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未完为中国文化史不可弥补的损失,但主要人物结局前八十回皆有所示,关于薛宝钗之结局,学界基本有两种观点,一是宝玉出家后,宝钗孀居,孤独终老,二是宝钗改嫁贾雨村。细考文本,宝钗结局是在宝玉出家后改嫁贾雨村,但这并非从此人生顺遂,甚至是"好风送我上青云",贾雨村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后几经沉浮,最终失败,宝钗又一次失去依靠,此次打击更甚,在穷困孤独中度过余生。宝钗的悲剧寄托了作者的虚无思想与深刻感伤。  相似文献   

2.
面对失败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如果你想要它对你微笑.你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对它——微笑。微笑是最美好最述人的一种表情。真诚、温馨、快乐。  相似文献   

3.
男生很失败     
何泽昊 《新少年》2009,(7):21-21
平时,我们这些男孩子挺看不起女生的,认为她们胆小、娇滴滴的,还经常耍小脾气……不过,有一件事情,却令我对她们刮目相看了。  相似文献   

4.
郑桂宣 《老友》2014,(12):40-41
正我的小孙女名字叫薇薇,今年11岁,读小学六年级。她聪明、懂事,有礼貌、有孝心,这些品质,除了得益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外,还得益于《弟子规》的熏陶。我年逾古稀,今年又痴长了一岁,记忆力特差,做事糊涂,加上平时喜欢喝酒,酒到肚子里,就更忘事、更邋遢了。平时在家里,我不是上卫生间忘了冲便池,就是睡觉忘了关灯,更有几次出门时忘记了锁门。凡是忘了的事,只要小孙女在家,她都会帮我  相似文献   

5.
陈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十余年推广“素读”经典的理念,她变革一本教材教到底的常态,将大量的经典读本引入课堂,率先在小学课堂里开设了“素读”经典课程。她的学生六年里基本实现这个目标:背下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句。她的学生都能熟练地通背《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孟子》和《声律启蒙》等经典读本,六年里,她的学生平均阅读300册书,优秀的孩子每年的阅读量突破1000万字。  相似文献   

6.
路尘 《中华魂》2012,(19):33-33
爱出夸张之词,好为惊人之语,向为自大文人通病,他们下结论、发宏义时,往往不讲逻辑、理性,不分青红皂白,一篙打倒一船人。民国初期,很有一批文化名人热衷批判国人劣根性。胡适的《差不多先生》,讽刺国人做事马马虎虎;鲁迅的《阿Q正传》,批判了精神胜利法,"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李宗吾的《厚黑学》,揭批了脸皮厚心肠黑的流氓哲学;傅斯年的《中国狗和中国人》,更是痛斥国人缺乏责任心,"百人中有九十九个是卑鄙的"。  相似文献   

7.
在教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人教版)的两篇课文《宇宙生命之谜》和《一夜的工作》时,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但结局以失败而告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以“加强国防教育”为目的编入高中语文“补充教材”第三册的《吴荪甫的失败》,是选自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的最后一章。要使我们的青少年从那反映民族工业资本家和买办金融资本家斗争的最后一个回合中,  相似文献   

9.
潮剧《葫芦庙》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对立形象贾雨村为主要人物,力图通过贾雨村的身世和宦海沉浮的人生经历来揭示封建社会晚期官僚体制的整体性腐败与黑暗。贾雨村是个复杂而清醒的坏人。从本质上看,他并不坏,他刻苦读书,志在平步青云,光宗耀祖,兼济天下。然而。在我国封建社会腐朽没落的晚期,只要他企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纳入当时黑暗的官僚集团内部的运行机制,就必须出卖良心,丧失人性,无法面对天下的老百姓,灵魂就必须受到煎熬,贾雨村走的就是这样一条不归路。潮剧《葫芦庙》因塑造了贾雨村这样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而饱含美学意蕴与社会、人生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弟子规》对于当今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它对中学生的诚信意识、生活习惯以及勤俭节约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正是中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生对《弟子规》的学习不够深入,建议从学校教师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推广这三个途径发挥《弟子规》对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积极作用,以提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欣赏一片绿叶,有人看到的只是树木,有人却看到了自然;欣赏一朵红花,有人感受的只是色彩的绚丽,有人却触摸到了生命的蓬勃。面对同一事物,视角不同,立意便有了高下之分。如何才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凝练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呢?下面的技巧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思维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南宋慈溪人桂氏《家训》中的一条记载,填补了《三字经》早期文献的空白。桂氏《家训》约成书于嘉定年间,《三字经》应成书于南宋绍熙至嘉定年间。桂氏《家训》的发现,使现知《三字经》的文献记载由明中叶一下子推进到了南宋中期,整整提前了近四百年,不但从根本上动摇了王、区两说的立论基础,而且在客观上证明了宁波是现知《三字经》最早的流传地区,慈溪桂氏家族最早将《三字经》列为蒙学教材用以教育子弟。  相似文献   

13.
14.
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弟子规》是当前在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最被国学教育者看好的古代蒙学教材,其内容中的三个珍贵内核———“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构成一条情感教育的主线。“入则孝”是感恩的教育,“出则悌”是尊重的教育,“泛爱众”是关心的教育,终极指向是提升受教育者的情感品质。而这正是国学教育的宝贵特色。  相似文献   

15.
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仅翻译一项,其造诣在海峡两岸是屈指可数的.文章讨论了杨绛先生<失败的经验>一文中涉及的翻译问题,从翻译的定义与标准、翻译的过程以及"翻译度"等方面简要论述了杨绛先生独特的译学见解,以及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以翻译实践为根本的务实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6.
《弟子规》的德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经典诵读与儿童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弟子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诵读能够培养儿童孝敬父母,关爱周围的人乃至关心整个民族群体的品质,有了这种品质,儿童对大家事、国家事就会富有责任心。创新精神是一种以责任心为前提的不断发明不断创造的精神。儿童有了责任心才能深刻理解创新精神的内涵,也才能承担起服务社会的重责大任。  相似文献   

18.
19.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读物,是以儒学为主体精神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由于西方文化渐入,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传统文化解体,使它受到冷遇,失去了教育功能。当下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国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弟子规》责任道德关怀功能又受到人们重视。它所倡导的孝顺、恭敬、谨信、爱众、亲仁、礼仪、廉耻、勤学等儒家思想,成为家长和教育者所强调的核心内容,是重构责任道德关怀的重要契合点。  相似文献   

20.
有情趣的人     
马德 《社区》2011,(35):58-58
读《茶经》,读到“煮”一章时,陆羽一下子坐到了我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