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 《今日南国》2007,(5):13-13
据报道,情人节甜蜜的氛围对一些人来说是触痛神经的,他们就是所谓的“剩男”、“剩女”,简单地说,就是单身人士。虽是“剩”下的,但其中不少人却有着十分优越的自身条件,形象好、职位高、收入丰……既然如此优秀,为何“沦”为“剩男”、“剩女”?  相似文献   

2.
"剩男剩女"成为当今社会的讨论热点,剩男剩女现象被问题化,从其文化根源上来说,与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对家庭婚姻的重视分不开。造成剩男剩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分析器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对剩男剩女现象进行了文化学解读。  相似文献   

3.
当下存在的“剩男剩女”现象,有着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如不加以调整,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本文将从社会方面、制度方面等具体阐述,探求其深层次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对很传奇的摄影师朋友,一男一女,男的叫安,女的叫晴。他们都曾是我们一帮朋友中的个体,后来我们一次无意的玩笑居然把这两个剩男剩女撮合到了一块儿。他们性格委实不大相合,但是却以极快的速度结婚了。当他们牵手宣布结婚的消息时,我们都惊住了,最后以一种惊喜的心情为他们送上祝福。  相似文献   

5.
正剩女成为今天人们口头的热门话题,好像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从前我20多岁的时候,听老人们说,这男女婚姻市场上,是有剩男无剩女。也对,几十年前,男人跟女人约会挺难的,弄不好会弄一个流氓罪出来。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们组里面有一个挺精明能干的小伙子,看上了同车间的一名女孩子。大家都  相似文献   

6.
《人生与伴侣》2011,(5):5-5
现在是“剩男”“剩女”的时代了,除了忙碌的生活压力,还有什么因素造成了众多的单身贵族?哪些行业盛产单身,参考一下,看看有没有你?1.会计师事务所单身原因:女多男少,超时工作是家常便饭。2.公关、广告公司单身原因:认识很多人,但把工作关系转为恋人关系的很少。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人胜其地致使广大农民纷纷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在城市,尤其是居住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适龄男女,似乎有趋向于不结婚或晚婚晚育的倾向。在经济不发达的广大乡村,多子多福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如何理解人口和经济发展千百年间的纠缠?国内学界多采用西方人口-经济理论来解释中国人口-经济问题,既是如此,正本清源式地了解西方人口-经济学派的源头甚为必要。对目前经济发达地区里所谓的“剩男”和“剩女”现象,结合欧洲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探索其背后的经济动因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人胜其地致使广大农民纷纷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在城市,尤其是居住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适龄男女,似乎有不结婚或晚婚晚育的倾向。在经济不发达的广大乡村,多子多福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如何理解人口和经济发展千百年间的纠缠?国内学界多采用西方人口—经济理论来解释中国人口—经济问题,既是如此,正本清源式地了解西方人口—经济学派的源头甚为必要。对目前经济发达地区里所谓的"剩男"和"剩女"现象,结合欧洲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探索其背后的经济动因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内"剩女"现象日益凸显,"剩女"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一个庞大的队伍和社会现象,一经媒体介入立即引发民众与学者的广泛思考.以"剩女"现象作为一种分析范例,从帕森斯社会行动模式建构理论出发,探究女性模式在分析女性行动中的特殊功效,用模式变量来探究"剩女"问题,诠释各种婚姻家庭制度、女性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揭示"剩女"这种女性突生现象的逻辑演绎与行为变迁,寻觅"剩女"角色选择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0.
过去人们常说:“有剩男没剩女”.即是说,只要是个不痴不傻的女人,总能嫁得出去.年轻姑娘自不待言,即使是离异的妇女,甚或是拖儿带女的寡妇,只要有再婚的意愿,一般都可重组家庭.但如今,在城里却并非如此,而出现了“有剩女没剩男”的现象,大龄女青年欲嫁无门时有耳闻,因丧偶或离异欲再婚而不能再组家庭的更是屡见不鲜.以吉林油田为例(据笔者不完全的统计),一般较大的二级单位(职工千人以上),离异或丧偶的女工都在十数人以上,个别单位甚至达二三十人之多,而能再婚的却寥寥无几,即使再婚了的,也往往是降格以求的“老夫少妻”或“屈做填房”婚姻,真正年龄般配、感情美满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城市女工再婚难,不仅已经使她们自身的身心健康、工作情绪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时常导致“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的发生.那么,城市女工再婚为什么就这么难,社会、特别是各级妇联、工会组织对此应该做点儿什么?笔者试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有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1.
一个朋友,今年40多岁了,去年离了婚。他们离婚的原因很时尚,也很俗套:朋友的前夫婚外恋上了一位“剩女”,“剩女”怀孕后坚持不打胎,且扬言若不与之结婚,就大闹特闹……我知道朋友离婚后去看她,一进她家门,却看见她前夫正和她带着儿子给水族箱换水。  相似文献   

12.
我家左邻小两口,结婚才三四年,就提前进入了“痒婚”阶段。他们隔三差五吵架,不遮不掩,什么话都骂得出口,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如果有一周没听到他们的争吵声,那绝对是有一方不在家。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2010,(10):23-24
近来,各种相亲节目充斥电视荧屏,各种有关“剩女”的报道载满报端。放眼全球,其实并不只有中国有“剩女”问题,各国都有“剩女”大军。  相似文献   

14.
安小稳 《社区》2011,(32):63-63
中国古代人都喜欢早婚早育,但是宋朝却有大量的剩男剩女。因为那时推崇科举制度,任何人只要考中进士,国家就给安排房子、车子、票子、位子。所以当时男青年的奋斗目标是考上进士。而女青年的奋斗目标是嫁给进士.而且大家都不达目的不罢休。  相似文献   

15.
刘晓冬 《社区》2013,(29):39-39
中国人现在爱说“剩女”,日本没有“剩女”这词,“剩女”却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6.
<正>再过几天,2010年的情人节就要到了。每年的情人节,"剩男剩女"总是市民的热门话题之一。最近几年,中国光棍男女的数量不断壮大,那些依旧还没"婚上"的男男女女,在忧心的同时,禁不住又要问上一句:"为何,我总是婚不了?"据相关媒体报道说,早在2006年5月26日,中国经济网以头条报道的方式,第一次宣  相似文献   

17.
刘兵 《老友》2013,(12):42-42
自从弟弟结婚,与爸妈分开“另立门户”后。我们姐弟三家总是为爸妈担忧。大家工作忙,杂事多,后来形成了这样一个制度:三家轮流,保证每个周末有一家去看爸妈;如遇突发情况,及时向另外两家通报;逢年过节.大家一定要去父母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转型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剩女”现象在国内已经被各方广泛关注,这种现象所带来的窘境不可忽视。从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解读“剩女”现象以及所产生的窘境,剖析这一窘境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百姓生活》2014,(7):29-29
读者问:5年前,我通过考核成为一家公司的职工。5年来,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外出,为此成为一名“剩女”。最近,我终于与一名心仪的男士恋爱,并准备结婚。公司获悉后,竟然决定解除与我的劳动合同,理由是我一旦结婚,将产生婚假、产假等一系列的假期,会给公司的工作带来影响,而这也是公司多年来“不成文的规矩”。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20.
《今日南国》2014,(1):12-13
他们有的原本高高在上,功成名就,却在倏忽之间“滚落凡尘”,沦为阶下之囚;有的一直默默无闻,却因令人发指的罪行而粗暴地“闯进”公众的视野;有的青春年少,令人期待的未来即将在他们面前展开,一个错误的选择却令那未来戛然而止……他们在法庭之上的形象,成为我们的年度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