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神话的复兴,使艺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形态——象征,即与理性和科学背道而驰的远古神话、仪式。它像诗一样,是一种真理,或者一种相当于真理的东西,谁说出了它,谁就说出了一千个人的声音,也就说出了人类生存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生如茶     
一只玻璃杯,晶莹剔透,一把茶叶,清香盈鼻。开水冲下,茶叶上下翻腾,浮起的一片片沉下,沉下的又努力浮起。有的匆匆展开,匆匆地沉;有的渐渐舒展,慢慢升腾。小小的茶叶,就像一个大千世界,而每片茶叶则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品茶如品人生,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本无区别,只是融进诸如家庭的、历史的、社会的因素,界定了贫富贵贱。有的为名孜孜以求,不惜“为伊消得人憔悴”;有的为利奔波劳累。其实,人的生存需要极其有限,只不过“一箪食”、“一瓢饮”而已,何必吃着碗里还望着锅里?芸芸众生,生老病死谁都不能躲掉,当离开…  相似文献   

3.
幸福     
人们总觉得,幸福是一个神秘的仙客。它的行踪不定,一会儿来东家串串门,一会儿去西家走走亲,谁也留不住它。可我并不这样认为.下面就讲讲我的想法吧!  相似文献   

4.
龚知栋 《社区》2013,(22):62-62
“美国退休者协会”,简称AARP,最早出现于50多年前,当时不过是一个小组织,由一位名叫埃塞尔·安德勒斯的退休教师创立。组织成立之初的宗旨只是为退休人员争取健康保险金,所以在当时名气并不大,会员也寥寥无几,因此社会上谁也没把它放在眼里,就是退休者对它也很陌生。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7,(1):16-18
黑洞的神奇魔力 黑洞,这种“怪物”比森林中的老虎更凶猛,不管是什么东西,一旦进入它的势力范围,都会被吞吃掉,连骨头也不吐出来。而且它还穿上了隐身衣,谁也看不见它。即使体用强光照射。用雷达探测,仍然栈不到它的踪迹。这种“怪兽”就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奇特天体。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的名字只是一个语言符号,或者是一种文化象征,它总是他相应的个人的一种标志。然而,每一个指称,每一符号,它所代表和体现的内蕴和份量却并不相同,甚或有天壤之别。在当代中国,在中国冰箱:11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张瑞敏这个名字显得格外不同凡响。张瑞敏,就是张瑞敏,这是谁也不可替代的。张瑞敏,又不只是张瑞敏,这也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因为张瑞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他也是一个企业的代表,是一个现代化先进集团企业的化身;同时他也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和行为的象徵,是一种新型企业文化的象徵。一句话,是走向未…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90年代起,欧美的许多航空公司就因为竞争的恶劣和经营的入不敷出.纷纷倒闭,尚未倒闭的也只能勉强度日。可有一家航空公司客源不断,且持续30年赢利,被业界称为神话,它便是美国的西南航空公司。西南航空为什么能一直处于不败的地位?外界的分析各种各样,比如它不按顺序、谁到谁上的登机方式,  相似文献   

8.
手足情话     
景延祯烈士是我的二哥。他早年投身革命,1938年初从部队转到定(襄)崞(县)县特委工作,两县分署后,任崞县(现原平市)牺盟会秘书、县参议会议长,1941年初任山阴县县长,1942年春,遭日军袭击而牺牲。至今整整51年了。 延祯一生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他虽然结过婚,但未留下后代,“赤条条来,又赤条条  相似文献   

9.
秋风     
是谁最先带来了秋爷爷的问候?是谁把庄稼轻轻召唤?又是谁给大地换上一套金黄色的“秋装”?哦!原来是它,是温柔轻快的秋风。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8,(7):72-73
“丁零零……”清晨是谁把我们唤(huan)醒?“滴答滴答……”每天又是谁在提醒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是它——小闹钟!它不仅有别致的造型,还能准确地报时,我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它。今天,我们就来写写小闹钟。  相似文献   

11.
吴敏 《百姓生活》2014,(11):26-26
在天津滨海新区绿岛公园内,几乎每天傍晚都会有一支广场舞队伍在表演。谁也不会想到,它的带头人是一位年过七旬的大妈,而为避免扰民,队伍还曾3次转移活动地点。  相似文献   

12.
虽然在法度与道德谁决定谁的问题上众说纷纭,但两者内在的联系是无人怀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目标的最终实现,仅仅依靠法度本有的威慑力是不够的;它无法离开个人循法意识的支持。而老子“袭常”美德的运思,无疑对人的因袭意识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在当今文化强国的战略中,也是值得重视的文化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公关》2013,(6):11-11
谁也没有预料到,《爸爸去哪儿》会毫无征兆地突然火爆,收视率一路破3,但在播出之前,其实它并不被看好。  相似文献   

14.
张伟 《今日南国》2009,(4):18-18
一枚磨得发花的5角硬币,躺在繁华的江苏省淮安市西马路一角。匆匆忙忙的人群里,是谁丢了它,又有谁会在意呢?  相似文献   

15.
“春光”,大家都这样叫它,谁也不知道它原来叫什么,只知道它是一种很美的花,只知道用它还可以做“春光馅饼”——我们家乡特产的一种食物,人们习惯叫它“春光”。每当春天到来,春光盛开时,家乡人就提这篮子到田野里采摘春光做“春光”,一家比一家香,一家比一家够味。  相似文献   

16.
生死两茫茫     
十年前的今天,我曾默默伫立于你的坟前,任凭断魂烟雨掠过,分不清脸上是泪是雨?今年今日,我只能遥对故乡荒山野岭的那座青冢,寄托无限的哀思。哥哥,你的一生太短暂了。生命的休止符,如何能在你26岁的年轮上便画上句号呢?尽管你欣赏川端康成、海明威、三毛等。他们都是在最辉煌的时候结束自己,走向生命的另一个极端。可你真的太年轻了,你还未看见父母久皱的眉头舒展,未看见挚爱的妹妹考上大学,还未向老师说声感谢便这样匆匆离去。你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走。生也寂寞,死也孤独。许是历尽沧桑的你已然疲惫,需要一个永恒的归宿吧!哥,又是一年一…  相似文献   

17.
人啊,就得过得快乐一点。好好过好每一天。明天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是走,是离,谁也不会明白。  相似文献   

18.
我是谁     
我是谁?似乎在经过漫长的十几年人生后,我仍不知道答案。我的名字?不,那是方便找到我的一种途径,它并不能完全代替我。我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19.
杨海兵 《新天地》2011,(12):440-440
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在开春的时候雇人在操场边种了七八棵树。如今,那些当初光秃秃的树已经长出了绿叶,抽出了新条。但只有一棵树例外,它依然是光秃秃的,一如当初种下时的样子。我想,它八成是没有成活。这是可能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凡种下去的树就都能成活。  相似文献   

20.
黄侃诗文概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侃诗文概谭沈祥源"斜阳里,瘦影待谁怜?人意已随流水远,秋声先伴暮蝉还,憔悻又今年。"将这首《江南好》置于《花间》、《尊前》等古代名家词集中也毫不逊色。谁能料到,它却出自于近代学者黄侃先生之手,实在令人惊叹不已!黄侃不仅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和卓越的国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