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宋王朝从巩固封建统治出发,比较重视河道建设。正如北宋时张方平所说:“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尤其是两浙财富,朝廷依为命脉。“两浙之富,国用所恃,岁漕都下(今河南开封)百五十万石.其他财赋供馈不可悉数”。这些都要依赖江南运河源源不断地输出。南宋时“京口当南北之要冲,控长江之下流。自六飞驻跸吴会(指杭州)。国赋所贡,军需所贡.聘介所往来.与夫蛮商蜀贾、荆湖闽广江淮之舟.凑江津,入漕渠,而迳至行在(临安),所甚便利也”。因此,宋朝政府对河道建设是非常尽心的。例如“以塘潴水,以坝止水。  相似文献   

2.
恭喜健康     
新春佳节,互相祝福,过去说得最多的是“恭喜发财”,而今却演变为“恭喜健康”。实在令人清心润肺,耳目一新。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我们的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健康就是一切。”现实也正如此。健康可以创造物质与精神的一切财富,而财富却未必一定能换取健康。一位西方哲人也说过:人的财富第一位是健康,第二位才是财富。”真正的富人,不是财富最多的人,而是拥有财富且身体健康的人。我们时常听到人们说:金钱有价,健康无价。说得很是实在。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健康,才能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才能成为最“富…  相似文献   

3.
《传统谏德散论》序──略论古之“谏”与今之“批评、监督”罗立斌谏,古汉语;释义是:以正言直人之非.一正一直两个字,正是目的,原则性必须坚持;正是方法,灵活性可以研究。古代的“谏”,多是用于下对上、臣对君,所谓“谏柬者,别善恶以陈于君”。历来高明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呼吸锻炼在我国源远流长,先秦时期,道教创始人之一的庄周,就把吐故纳新作为养生益寿的方法。他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道教养生提倡辟谷食气,所谓食气就是指呼吸锻炼。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指出:“善行气者,内以养生,外以却恶。”《云笈七签》中说:“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生成,生成长养,最尊最贵者莫过于人之气也。”“元气减耗,命将竭也。”  相似文献   

5.
在张载的哲学逻辑中,“太虚”是散而未聚的“气”,万物是“气”在“聚散”过程中所表现的暂时形态。“聚散”是广义的“生成”,“动”与“静”、“化”与“变”、“神”与“神化”等都是 “聚散”的范畴。“气之聚散”诠释了审美关系的生成,人通过“变化气质”成为审美主体,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感而生则聚而有象”,审美客体便当下生成。张载“气之聚散”思想为美学思考的生成视野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诗象一条小河被两岸夹住,那么散文就象涨水时的沼泽地,不见边沿,一片散漫。这便是散文在题材与表达方法上独有的特点之一——“散”。散文重抒情,象诗,却又不是诗;它可写入叙事,却又不是小说。它是最不受拘束,最自由的文体。然而,敞文只任其外在的“形散”,而不让其内在的“神散”。这便是散文妙与难之所在。众多的现代散文家以他们各具特色的创作为这一文体的生存、发展、完美闯出了一条道路,总结出一条规律。这就是用意境将散文之敞与不散统一起来,做到形散而神聚。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改革开放”直至今天的30多年,是中国急速现代化的一个时期。在这30多年中,我们取得了新型工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进——的巨大成就。如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越来越多,有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几乎家家有电视、电脑,人人有手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91亿。那么,今日中国人的生活比30多年前的生活幸福多了吗?未必!财富总量快速增长了,但贫富差距也迅速拉大了。中国共产党不再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了,但穷人和富人、百姓与官员之间的矛盾变得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8.
古代教化思想与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化是德治的一个必然且重要的方法。中国古代教化思想中的“德教为先”、“富之教之”、“以教为本”的理论,以及多样化的教化形式,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历史中的精华毕竟是我们的财富,在新形势下赋予时代的内涵,使之成为当今德治内容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9.
发展为了幸福,权利保障幸福.置身“后发展时代”的当代中国社会,基于一种轮廓明晰的“主体性中国”塑造的理论期望,坚定地以民生本位的治理方略,开始理智地反思“财富最大化与精神生活空疏化”内在背离的根由,以民众集体之勇毅向善的“正能量”,勇敢对抗、抵制现代性文化制导下资本与财富逻辑之强制性奴役,着力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民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之最大化吁求与制度无法满足民众这一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是一种新质的公共性社会实践,深刻地标志着一种普遍而真实的权利正义诉求基础上的“幸福中国”的新价值叙事.是文明进程中华夏民族向社会发展和变迁之初始动机和永恒目标——依照“人的方式”解放人、发展人、实现人的回归之豪迈宣言,已经并正在实际构成当代中国新历史理性生成过程中,“美好生活”时代之共同体的伦理文化吁求的必然的实践逻辑和价值期许.  相似文献   

10.
感悟淡泊     
罗鸣 《中华魂》2014,(14):40-41
“淡泊”二字,按辞典解释,是不追名不逐利的意思。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旧话重谈,似乎有些不合“时尚”、不入“潮流”。 君不见,如今有不少人不是都在竞相追名逐利、聚钱敛财吗?为了金钱名利,良知泯灭、道德沦丧者有之;见利忘义、恩将仇报者有之;权钱交易、贪赃枉法者有之;坑蒙拐骗、草菅人命者有之;甚至兄弟反目、父子成仇者也有之……曾几何时,比阔斗富、一掷万金,醉生梦死、寻求刺激,要钱不要脸、笑贫不笑娼等等,仿佛成了一些人追求的一种“时尚”、一股“潮流”!我等凡夫俗子,一介草民,欲宁静、要淡泊,岂不是自作多情、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11.
郭保林散文的语言艺术周成建文体意识自觉的郭保林.在其散文语言上.表现为阳刚婉约两种风格,繁富叠合,语式多变,讲究情韵节奏、字汇质料和标点运用。新时期以来,郭保林“一头扎进散文这片海域”①,“用炽热的情感.瑰丽的语言,构筑美的艺术宫殿”②,结集出版的散...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一书对生死问题有着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本文着重从“生死之理”“生死之变”“死生无变”“养生顺死”四个方面,对《庄子》生死观中的“变”与“不变”进行剖析。“生死之理”是庄子讨论生死问题的理论依据,即道气论。庄子认为生死本为万物生化之一环,其实质为气化流行过程中的聚与散。以此为基础,庄子进而讨论生死之“变”与“不变”的问题。“变”是对生死这一客观现象所作的描述,生死循环无端,自然而然。“不变”则是庄子根据其“齐物”思想所形成之新的生命认识与态度,死生同一,“无变于己”。这种新的认识和态度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养生”和“顺死”的生命态度与实践方式。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钩稽,考述了明末浙江绍兴著名的藏书楼——澹生堂藏书的聚散始末,使我们在感慨古代藏书的“聚之艰,散之易”的同时,更为澹生堂主人为古代典籍的保存与传播而“苦苦以求”的执着所感动。  相似文献   

14.
陈思进 《21世纪》2013,(11):58-59
在美国,生前转移财富所牵涉的是联邦“赠予税”(Federal Gift Tax),去世之后转移财富,就要缴纳联邦“遗产税”(Federal Estate Tax)了。赠予税,是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开征的税种,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税种。因为假如没有“赠予税”,富人可以在去世之前就“天女散花”般地(转移财富)散尽钱财,从而逃避任何潜在的遗产税,使立法制定的遗产税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5.
杨进  高桂凤 《金陵瞭望》2007,(16):43-43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农村富不富.关键是支部.要想富得快.全靠干部带。”这被农村传诵的家喻户晓的口头禅.在高淳的农村被一项项机制所诠释。高淳县以先进性教育和实施农村“强基工程”为契机.相继推行了村党支部“双票双评”、“两推一选”、“星级化”管理、村官防腐保廉体系等工作.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增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春夏之交的一个午后,与日本大学的丸山茂(号怀星)教授结伴,寻访了坐落在东京近郊的德富芦花故居——恒春园。德富芦花是日本较早写作白话小说的几位作家之一,生活于明治到昭和初,本名德富健次郎,号“芦花”。以前每当接触到德富芦花这个名字时,在潜意识里总会和一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萧瑟秋景叠加在一起。没想到,作家却以“恒春”来为自己的居所命名。春与秋,乃是一年之中两个最有魅力的季节,分别代表着播种与收获。看样子,德富芦花是有心将秋色与春光“兼容并包”的。说实在话,我原本对德富芦花的了解十分有限。记不清…  相似文献   

17.
“财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也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的一把“金钥匙”.“以人为本”是马克思财富思想的精髓,马克思的财富观本质上是一种“人本财富观”.从人本学角度出发,以马克思经典原著为依据,贯彻“人创造财富,财富服务人”这一理论主线,深入诠释和论证马克思的“人本财富观”并充分挖掘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阴市华西村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最著名的富裕村。华西人对富和穷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编写的十富赞歌和十穷戒词,寓意深刻,令人难忘,值得借鉴。十富赞歌为:(一)智能富——学文练艺成财富;(二)勤劳富——敬业爱岗辛勤富;(三)节俭富——精打细算聚财富;(四)守法富——遵纪守法健康富;(五)守信富  相似文献   

19.
薛涌 《21世纪》2010,(12):57-57
人是怎么富起来的?正当的财富,都是你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而得到的报偿。如果你想成为未来一代的领袖,就必须学会做一个“为了别人的人”。  相似文献   

20.
王友谊 《金陵瞭望》2007,(22):56-56
在战国时期.魏国魏文侯问大臣李克选谁为相.李克遂提出了“五视”: “居视其所亲”:看他平常都和谁在一起。近君子,远小人者,可用。“富视其所与”:看他何以支配自己的财富。接济穷人而不贪图享乐者。可用。“达视其所举”:看他处于显赫位置.何以选拔部属。任人唯贤而不唯亲者.可用。“窘视其所不为”:看他处于困境的时候.能否节制自己而不变节。苟且偷生者.不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