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格萨尔》史诗进行原型研究。文章不仅挖掘出它所具有的原型质素,而且还深入探究了这些原型质素生成的因素。文章通过对史诗的原型考察,发现史诗所沉潜的人类心灵的共同性、相通性,人性因素的某些永恒性、普遍性,以及史诗所体现出的人类心灵的拓展和升华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类精神需要的发展和变化。这为我们从更深的层面真正理解史诗、欣赏史诗提供了理性可能。  相似文献   

2.
论《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并阐述的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在《白鲸》中有着大量的圣经人名、暗示及典故。根据诺斯洛普·弗莱对原型的定义 ,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材料在麦尔维尔笔下是作为原型出现的。这些原型可以说是某些意象、人物形象、叙述模式和主题的象征 ,相互之间具有普遍的结构关联。这决定了《白鲸》主题思想上的内在一致性 ,塑造了其总体艺术风貌 ,左右着其美学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雷电是<周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意象,它们或威猛,或震慑,或警示,或公正.不仅个性鲜明,富含文化意蕴,而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相关意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凝结着历史经验、道德感悟、天人智慧和民族情感的一个形式系统,本身具有跨文化的特质。对这个形式系统的释义和研究,历来是纵向多而横向少。本文尝试从心理原型的角度对《周易》进行解读,以期能够给予流行理论以借鉴资源和深刻启示,有助于使原型理论本身得以丰富和宏大。  相似文献   

5.
黄艳芳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6):76-77,54
本论文尝试从原型的角度对杜立特尔.希尔达的《山林女神》中的意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原型理论来看,翻译是一个原型范畴,即翻译过程是译者在原型理论框架下对源语进行创造性叛逆后而得出最佳译文的过程。在此以原型理论为框架,结合《诗经》中文化意象的英译实例,对《诗经》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创造性叛逆进行分析,证明原型理论对于中英文之间文化意象的转换和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闻名中外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古代藏族人民奉献给祖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部最宏伟的文学巨著。它不仅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而且在民间还是一部“活着的”最长的说唱史诗。它在藏族古老的神话,传说、民歌、谚语、民俗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生根在广大人民的心上,反映了藏族人民群众的美好思想和艺术情趣,而且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吸取并集中了藏族民间文学的精华,广泛运用藏族民间文学的传统形式,技巧和创作方法。正如段宝林同志所说的:“民族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的作品象一条条  相似文献   

8.
C.S.路易斯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基督教神学家,还是深受欢迎的科学幻想家和儿童文学作家。《纳尼亚传奇》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奇幻的想象力、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流畅的语言、隽永的象征和多变的结构给予读者审美愉悦和文学感染力,但同时该作品借助神话这一文学形式来叙事,蕴含众多原型,因此,本文运用弗莱圣经原型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从意象、主题和叙事结构三个视角来解读文本和圣经文学的关系,进一步揭示文学的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树政 《理论界》2015,(1):122-126
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评论中的一种形式,它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原型批评是通过对神话的分析和探根,凭借文学文本中的意象、细节描述、情节和人物类型对文学文本进行解读。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学和心理学,它在文学批评领域对文学文本的分析和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型批评家弗莱借助人类学家弗雷泽和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提出了原型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文学文本的宏观分析之中。美国文学批评家费德莱尔进一步发展了原型批评理论,从七个层面探讨了成长小说的范式,为文学文本的微观探索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格萨尔》史诗是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从原始部落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产物。史诗所描述的藏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意象象征系统和象征符号,它是藏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反映了藏族这个雪域部落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文章以最具有象征意味的"数字"为例,对史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以期引起学界以多种视角、多元方法研究《格萨尔》史诗。  相似文献   

11.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已被公认是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计有一百多万诗行。国际上研究此史诗已有两百多年。我国是《格萨尔》的故乡,云南是流传《格萨尔》的省区之一。本文从《格萨尔》史诗对族系、甥舅关系、传家宝刀、茶叶饮用、商品互市、保护茶商、迎娶汉公主和消灭妖尸等方面生动优美的描述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藏汉两大民族之间存在的源远流长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2.
在奥康纳的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光"、"血"、"森林"和"路",而这些意象均取材于《圣经》,它们在《圣经》中蕴含着各自不同的意义。在此以《圣经》为切入角度,旨在从两个方面探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的长篇小说中意象的原型意义:一是"光"、"血"作为洗礼和救赎的象征;二是"森林"和"路"作为邪恶与歧途的象征。通过对这些原型意象的运用,奥康纳表达了自己对现代社会的内心期盼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文学中,端木蕻良首次表现了父系通过双重血统的转化后,对土地和女性掠夺的母题,这是一个人类由来已久的心理原型。人类,尤其是男性经由双重血统人与神的洗礼以后,就具有了神的特殊资格,可以占有土地、统治女性的母题。在这一母题中,土地是神性的奴隶,拥有神性的男性同时可以随意地奴役女性。更主要的是,端木创作了一个填补文学历史长廊中心理原型空白的丁宁形象。  相似文献   

14.
张洁的《无字》文本采用了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来展现女性视角观照下的女性意识,通过“塬”的意象对女性灵魂和生命创造力进行赞美;通过火的意象来象征女性灵魂的涅磐,焚毁男性的残酷力量,方法独特,意味深厚,极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英雄史诗《江格尔》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因此,各民族的专家、学者要齐心协力地、继续地学习它、研究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获得更新、更大的成果,为学术的繁荣发展服务,为繁荣和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格萨尔王作为神子图巴嘎转世,又是神鲁念相结合的结晶,除了本尊莲花生大师以及各路神灵的及时授记外,更多的是作为格萨尔亲属的神灵们对其的授记指引,由于各部中的故事情节有相似之处,故划分为格萨尔亲属的授记母题,本文以各神灵与格萨尔王的亲属关系极在不同场合的授记为线索,将这一母题分为四大类:大白梵天王的授记母题、格卓念神的授记母题、姑母的授记母题、三兄妹的授记母题,并进行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红楼梦》诞生之日起 ,关于林黛玉的话题就没有中断过。欣赏者有之 ,贬抑者亦有之。然而痴爱也好 ,憎恶也好 ,都从不同侧面证明了这一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因而对这个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本文试借助原型批评理论来深层挖掘林黛玉这一艺术典型的内涵 ,力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18.
<正> 蒙文《格斯尔》与藏文《格萨尔》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们经常探讨的一个热门论题。数十年来,百家争鸣,莫衷一是;各抒己见,互相启迪。在此,笔者也想鸣放一番,就教于方家。 (一)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至关重要的是应首先承认《格萨(斯)尔王传》是中国藏族的英雄史诗,无论是藏文本,还是蒙文本,都发祥于藏族土地。在二者的关系问题上,藏文《格萨尔》是源,是母本;蒙文《格斯尔》是流,是子本。  相似文献   

19.
杨朴 《北方论丛》2003,(5):112-117
萧涧秋觉得陶岚是可爱的,但他对陶岚就是爱不起来;萧涧秋觉得他不该爱嫂,但他确实强烈地爱上了嫂。萧涧秋患了一种“强迫症”:他内心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迫使他不爱陶岚而非爱嫂不可。这种强大的力量来源于他的潜意识情结——他童年时期的阿尼玛原型——堂姊。  相似文献   

20.
藏族的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究竟产生、形成于什么历史时代!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曾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过探讨。他们的意见,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遗憾的是往往各执一端,不免失于偏颇。我们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历史学、民族学、史诗学、文化学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才能够得出一个较为符合实际的结论。下面就从这几个侧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