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重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充分认识教育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提高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整体文化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农民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劳动技能;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多方满足新农村建设对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自治州先进文化环境的建设要确立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新思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承传统道德,保护和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实施人才兴文发展战略,创新和发展新农村文化生产力,增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力。  相似文献   

3.
对新农村建设的冷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农村建设业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有必要对新农村建设的各种主张进行冷静的讨论。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有两种主导性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另一种观点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文化建设,是重建农民生活方式。新农村建设并不单单是要促进村庄成员的福利和权利,更是要增强村落社区的社区权力,增强村庄的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与必然;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和二元结构转换的机遇期与关键期,加快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积极面对和探析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实施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制度创新,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贯彻实事求是的作风,发展农业科技,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且要在以下六个方面有足够的认识一、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二、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三、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四、要实行多样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五、要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六、要全面推进农村的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学术界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必要性、规划编制的原则与思路、规划模式的多样性、村庄规划以及规划实施进展与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介绍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问题的研究概况.主要观点包括:(1)新农村建设应该依据各地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的差异加以分类指导,坚持符合实际、体现民意、因地制宜的原则;(2)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着眼,综合谋划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3)新农村建设规划应体现农村特色发展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发展模式;(4)产业发展规划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点,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需要把产业规划和村庄规划结合起来统筹谋划;(5)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广泛征求民意,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履行合法审批程序,体现科学性和严肃性;(6)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标本兼治、稳步推进,防止“形象工程”,避免急躁冒进,着力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概念,也是总的要求。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抓好交通、通讯建设和农村教育及医疗事业,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集约化进程;二要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的转移支付水平,增强反哺力度;三要提高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意识,并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精神,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有其特殊性,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扎实推进。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工业强省强区,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培养新型农民,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至今,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方面有了显著成效,而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相对之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村本身的局限性,也表现在城市对农村先进因素的吸引性上。应该正视乡绅在近代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努力探索乡绅文化在当今新农村建设中的可行性,使之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同时,发展乡绅文化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是农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力量。当前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能否科学发展。因此,应认真分析当前农民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法律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素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徐州农村教育目前的现状,找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制定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有效对策,是新农村与新徐州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通过一系列对策,让农村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让每个农民都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真正把建设和谐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需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推进速度过快,发展埋下隐患;社区农民主体缺位,满意度和参与度低;缺乏有效融资渠道,建设用地指标匮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落后。应关注社区持续发展,避免失衡秩序产生;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增强农民参与意识;建立良性融资渠道,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健全社区配套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新时代,实现农业现代化治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是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治理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如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落后于发展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是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二是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创新力不足;三是重产轻质问题突出;四是工作职能边界不够清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落后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投入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完善;二是农村公共服务相对于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在农村教育方面,区域之间教育发展水平仍不平衡。小农户难以嵌入现代化农业进程,主要源于:一是经营规模小;二是资金短缺且借贷困难;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制约了农业发展,表现在:一是传统农作物种植方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高;二是年老的农民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且精力有限,导致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非常不理想;三是农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难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求。面对以上突出现状,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大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治理需要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一要提升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二要健全管理体系,三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四要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上,一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加强公共服务的相关设备设施、场地等建设,三要创新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在推进农业科技应用方面,一要重视科研体系构建,二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三要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在当前,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一要加强制度保障,二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一要抓牢教育环节,二要创新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机制,三要构建优秀人才回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推动新世纪“新图书馆运动”,重塑“图书馆精神”,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不仅关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在于建造多少新村、多少别墅、多少公路,更在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因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要突出重视农村的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现代化为价值引领,努力办好优质均衡富有特色的新时代乡村教育已成为全面助推乡村教育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使命。步入“后扶贫时代”,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应以乡土性、全面性与共融性价值作为逻辑起点,秉持守望乡土文化、构筑生命共同体、形塑治理生态圈的实践逻辑。努力打造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发展快的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乡村教育现代化愿景的实现,应统筹规划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布局,以培育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传承乡土文化等方式来实现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的和谐共生,从而解决乡村学校在发展中陷入的“割裂、疏离和悬浮”困境。树立本土化培养的治理目标,增强实用性培养的治理内容和深化协同性培养的治理方式有利于实现乡村教师队伍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以现代化为价值引领,努力办好优质均衡富有特色的新时代乡村教育已成为全面助推乡村教育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使命。步入“后扶贫时代”,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应以乡土性、全面性与共融性价值作为逻辑起点,秉持守望乡土文化、构筑生命共同体、形塑治理生态圈的实践逻辑。努力打造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发展快的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乡村教育现代化愿景的实现,应统筹规划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布局,以培育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传承乡土文化等方式来实现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的和谐共生,从而解决乡村学校在发展中陷入的“割裂、疏离和悬浮”困境。树立本土化培养的治理目标,增强实用性培养的治理内容和深化协同性培养的治理方式有利于实现乡村教师队伍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农村交通、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农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化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文化内涵的调整不可避免,乡村文化建设内在要求其内容和形式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对于以西府民歌为例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既要做好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又要做好实践方面的传承和发扬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