有社会总产值(用货币表现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五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全部物质产品的总量),工农业总产值(指工业、农业两个部门总产值之和,约占社会总产值的80%以上),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扣除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后的余额,也即净产值)。社会总产值代表了物质生产部门的总成果,国民收入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因此,用这些综合指标来计算速度,能反映国民经济总的发展水平和动态。  相似文献   

3.
铁大章 《统计研究》1990,7(4):73-75
苏联现行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反映着国民经济整个过程的最基本的几个方面: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再生产,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即综合物资平衡表、部门联系平衡表、综合财政平衡表、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劳动资源的再生产(劳动资源平衡表;国民财富和固定资产的再生产(国民财富和固定资产平衡表)。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其基本原则是:(1)国民经济分为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物质生产领域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品生产两大部类;(2)社会总产品按价值形态分为转移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新创造的价值分为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社会总产品按实物形态分为补偿基金(生产消费)、消费基金(非生产消费)和积累基金;(3)无论价值形态,还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不论是作为一种产业还是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它所带来的最本质变化就在于生产劳动范围的扩大,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再只是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还包括间接的非物质生产劳动,并且这种非物质生产劳动在商品价值的形成中日益占据主导性地位,它所创造的价值在商品价值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成倍地扩大。应该承认,这种“劳动的革命”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某些新的变化;但也应看到,价值规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仍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首先,知识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其基本运行条件的,价值规律仍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知识经济和市场…  相似文献   

5.
12.农业劳动生产率 是指农业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比.既可用实物量计算,也可以用价值量计算.在研究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时,通常计算价值量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总产值或农业增加值/农业劳动力平均人数或以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创造的价值量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产量/劳动时间按地区或全国进行计算,农业劳动者包括国营、集体、个体等全部农业生产者;同样,按经济类型计算,只能用与之相应的农业劳动者.农业,可按大农业计算,也可按农、林、牧、渔业分别计算.  相似文献   

6.
国民经济总产值,就是全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表现.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表现,是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再生产中所耗用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即物质消耗)和本期间的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两部分所组成.后一部分即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一、劳动价值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创造价值的源泉是否只是人类活劳动,科学技术、物化劳动以及非物质生产领域是否也参与了价值创造?一种意见认为,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他们认为机器(机器人)只是改变人的劳动方式,不能创造价值。对于科技及物化劳动等来说,承认非劳动要素创造价值,就回到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另一种意见认为,我们在考虑劳动创造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劳动(指生产劳动)是人们为了创造有用的物质资料而改造自然的过程.而劳动生产率就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即生产过程)中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一定数量的有用的物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第九章 社会产品成本和流通费用统计在第一节中,应重点掌握以下几个问题:一、什么是社会产品成本?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社会产品成本是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总产品的生产费用.由于创造社会总产品的是工业、农业和建筑业三大物质生产部门,所以,社会产品成本具体指:工业总产品、农业总产品和建筑业总产品以及三大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品的成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用于国内核算的我国口径国民生产总值包括劳务增加值在内。劳务分营业性和非营业性两部分,营业性劳务能创造剩余产品,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体现出社会主义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把它作为生产劳动是符合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特殊的理论的。非营业性劳务无收入,不创造剩余产品,是非生产劳动。核算这个部门的增加值,在理论上是否说得通呢?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再生产活动的最重要环节,它是人类的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即物质资料和人类自身)创造出人们生存所必须的产品(货物和服务)的过程。而生产函数就是反映这种产出成果(产品)与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何班 《统计研究》1988,5(2):58-59
由国务院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的第二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与方法论科学讨论会,1987年11月24日至29日在广州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进行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划分及同质性计算问题。与会同志普遍认为,对生产劳动理论的研究不能停留在马克思的某些结论上。马克思的理论分析,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有其特定的目的和针对性的。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国土原则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货币表现。它不包括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这些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论是本国居民投资、本国居民生产的,还是外国居民投资、外国居民生产的,只要是在这个国家的领土范围之内,就全部计入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从生产角度来说,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来说,是这些部门劳动者收入、税金、利润、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来说,是最终使用于消费…  相似文献   

14.
陈远新 《统计研究》1987,4(2):29-30
一、国民收入与库存我国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基本上是依据产品经济理论设置的。其主要特征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凡是生产出的产品都纳入国民收入的核算范畴,不仅包括已实现的产品的净产值,也包含了企业的再制品、成品库存。生产部门的产品库存,只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其一,对产品库存(或者积压以后)经过努力,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创造产品价值的劳动为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一、必须建立全社会的建筑业统计报告制度 建筑业是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之一,也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部门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没有把建筑业当作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长期依附于基本建设,成为单纯提供劳务的部门。也没有把建筑业统计摆在应有的位置上。统计资料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和各级、各部门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一、人力、物力贡献价值分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从价值研究的角度将传统的生产要素资本、人力、土地概括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两个方面.并重点对两个方面的贡献价值进行科学分离的研究.西奥多·舒尔茨(ITEmdtofe w.Schtlitz)认为资本有两种形式,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物质资本是体现于物质产品上的;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现代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概念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的收入,因此人力资本投资是企业进行再生产过程所必需的,与用于购买各种生产资料的投资是相同的.它与物力资本一样都对企业剩余价值的形成做出了贡献,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人力资本也应该依据它对企业创造价值的贡献程度来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  相似文献   

17.
由于用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缺陷,所以,在利用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进行对比分析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排除不可比因素,才能正确地说明问题。 那么,用什么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标比较合理呢?我认为用净产值(从全社会来说是国民生产总值)来计算比较恰当。 我们讲经济效益,必须明确一个观点:要以尽量小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新增价值。要从投入和产出的全过程来考核经济效益,把握从投入转换到产出的物质生产的全过程,并与流通领域衔接。 工业净产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  相似文献   

18.
广义技术进步中劳动者素质提高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文/浙江省杭州商学院胡聪任何的生产过程都是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获得产出的过程,任何的生产过程都要求进行生产的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生产技能,具有一定的劳动熟练程度,换句话说,即是要求生产的主体─—劳动者具备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一、解析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产品的效率,一般用单位劳动投入生产的产出来反映。它体现劳动投入与生产产出之间的关系,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越高,或者说,单位产出需要投入的劳动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生产率由产出和劳动投入决定,产出和劳动投入任何一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所谓经济效益就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与产出的合格适用的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简称所得与所费之比.劳动成果有实物成果(使用价值)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