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战后维持日美同盟关系的奠基石.随着日美关系的不断演变,日美安保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日美安保体制再一次经历严峻的考验.1996gu月,日美两国签署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成为冷战后时期日美同盟关系的重要转折点.本文试图对日美安保体制的发展演变作一简单梳理,并加以评析.一鉴于二战的历史教训,1945年8月2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了《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明确声称:美国的政策是“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使日本不论在军事上、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永远不能成为自己在…  相似文献   

2.
据日美双方2015年4月公布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日美同盟将发生质变:由防御/威慑性同盟转变为威慑/进攻性同盟,由"区域性同盟"转变为"全球性同盟",由日美双边同盟转变为"日十美+X"同盟。日美同盟的质变是在国际格局调整背景下,日美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美国试图通过推动同盟质变来护持霸权,更有效地应对中国崛起。日本期待通过同盟关系的调整,倒逼日本国内摆脱"战后体制"的政治和立法进程,"建设强大的日本",最终达成摆脱"战后体制"的战略目标。日美同盟的质变将给全球格局的调整、亚太地区的安全态势、日美同盟本身、日美两国及中国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美同盟关系的维持与发展是战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尤其是美国亚太地区安全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战后日本安全防卫的根本保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美同盟关系也在不断更新内涵和调整功能。2001年“9·11”事件后日美同盟关系的重新调整,既是对1951年日美安保条约签署以来历次调整的继续,更是对过去的超越;既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重新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客观体现,又是日本借机实现国家利益的主观诉求。日美同盟关系的调整不仅为日本的安全防卫和政治外交政策带来了变化,而且还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战略态势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日美联合宣言》为标志,日美安保同盟体制建立。随国际形势的变化,日美同盟关系也在不断地更新内涵和调整功能。在国家利益的驱动下,日美安保体制逐步发生了嬗变。至冷战格局瓦解后,该体制质变为日美推行霸权主义的攻击性军事联盟体制。这不仅为日本的安全防卫和政治外交政策带来变化,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战略态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美安保条约确定了战后日美关系的基本体制 ,日美关系由太平洋战争时的武力对决 ,变成为战败的日本以恭顺的姿态自动地编入美国的世界战略体系之中。日本以向美军提供战略基地为代价 ,取得了美国对日本的战略保护。在这层关系中 ,日本发动战争的罪责及在道义上、物质上对被侵略国家的负债 ,都被掩饰了。最近 ,日美安保体制适用范围一再扩大的趋向 ,证实了日本在安保体制的保护下已经形成窃喜心理 ,并且已经对东北亚的地域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1989年以来,由于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德国的统一,宣告了统治战后40多年的旧的国际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的解体,也宣告了战后东西方长达数十年的“冷战”的结束。世界迎来了一个格局性的转换时期,即所谓“冷战后时期”。本文试就冷战后的美日欧经济关系作一初浅的探讨。在此之前,对其前提,即世界形势的变化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多边贸易体制下日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下,战后日美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由双边领域的"规则导向型"谈判向克林顿政府前期的"结果导向型"谈判倾斜,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逐渐转向多边和双边并重的"规则导向型"谈判.多边规则与国际法在日本这一"非诉讼社会"不断内化.WTO成立之后,日本在应对与美贸易摩擦中日益显示出"进攻性法律主义"的特征.上述转变是日本努力成为"正常国家"和"普通国家"并寻求更为平等和独立的对美关系的表现之一,也是战后日美关系整体变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格局由战前的英法美与德意日两大集团对抗,转变为战后美、苏主宰世界的两极格局。战后40多年来,两极并存的局面一直影响和左右了世界政治发展进程,在两极格局中,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进行对抗和争夺。九十年代初,以苏联解体为主要标志,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完全瓦解,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新时代。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特点,体现了现实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总体现状  相似文献   

9.
试论战后日美关系的基础斯冷查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日美关系一直是令人瞩目的。对于日美两国而言,维持正常的双边关系更是其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而且从发展趋势看,日美关系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作用也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就战后日美关系的基...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布什访日,克林顿上台宣布战后日美关系发展到了新的转折点。这一年中,日美关系的跌宕起伏,全面展现了目前日本在对美外交中的两难处境:单方让步,不堪胜负;双方磋商,障碍重重;“三角外交”,举步维艰;试在亚洲、联合国与美国较锋,为时尚过早。  相似文献   

11.
日美关系构成冷战后国际关系总格局中的一对重要关系,会对整个国际战略格局和亚太地区国际战略格局产生冲击.日美关系存在着明显或潜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有其内在的结构,大致可分为经济领域、军事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四个层次.现时的发展使人们愈益认识到,日美矛盾已从其表层结构进入到深层结构,这就是双方在社会结构、文化、价值和心态上的差异.表层的问题易于解决,深层的问题难以解决.表层的矛盾出现得越多,化解得越多,就越逼进深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随着21世纪的日渐临近,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社会正面临着冷战结束后最严峻的挑战。为了在未来国际社会的竞争中取得主动,1996年初,桥本首相上台伊始,即着手调整和制定新的对外政策,明确表示:要在继续维护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适时开展独立外交,“以自我的主动精神采取行动”,使日本成为“为世界稳定与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围绕这一基本方针,日本在亚洲的外交政策呈现出新的趋向。继续加强日美安全保障体制,谋求日本在亚洲的领导权。坚持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基础发展日美关系是日本一贯奉行的基本外交主张,桥本上…  相似文献   

13.
"两极格局"是指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彻底崩溃,形成了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建立的两极世界格局。战后四十多年里,两极的对立与争夺是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 5月 1日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伊拉克战争取得胜利。由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后重建正式拉开帷幕。这场战争留给人们太多的思索。战争的缘起 ,美欧之间、美国与英、法、德、俄、中等大国之间和各大国在联合国中围绕伊拉克问题展开的较量 ,战争的结局 ,伊拉克的重建 ,以及这一切所产生的强烈冲击和巨大影响 ,都值得人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伊拉克战争及其战后重建 ,将使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的政局、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产生冷战结束后最深刻的变化 ,也将使大国关系的发展出现新一轮调整。这种调整和变化必然对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对外政策变幻莫测,其外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样,就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认识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进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探讨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一影响战后苏联外交政策变化的国际因素很多,诸如第三世界的出现、洲际导弹的问世、能源危机、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等等。我们着重探讨一些对战后苏联外交变化有持续性影响的因素:第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战后初期是两极世界,国际格局基本上是由美苏这两极所支配,当然,由于苏联在两极中处于劣势,其国际战略处于守势。总之,战后初期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16.
亚洲外交与日美同盟之间的矛盾是困扰战后日本外交的核心难题.这种困境既源于日本战败与朝鲜战争后中美对立的亚太国际政治格局,也归结于日本的战略选择.大平内阁处于世界政治从紧张缓和向新冷战过渡的时期.大平正芳从前任福田纠夫推行的“全方位外交”后退,转向强调与自由主义阵营诸国的协调关系,特别是日美协调.同时,他还主张在日美关系的框架内展开对中国以及环太平洋连带构想外交.其对外战略解决了亚洲外交与对美外交的困境,影响着1980年代以后日本对外政策的展开,是日本外交理想的原型.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东北亚安全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包括日美安保同盟重新定位,"天安"号事件,延岼岛炮击,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与韩国推迟收归军事指挥权,日本民主党政权回归现实主义的对美政策,朝鲜推进核聚变技术,中日撞船事件等。2011年3月的日本核泄露事故又为东北亚的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美国不仅继续主导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事务,而且,仍在东北亚地区发挥着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综合影响力。除了美国以外,其他东北亚地区各国也都依据自身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变量。面对复杂的东北亚安全格局,中国必须认识到本国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反对美国舰队演习等问题上当谨慎行事,重视政治大局,维护东北亚的稳定和现状,树立和平发展,公益、道德、正义的国际形象,重视大国关系的协调与合作。今后能否理性对待这类问题,是对中国外交是否具有长远战略的一个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18.
一、战后英、美、日学校课程改革的原因分析课程的变化可说是政治、经济及社会问题的“晴雨表”.课程改革的直接原因及动力正是政治、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危机及问题.二战后,由于英、美、日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及所面临的问题及教育体制不同,因此其课程改革的原因也不尽相同.1、教育自身的原因——教育质量低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因.自从50年代末期美国学校教育质量低的问题就已暴露出来,并遭到社会各方面的尖锐批评.批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当代世界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四大段,第一段论述影响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演变的战后新的重要政治经济条件,后三段则分析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演变中的几个主要特点;两个体系和“三个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并存;美、日、欧共体三极鼎立的多极化态势的出现;以西欧、北美和拟议中的亚太三大区域集团为主体的多层次区域经济集团架构的逐渐形成;促使各国经济活动更广泛、更密切、更深入交织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当代世界基本矛盾特别是“北富南穷”和“西西争斗”的加剧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中日民间贸易关系在经历池田内阁时期的高速发展后,到佐藤内阁时期出现突然的降温和滑坡。导致中日民间贸易关系出现突变的关键原因在于: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实施改变了日本战后在亚洲的贸易结构,使得中日贸易关系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大为下降;与此同时,伴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和升级,美国要求实现日美远东战略换肩,这促使日本对其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加强对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