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郑成功驱荷复台,不仅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扫荡了荷兰的殖民文化,而且将大量的汉人特别是闽南人迁移入台,促使台湾社会逐步演变成以福建汉族人口为主的移民社会,有力地推动着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郑成功及其后继者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则又进一步凸现和强化汉族移民在政治、经济、生活上的优势地位,使汉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台湾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2.
闽南人是汉族的一个民系,她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蛋民与宋元时期的蕃商,这使其具有独特的海洋文化性格。宋元明清以来,闽南人逐步形成了遍及中国沿海及东南亚的商业网络以及重商的商业文化传统。因此,闽南人进入台湾之后,以商业带动台湾的开发,这使台湾的开发从一开始便建立在发达的小商品经济之上,这与中国许多地区的开发从自然经济开始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台湾社会不仅是一个价值体系多元的社会,而且也是一个种族文化多元的社会。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除了汉族的闽南人、客家人等族群外,还有人数约43.4万人的台湾原住民。依据目前台湾官方的分类,台湾原住民包括阿美、泰雅、布农、排湾、邹、赛夏、卑南、雅美、鲁凯等族,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93%。  相似文献   

4.
闽台区域文化从总体上说与闽南民间文化有密切关系。闽台共同文化区的形成,既是移民与文化传播的结果,同时也是两岸密切交往关系的产物。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闽台共同文化区形成的过程,强调指出,历史上大陆向台湾的移民以及闽南文化在台湾传播为闽台文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两岸的交流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结成的血缘文化纽带则是闽台共同文化区形成的重要条件和最终标志。  相似文献   

5.
闽南方言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刻了解闽南方言的历史和现状,以便对闽南方言今后的走向、保护策略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深入闽南方言核心区——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以及潮汕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调查显示,年青一代闽南方言能力明显趋弱,许多传统基本词汇逐渐消失;城镇化地区普通话和闽南话已经是双语并行。调查结果认为,作为强势方言,闽南方言不会那么容易消失,但会随着闽南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方言作为族群的标记,是社会沟通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政府主持的电台、电视台开播闽南语频道,给了民众传承闽南方言必要性的信号,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最具体的举措。应该继续把闽南方言纳入学校的乡土教材中,组织开展以闽南方言为载体的文化竞赛活动和文艺表演活动,以确保方言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东南学术》2015,(1):249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系福建省首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心下设学术委员会、办公室、《闽台文化研究》编辑部等机构,主要研究方向有:闽南文献与海疆文化研究、闽南方言文化研究、闽南民间信仰研究、闽南家族社会文化研究、东南亚华人社会与闽南文化研究等。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4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4人,博士30人。近五年,中心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1项,省部级  相似文献   

7.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它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大部分地区、广东潮汕地区和海南岛、雷州半岛的一部分地区、浙江南部的平阳、玉环一带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据初步统计,讲闽南话近六千万人。由于它保留较多的古音、古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引起海内外学者的重视。令人引为自豪的是,闽南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日益猖獗,他们一方面重新“诠释”了台湾区域文化,声称“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台湾拥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另一方面企图把中国文化与荷兰、日本等殖民文化,福建闽南、客家及台湾高山族等区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同并列起来,削弱、贬低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把中国的区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及在与其他国家交流交往中相互间吸收的某些文化内涵,人为地拔高、扩大“台湾本土文化”等同为主体文化,以此来拼凑所谓的“台湾文化是在台湾产生的文化,是台湾人共享的文化”,“台湾本土文化是属于所有台湾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闽台同根同源,宗亲文化交流方兴未艾,其基本内涵包括:谱牒文化、宗祠文化、闽南文化、"神源"文化,以及历史名人研究等社会的各个层面,是现阶段联系台湾基层民众的一条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0.
闽台海洋文化同出一源,可以说台湾海洋文化是闽南海洋文化的移植,但是闽台两地的海洋文化传统的发展历程却有着各自的特点.福建海洋文化成为当地的传统主流,经历了长期艰难的发展历程,而台湾海洋文化作为闽南海洋文化的移植和延伸,在台湾获得了飞跃式的快速发展.这是由双方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出于当时军粮供应紧张,以及为实现其匡复大明江山的战略目标,在台湾推行寓兵于农的屯垦政策,并取得显著成效。既发展了农业生产,保证了军民粮食之需,也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进步。军队的屯垦区形成许多村落、城镇,促进了闽南文化与社会族群在台的移植及生成;而在明郑军队垦殖过程中,衍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地名,留下郑氏军队当年筚路蓝缕、发展农业生产的历史印记,成为台湾开发史上特有的人文现象,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闽台之间同根同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39-145
郊商为清代闽南经营闽台贸易的海商,多因地理之便与贸易所需而在台湾地区开行设栈,利用闽南沿海航运网络从事闽台贸易。为便利贸易运作和保障贸易利益,流寓台湾地区的闽南郊商通过各种途径建立和维系良好的政商关系、商民关系,以此融入中国台湾地方社会。贸易是郊商进行社会融合的目的,也为其进行社会融合提供物质基础。当闽台贸易形势发生兴衰变化时,郊商进行的社会融合也随之起伏变化,但迄"乙未割台",始终不曾停止。"乙未割台"迫使闽南郊商撤回内陆,但闽南郊商社会融合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绵延不绝,成为迄今海峡两岸社会文化同根同源、紧密相依的坚实基础。这应是清代闽南郊商在台湾地区进行的社会融合所具有的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祖拳是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武术拳种,是闽南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五祖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在文化保护及两岸交流合作的背景下,五祖拳文化保护的意义重大。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加强文化内涵及地方特色的整理与发掘、加强相关赛事的开展与品牌培育、推动对台民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发教育教学资源与学校的传承推广、重视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的落实等,是五祖拳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闽西与闽台客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西与台湾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因为从表象上看,台湾民众以闽南人为主,而台湾客家又以粤籍为多,所以,在人们通常印象中,闽西与台湾的关系似乎并不显得突出。但是,如果以寻根问祖并结合闽台客家关系来审视,闽西与台湾的关系却远远超出世人的成见。一、闽西与台湾姓氏的宗亲渊源关系台湾有不少姓氏或其成员与闽西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在这些姓氏或其组成人员中,尽管只有部分由闽西直接迁台,但其他的祖先都曾徙居过闽西,其中特别是绝大部分原籍为粤东和部分原籍在闽南的人氏,他们的祖先都曾是闽西的主人,甚至有的至今还与今日…  相似文献   

15.
闽南语电影作为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方言电影,它的出现及时取代歌仔戏弥补了来自台湾乡土社会的现代性焦虑。本文试图从艺术社会学的一个侧面探讨闽南语电影所表征的在地意识形态对台湾乡土社会认同的形塑作用,以及台湾乡土社会的现代性转型怎样对闽南语电影进行互文性再生产、并最终导致闽南语电影的沉寂。  相似文献   

16.
与闽南地区不同,闽江流域不曾有过大规模移民台湾的历史记录。但在清代曾有大批文人以游宦、游幕、游学等事由闽江流域迁步入台,也有部分文人从台湾到闽江流域居官和求学。闽江流域同台湾地区文化人士的这种互动,直接带动了区域文化交流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例如,康熙四十一年(1702),陈焕由古田知县调任台湾知县。“玉田为七闽望邑,学之建,由宋元以来尚且”’“。古田是朱子过化之地(宋代庆元年间,韩瑰胄禁伪学,朱子乃迁寓古田。宗室请进士与其门人构书院,延而讲学),古田有朱子专调,书院亦相朱子‘”。这是陈滨在古田耳闻目德…  相似文献   

17.
当前,凡是顺应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这一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有利于影响岛内决策、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任何政治力量和人士都应该成为对台广播争取的听众.把受众主体定位于台湾省籍同胞,把有声语言运用定位于以闽南方言为主的本土语言,这是根据对台湾广播的语境分析作出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台湾小说反映的福佬社会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处繁荣的东南沿海新月形文化带,所以闽南人社会(连带地包括由闽南移民组成的台湾福佬社会)不像客家人社会那样重农抑商、带有原始淳朴性,而是呈现复杂多元以及某种封建的“烂熟”性特征,如贫富阶级分化严重,封建大家庭呈衰颓崩溃之势,但福佬人重视商贸、善于经营管理的特长值得肯定。福佬社会还有好巫信鬼和帮派械斗等风气,以及如巨石下的小草般在边缘、逆境、卑微中韧性坚持和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福佬社会的上述特征及其民性特点,在台湾小说中得到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9.
黄明珠 《东南学术》2012,(3):266-272
本文以流传于闽南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岛各地区的拍胸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拍胸舞的历史文化形态和当代形态的分析,运用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从文化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深层精神文化两个层次分析拍胸舞变迁的原因。最后对闽南拍胸舞的保护与发展进行探讨,试图揭示拍胸舞传统与当代发展的关系,从而探讨当代社会中民间舞蹈发展的若干规律。  相似文献   

20.
台湾文学和文化,是中华文学和文化在祖国宝岛台湾的播迁。特别是闽、台之间,由于特殊的地缘、史缘、亲缘和语缘,其文学和文化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