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礼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家礼的实质就是将个人固定在家族的宗法关系之中,贯穿家礼的是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的等级思想,这种宗法等级观念对于维系整个社会的等级秩序有重要作用.家礼的各种仪式都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尤其是家礼的核心观念孝,与政治伦理忠是一致的,这也反映出古代家国同构的历史事实,齐家就可以治国.家礼培养的是孝父尊君的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2.
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扩展,将英国从一个等级社会带入到了阶级分化的社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英国先后下放政治权力,对主要的工业阶级进行"体制容纳型整合";通过扩大社会权利,对国家公民进行了"服务型整合",充分体现了其渐进式整合的特点.通过实行两党政治,将不同的利益主张和政治压力纳入到议会中来,这构成了英国政治整合的组织特征;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兼备,贯穿于整个英国政治历史,则显示了其政治整合的文化特征.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整合实践,至少给我们四点启示:(一)政治整合是推动政治发展的关键环节;(二)整合主体的内部整合影响着政治整合的成败;(三)社会组织可以发挥一定的政治整合作用;(四)经济越是处于衰落期政治整合的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妇女参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以等级次序为准则的封建社会,男女性别及地位差异在"夫为妻纲"的规范之下愈益强化.这一突出的社会性别文化给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应该通过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来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建立在仁学基础之上的"亲亲、尊尊"的和谐、稳定而又有序的等级社会,其最重要的工具手段和道德资源便是"仁"、"义"、"礼"。这一理想及理论构架在以后的新儒学家(包括当代新儒学家)那里得到了承继和发展,并以此开出所谓"内圣外王"的社会政治理论,并认为儒家仁学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有着共同的工具性质及价值归宿。然而,"仁学"只能造成均等的人格状态以及森严的等级结构,却不能促进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民主制的形成。历史已经证实——儒家所理想的政治社会——在客观上,使个人丧失了自我独立及自主的本质,且从根本上消溶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当前,政治生活中的"文风"问题愈演愈烈,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简单地是个"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或者"文风"之类的"作风"问题.本文从政治过程分析的视角,从四个方面展开对官方文本"官样文章"化的理解约束话语的体制化结构,以及人格化结构;依靠文本实现的外部和内部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婚制关于夫妇情爱伦理问题的调整并非主要功能,外在的家族秩序、政治秩序和社会等级秩序的规制才是其核心内容,这与现代婚姻法的机制正相反.鉴于这种缘由,历代的立法皆强化诸如此类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其目的是通过婚制的意识渗透形成政治习惯,借以维护以封建纲常伦理为基础的皇权政治和官僚体制.  相似文献   

7.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执行局模式下的大部门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结构呈现出新形态。这种新形态在横向上体现为自主权网络的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核心层决策权、监督权对执行局自主权的等级式监督与控制。等级与网络的融合,静态上呈现出等级结构中的网络、等级与网络的并存、作为网络节点的等级结构、控制网络的政治等级结构等四种权力结构特征,动态上分别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行使中实现了等级与网络的融合机制。  相似文献   

8.
1 .前言元史研究从来把“民族四等级制”看作是元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的特征。根据元史学界的一般提法 ,元朝把治下人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 ,并据其所处等级在为官、刑罚、禁令、赋役等方面作出了与之相应的政策或规定 ,这主要是因为蒙古统治者对占人口大多数的汉人、南人的警惕。这种看法是公认的元朝的多民族政策的基础。①但是 ,最近有些日本专家指出 ,要深入了解元朝政策或元代社会 ,以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二项对立关系为切入点是不确切的。② 那么 ,在元代政治、制度和社会中 ,四个等级到底是如何划分的 ?笔…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现存唯一的明代县衙,叶县县衙是明代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其空间布局、建筑细节体现着明代的等级精神;在各项制度较为成熟的明代,县衙成为基层权力运作的静态凝结,反映了明代县级权力的日常运作过程;其虚受堂和思补斋的设置以及楹联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贤人之治"的一致期盼与政治期许。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春秋时期贵族的婚姻由于受等级性、家族性原则的影响,反映在其婚姻生活中的政治性色彩极浓.而致使婚姻当事人的自主性极弱.家族性原则不仅产生了其婚姻生活的畸形.也基本消灭了其婚姻生活中的爱情的基础.贵族婚姻等级性特征则要求贵族各等级的娶妻纳妾的人数和妻妾的地位必须符合礼制规定,还要求贵族家族缔结婚姻必须在相应的等级内进行,其封闭性是显而易见的.婚姻在贵族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也有微妙的作用.毕竟,春秋时期贵族的统治实质是家族统治,婚姻对其政治统治的作用,也能从家族生活中体现出来:它不仅具有保家庇族、繁衍家族的作用,也有依靠缔结婚姻、依托高门做法.以获取某种、政治、经济利益的目的.而且,一旦缔结不慎,就会导致亡族、衰族的危机发生.因此,为家族计,有利于贵族的婚姻就促成,不利于者就千方百计地消灭之,压制之,这便是贵族婚姻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公共生活哲学是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等人究诘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权力关系的独特理论范式。阿伦特和哈贝马斯所追忆和考察的公共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是当代文明世界缔结公民社会的一个切面缩影,或者说它与公民社会的理念具有相当的洽切性。因此,这种理论范式对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构建和谐的公民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怎样看科技期刊的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的分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家并没有给科技期刊分级,社会上关于国家级、国家一级杂志等的提法是没有根据的。核心期刊取代了级别,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仍不完善。人们需要对科技期刊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文章对上述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部分女性主义在吸纳生态智慧的基础上,打破以往对社会分析的壁垒,敏锐深刻地指出:父权等级制度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各种压迫和破坏的共同根源;而任何危害生命的活动都不仅仅是一个生态学的问题,还是一个女性主义的问题。我们认为,二者的联姻并不是偶然的。女性与自然在存在状态、文化命运和生态理想诸方面的相似与共鸣,是其理论联结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山人物,李清照是婉约词的正宗作家,她又批评苏词是“句读不葺之诗”。本文在承认苏李差别的前提下,指出他(她)们处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和大文化背景,面对词坛反俗求雅的现实,基于其相似的文化人格和审美取向而表现出相似的词学审美情趣。他(她)们都主张词要表现社会、时代及人的健康情感,提高词的格调和品位。  相似文献   

15.
人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内在动力.本文以人的和谐发展为视角,阐述了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应反思与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仁爱为本,尊重他人;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的人性论,经历了从孔子的“性近”说,至孟子的“性善”说,再至荀子的“性恶”说的演变过程。其演变的原因,既是儒家仁学和礼学的发展的理论需要,也是缘于先秦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变化和发展。这样的演变,实际上是儒家思想的扩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社会是一个纯粹的人类社会,它纯粹由人与人关系组成,在本质规定性上与自然世界无涉。现代性社会这种与自然世界分裂的本性,决定了它必然把反自然、征服自然和掠夺自然作为自身追求的终极目的。生态危机的发生正是人类社会本身所蕴涵的这种反自然的逻辑后果。欲将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必须改造人类社会,并由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生态社会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本质统一,是人与人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由于生态社会本身将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内在目的,保护自然环境就成为生态社会不得不承担的道义。  相似文献   

18.
在 2 0世纪末 ,人类产生了普遍的精神缺失。对理想社会的追寻 ,仍是人类社会的梦想。中国本土的大同理想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资源 ,其现代意义日见显明。怎样处理大同理想与现实社会、人性本质间的深刻矛盾 ,克服乌托邦思想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是当代人类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工业社会中的所有异化都始于工作与生活的分离,工作与生活的分离导致了领域分化,进而带来了人的碎片化。社会治理从社会中分离出来构成了专门的领域,其对社会所实施的是无所不在的控制。这种控制进一步加速了人的异化和整个社会的异化。异化在形式上有诸多表现,异化的具体原因也是多样的。其中,社会的形式化、结构化,技术的广泛介入以及人的行动的模式化,既是异化的表现也是异化的原因。在风险社会生成的过程中,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异化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不过,在人类陷入风险社会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领域融合的迹象,而且首先表现为工作与生活的融合。于此之中,可以看到人的完整性的回归。这对于风险社会中的合作行动而言,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后工业化背景下的行政学主题(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后工业化把人类社会领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不仅意味着人类社会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而且使人类在工业化历史阶段中创造的社会治理文明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所形成的是一个具有中心—边缘结构的世界,这个中心—边缘结构既是危机自中心向边缘转移的机制,也是财富从边缘向中心汇聚的机制,全球化使这个机制有了更加充分的表现。这是后发展国家举起改革的旗帜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的现实。全球化、后工业化突出了政府的领导地位,而政府必须在行政管理模式的全面重建中才能获得担负领导责任的能力。就行政管理的发展史来看,经历过从统治行政向管理行政的转型,后工业化意味着服务行政对管理行政的替代。农业社会的统治行政是不能够被搬到工业社会中来的,在后工业化的条件下,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工业社会所建构起来的行政模式是决不能够搬到后工业社会中去的,所以,服务行政模式的建构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