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消费、储蓄的“是”与“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议消费、储蓄的“是”与“非”安晓云消费和储蓄是宏观经济运行中两个重要变量.提高消费率或者储蓄率,何者更有利于经济的增长,怎样安排消费结构以及如何运用储蓄才能产生更好的作用,是一国宏观经济要实现协调发展所不能不研究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经济进人...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我国资金供求状况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一改以前国内客观存在的内外资“双缺口”为“双溢出”。从内资方面看:1994年国内居民储蓄倾向达0.49,国内储蓄存款累计额超过2万亿元,国内全部金融机构存款增加大于贷款增加高达4053亿元,其中国有银行存贷差2223亿元;1995年国有银行存贷差上升到2684亿元,估计1996年国有银行存贷差约达3000多亿元。再从外资方面看:1994年国家外汇储备约516亿美元,1995年上升到735亿美元,1996年则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增加到1050亿美元。现阶段我国这种内外资大量闲置的状况,无疑增大了国家利用外资战…  相似文献   

3.
一、储蓄存款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根本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迅速。1990年11月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为6931.56亿元,较1989年末增加了1784.63亿元,增长了34.7%,1991年11月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为8987.56亿元,较1990年末增加了1953.38亿元,增长了27.8%(数字来源于《中国金融》1991.1;1992.1),储蓄增长速度过快过猛不正常现象,其原因在于: (一)储户财富积累膨胀,储源结构不合理。近几年储蓄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水平,而且也远远超过了职工工资的增长水平。储蓄大幅度增长原因除了居民财富普遍增加外,最主要的还是少数人财富积累膨胀,居民储蓄存款的不均衡性日益  相似文献   

4.
1986年4月1日,邮政部门恢复办理储蓄业务。到1999年,全国邮政储蓄营业网点已达31600多处,约占全部储蓄网的15%,居金融机构第二位,储蓄存款余额达3500亿元,居第五位,市场占有率升到6%。此外,邮政通存通取的“绿卡工程”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连接了近7000个储蓄网点,已成为我国金融系统中规模最大的通存通取网络。邮政储蓄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同业竞争的储蓄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 邮政储蓄在发展经济及稳定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在向人民提供方便的储蓄业务同时,…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解决保证经济增长所需的储蓄资金来源和更好地使用储蓄进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的困扰,国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储蓄和投资也迅速增长。国民储蓄从1978年的1276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996年的811428亿元,增长了536倍,年均增长11%,国内储蓄率年均达369%,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国内总投资(当年价格)1978年为13779亿元人民币,到1996年增长到769625亿元,1996年为1978年的近6倍。但是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影响私人储蓄的因素中.实际利率、人口因素和人均收入对私人储蓄的影响如何?经济增长与储蓄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私人储蓄在多大程度上抵消公共储蓄?上述几个问题都存在争议。本文运用21个工业化国家和40个发展中国家的时间序列资料和横截面资料,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影响私人储蓄的因素。1.私人储蓄抵消了公共部门的赤字吗?人们对私人储蓄抵消政府赤字的研究得出的一般结论是:经验数据不能证明私人储蓄完全抵消政府赤字。伯海姆(1987)利用工业化国家的资料得出的结论是:政府赤字每增加1个单位,消费将减少0.5-0.6个…  相似文献   

7.
教育储蓄是指个人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学校为本人或他人在现在或将来接受教育的目的而办理的存款,并利用存款的本金或利息为受教.有者支付教育服务费用。教育储蓄最早见于国家专业银行办理的专项储蓄。但实施的范围和影响都不大。教育储蓄作为国家的重要金融政策,并与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却是近几年的事。教育储蓄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特别在改革金融体制,筹措教育资金,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具有的独特模式优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教育储蓄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产物,…  相似文献   

8.
浅析储蓄结构变化与储蓄分流方式宋金木,白丽勇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资产逐渐向多元化迈进,对类证券市场不断兴起,对储蓄存款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适应新形势、掌握工作主动权,是金融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就冀州市(县)储蓄结构形式的变化,浅析储去分流...  相似文献   

9.
储蓄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广义的储蓄概念以其工作划分,包括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储蓄在储蓄总量中已取代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上升为最大比重。这种储蓄主体的反向转换促进了金融业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资产形式的多样化。因此,宏观金融调控手段也应与变化了的居民的储蓄结构相适应,不仅要把握银行间接融资,而且要把直接融资纳入调控范围,尤其要使社会集资规范化,从而实现促进宏观金融稳定进而实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有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居民高储蓄及其向投资转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大量的统计资料,从收入水平高增长和储蓄主体投资不足两个方面,揭示了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持续扩张的深层原因,考察了我国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分离的程度,进而从金融发展史和我国金融业独具的体制性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专业银行主导型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最后,文章基于风险分散化和配套改革的思路,提出了改革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和现行金融体系的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储蓄是一种客观现象,储户将节余的货币通过银行储蓄员存入金融信用机构,暂时转让货币使用权而保留所有权。在这个行为过程中,任何与储蓄有关的客观现象的变化,都会影响储户心理,进而影响储蓄。可见,分析和掌握储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对储蓄存款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储蓄服务质量,采取积极主动措施,积聚更多的建设资金,促进经济发展。一、储户心理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凡与储蓄相关的事物的变化.都会影响储户心理,进而影响储蓄。现择其要点简析如下。(一)消费品供应状况一储户心理一储蓄消费品供应状况对储户心理及储蓄的影响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交通银行重新组建以来,储蓄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同时也有人提出,“储蓄成本大,影响效益”、“商业银行不需要搞储蓄”、“商业银行的储蓄只能‘小搞搞’”等种种说法。那么商业银行究竟要不要发展储蓄?储蓄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发展究竟有多大意义?它在银行经营中占据怎样的位置、起什么样的作用?今后应如何发展?本文就上述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商业银行发展储蓄的意义与作用明确储蓄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发展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是确定商业银行要否经营储蓄业务的基点。从交通银行的现状来看,发展储蓄具有4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储蓄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1981年起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对十年来国债的发行进行深层次的反思,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改进。以便更好地发挥国债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服务。 一、利率问题 近几年来,国库券利率明显高于储蓄利率,这也是引起国债热的一个因素。1989年后银行储蓄利率不断下调,国债利率没有围绕储蓄利率变动,使差额不断加大。如1990年国库券利率为14%,而同期储蓄利率为10.08%,仅1990年和1991年两年发行的国库券,在现行储蓄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中央财政要多支出20亿元利息,况且储蓄利率有再下调趋势。致使储蓄搬家,浪费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银行资金来源主渠道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增长壮大起来。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78年到1993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从210.6亿元上升到21536.1亿元,这十几年来,增长了101.2倍,年平均增长38.1%。近两年增长率更高。1994年增长41.5%,是1992年和1993年两年储蓄存款增长额的总和。1995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9662.2亿元,全年累计新增存款8126.1亿元,比1994年同期增长37.3%,比1991年至1994年的平均增幅还高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王晓畅 《理论界》2003,(5):40-4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出现可喜的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外汇储备都不断增加。到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已超过10亿人民币,大于国内投资额,外汇储备超过了3000亿美元,这就是经济理论界常说的“双溢出”现象。然而,在繁荣的背后,这种现象也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我国的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资金未能完全得到有效的利用。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双溢出”的现象?一、“双溢出”现象的理论解释及在我国的具体情况要想对“双溢出”现象进行分析,首先应该了解…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上我们已论证了这样一种储蓄变动社会结构分析模型:居民储蓄变动是社会结构的复合函数.社会结构是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社会调往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地位。主要包括人的行为、群体关系、家庭类型、生命周期、社会心态等社会性变量和户主收入、资产存量等经济性变量相成.本文依此楼型,1978-1994年有关统计数据,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储蓄变动,作社会结构因素影响实证分析,以期揭示中国居民储蓄变动的社会结构影响的变化规则。一、中国居民储蓄变动的社会经济特征从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变…  相似文献   

17.
储蓄是银行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的重要渠道。建设“四化”,迫切需要巨量资金,银行通过储蓄组织资金的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建国以来,我区人民储蓄事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1983年末,城乡储蓄余额达到16.5亿元,较1952年末增长119.8倍。相当于当年全区财政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且危害较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一般年份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体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的 1/6。而农业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因而是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产业,洪涝、干旱、病虫害、风沙、雹灾、低温冻害等均是影响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不利自然条件,是我国农业生产具有较大自然风险的根本原因。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因旱灾受灾面积达1-5亿亩,成灾面积2亿亩,损失粮食200-250亿公斤,受灾人口达200-300万;每年因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达1.5亿亩,成灾面积1.2亿亩,粮食损失约100亿公…  相似文献   

19.
储蓄持续大幅度虚假增加,部份储蓄形成没有物资保证的虚拟资本。城乡居民货币收入连年超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而同时大部份商品又严格限制其价格上涨,造成我国市场供需差额逐年加大,结余货币购买力大幅度增长。1988年当年形成的零售商品货源达到7900亿元,比1983年增长1.6倍,这样快的增长速度是历史少有的,而同期全国零售社会商品增长速度更  相似文献   

20.
储蓄不正当竞争行为浅析张祖德,吕根盛笔者试对当前诱发金融机构之间储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原因进行剖析,并就今后有效防止这种行为提几点建议。原因之一,资金紧张─—是引发“储蓄大战”的“导火线”。资金紧张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瓶颈”因素之一,从当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