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编译是软新闻翻译的必要手段。本文结合实例,在关联理论框架内对软新闻编译进行解析,一方面旨在证明软新闻编译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为软新闻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翻译实践中常常看到一些译者在英译汉语软新闻时并未遵从传统的翻译理论 ,而进行了大胆编译 (删除或增加某些内容 )。本文从软新闻的文本特点及其传播功能出发 ,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制约软新闻宣传效应的实例分析 ,认为软新闻独特的文本特点、中英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以及软新闻对宣传效应的刻意追求 ,使得传统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有时在英译汉语软新闻时失效 ,而编译则在此领域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3.
软新闻英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软新闻的文本特点出发,结合功能学派的目的论,通过软新闻汉译英实例来分析“创造性叛逆”现象,并总结出“编译”手段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策略,也是软新闻英译中“创造性叛逆”现象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论强调,翻译是有目的的行为,而翻译目的又取决于目的语读者.读者决定翻译策略.本文以中国政府网中新闻编译实例为研究对象,指出增译、删减、改写、拆分、合并等具体编译方法的使用主要受目的语读者需求的影响,进而得出编译在政府网站新闻翻译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为各级网站新闻翻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软新闻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英文软新闻翻译的实例,就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软新闻翻译所运用的各种"改译"手法和处理艺术进行了研究探讨,揭示了功能翻译理论为软新闻翻译所创设的理论基础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软新闻承载着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要做好软新闻的翻译,对原语和译语文化语境的正确理解是关键。本文试图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从文化语境顺应的角度来分析已有的软新闻翻译文本,旨在为英汉软新闻的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软新闻的文本特点和英译目的出发,结合实例揭示了软新闻英译中编译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旨在为软新闻的英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信息时代,新闻被认为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重要信息,其产生、加工与传播同样受到信息运动规律的制约,新闻翻译即是一种信息加工。因此,在新闻翻译中自觉应用信息加工理论与策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新闻翻译中,上下文分析至关重要,而编译是当前新闻翻译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编译是新闻翻译的主要策略。本文通过对收集的时政新闻平行文本进行分析,探讨了编译过程中译者采用的编译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删减、调整文章顺序、合并段落、在译文中另设标题、在标题与正文之间增加题外议论和替代等。研究结果对编译实践与编译教学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英汉新闻编译的“求同存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新闻编译话语实践的复杂性,使得它无法被简单地归结为西方统治与本土抵抗这一后殖民研究范式,新闻编译策略也不能简化为对原作的归化或异化处理。发展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提出的“杂合化”思想,提出“求同存异”编译策略以服务于新闻编译活动的目的,有利于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和协商。  相似文献   

11.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理论,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尝试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框架指导下,探讨软新闻的汉英翻译,研究结果表明,新闻译者在软新闻汉英翻译过程中居中心地位,需从翻译生态环境层面做出语言维、 文化维、 交际维等多维度的适应性转换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境在美国新闻编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新闻中存在的意识渗透会给受众造成误导,新闻编译者可以通过对认知语境的分析,推出新闻中特定关键词的内在含义,并决定翻译目标语的表达,从而做出适当的翻译,排除误导.  相似文献   

13.
软新闻有着特殊的功能和独特的语言特征,其翻译策略也灵活多样。运用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分析软新闻汉译中标题和主体部分采用的翻译策略,给翻译方法与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手机媒体的兴起,双语新闻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手机新闻文本所具有的真实性、精细性和简洁性等特点决定了其翻译方法应区别于一般的文本翻译。变译理论为手机新闻的英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其变译策略包括摘译、编译、改译和参译等。变译的目的是使译文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真正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5.
对外新闻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其编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我国国际形象,乃至国际话语权的确立。对外新闻是国家对外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行为,其编译本质上是新闻再叙事行为。通过尝试在对外新闻编译研究中引入叙事理论视角,以环球时报中英文网的新闻语料为例,从时空建构、选择性采用、标示性建构以及参与者重新定位等角度探讨对外新闻编译中叙事建构策略的具体运用,为提高我国对外新闻编译传播效果探索新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编译是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编辑和翻译的过程,功能翻译理论为编译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外宣资料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对其的翻译必须考虑译文语体、读者反应和译入语文化等因素,因此编译成为外宣资料翻译的一项重要策略,在翻译过程中也应遵循功能翻译理论的思想。在外宣资料编译过程中可采用增补、删减、重构等方法使译文既能忠实于原文又能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目的论看软新闻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功能翻译理论与传播学具有相通性,功能学派的目的论能够为软新闻的汉译英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其中翻译主体的意图性、译文的可接受性和文化的特殊性是确定翻译策略和评价译文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功能翻译理论与传播学具有相通性,功能学派的目的论能够为软新闻的汉译英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其中翻译主体的意图性、译文的可接受性和文化的特殊性是确定翻译策略和评价译文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整个“南海仲裁案”新闻报道中,翻译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对翻译报道中不尽人意之处有必要作一些反思。从以名举实角度出发,不难发现南海新闻翻译报道明显存在着诸多不足。分析研究表明,媒体对“the 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ruling”“South China Sea”“Scarborough Reef”和“Taiping Rock”等关键性词语翻译欠妥,这样的新闻报道容易造成误会并带来不良后果。基于此,国际新闻报道过程中应提倡树立国家翻译安全观,国际新闻的翻译、编译和摘译等必须讲政治,切不可率尔操觚、张冠李戴或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20.
国际新闻编译指译者通过选材、提炼及编译的过程把国外媒体用外语报道的新闻加工成为能够为国内受众服务的新闻报道的实践行为。在国际新闻编译中,由于缺乏新闻学理论指导,译者“把关”意识淡薄,常导致部分所译新闻失实,有时甚至损害国家形象。国际新闻编译者,作为译语新闻“把关人”之一,应在新闻选材、意识形态、双语转换能力等方面严谨对待,审慎处理,避免产出对原文亦步亦趋或有损中国形象的中文译文。合理选材、注重意识形态并灵活运用注释增译、筛选减译、意译整合等编译方法是实现国际新闻编译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