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色列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举措和经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 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 ,历界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农业现代化的举措 ,其内容包括 :政府的统筹规划与全面扶持 ;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的优越性 ;大力推行农业技术进步 ;建立比较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外向型出口农业为发展方向等。经过 30年的努力 ,以色列建立起了以高效率、高速度、高科技、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以色列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如立足于现代化农业的高起点 ,实现资源经济向智力经济的转化 ;充分发挥政府对农业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 ;强化劳动力教育制度 ,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与现代意识 ;注重农村社区建设等。这些举措和经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高度重视教育,创办高水平大学,落实教育立国理念,教育经费足额投入,国民素质普遍提高,学习型社会业已形成。以色列国家领导人了解农业特别重视农业教育,高水平的农学院和农业研究机构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陕西与以色列在教育科研和农业资源方面有相似之处,陕西是教育大省,农业科研实力强,陕西可学习借鉴以色列的经验,在农业发展中必须重视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紧密结合,重视提高农民的农业素质和现代农业意识,重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基础上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着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稳定两大任务,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涌现出一批成功的经验和典型。为了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健康发展,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比较优势的原则  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和产品作为战略重点,必须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样,这是由地区的差异性决定的。  我国…  相似文献   

4.
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是“九五”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当今我国农村经济的热门话题。从本文中几个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只有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并具体实施市场和环境培育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若干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领导者,他在总结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新局面。邓小平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现代化和乡镇企业的大量论述,构成一个具有突出特点的理论认识领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邓小平同志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巨大成就。而在今后,邓小平农业发展理论将依然是我们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经验角度,提出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是实现产业化经营,并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济结构调整、组织模式选择以及基层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职能转变,特别是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地制度创新和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业法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法学是一门法学学科。农业法以调整特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关系为对象,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或农户)等农业法主体从事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而且也是国家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强有力工具。农业法具有自身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以及基本原则,农业法学已经成长为我国法学园地中绽开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1986—2005年的经验证据,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为基础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运用1986--2005年的数据,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结合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在于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初具规模,农业机械使用增加,显著地推动了农业经济增长。第三,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失,使土地出租短期化,土地改良投资小,化肥施用量增加,土壤肥力下降,引起了农业产出下降。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是中央确定的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本文总结了锦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绩 ,分析了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农业保险具有稳定农村经济、稳定农村社会的作用 ,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研究农业保险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探索协调发展的模式十分重要和迫切。本文从实证的角度 ,论证了我国目前农业保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并分析了原因 ;进一步探讨了农业保险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密不可分,结合黑龙江省省情从研究农业信息化如何带动我省农业产业化;我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建设的基本思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发展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制,推动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应当是信息化建设的重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业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加强 ,传统农业保护政策难以适应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世界各国农业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战略性调整 ,农业支持顺应了这一时代趋势 ,正逐步成为各国农业的主导政策。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构建新的农业支持政策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在有关国际组织和中国等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在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遗产保护示范与经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因为各种原因,仍然存在着对GIAHS 概念、内涵与保护重要性认识上的不足,甚至混淆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景观之间的区别。文章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被列为GIAHS 的项目和世界遗产中的农业文化景观项目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文化景观发起背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发起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在概念上,前者不仅关注过去和现在,还关注未来,而后者更多的关注过去和现在;在评选标准上,前者强调系统性,即多重指标须同时具备,后 者强调个性和特色,只要满足某一个条件即可;在保护思路上,前者强调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后者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静态保护。因此,农业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实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等农业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服务。农业院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农业人才,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农业院校要重点从培育大学生爱农思想,培养大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和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切实为我国农业发展输送大量优秀的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新农业科技革命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相辅相成,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又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本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上,论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基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思路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0-2013年30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对农产品贸易开放、农业增长与中国农业环境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化肥等农业化学品使用强度逐年增加,畜禽排放粪便量呈波动变化。农产品出口依存度对农业化学品使用强度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对畜禽排放的粪便量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人均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与我国农业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满足“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此外,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降低农业化学品使用强度,但有利于缓解畜禽养殖污染。提出我国应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努力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及绿色化水平,以实现农产品贸易、农业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市场化、农业现代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可归结为3种效应:一是直接效应,农业市场化水平越高,农业要素的配置效率越高,引起的环境污染越少;二是中介效应,农业市场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又影响环境污染;三是间接效应,农业现代化影响环境污染,农业市场化会加重或减弱这种影响。利用2007—2011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检验上述3种效应。研究发现:农业市场化对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是存在的,农业现代化的中介效应尚未显现。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并未降低环境污染,反而恶化了环境质量;而农业市场化不仅有利于降低农业污染,还会减弱农业现代化对环境的恶化,在两型农业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整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基础设施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发展内在关系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但大多是局限于农业基础设施及机构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而关于两者之间内在的变化机理关系研究不是很多。采用1980-2009年的样本数据,通过对数据更为合理的处理,运用协整理论分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GDP之间的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GDP短期的因果关系不明显,但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因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农业规模经营的关键在于通过生产经营要素配置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内外部规模经济。在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路径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等均面临一定的发展闯值,农业产业集群是弥补农业规模经营传统实现路径不足的有效选择。在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过程中,遵循农业资源禀赋特征、发展多形式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20.
在家庭承包制和农户经济的基础上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现实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带来农业规模效益 :通过合理组织、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带来农户和共同体内部规模经济 ;通过行业联系带来行业规模经济 ;通过区域集聚带来区域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推动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条件和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具备原料生产和供应的优势 ;培育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 ;具备完善的企业化组织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