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十多年前,我由于酷爱书法,对古砚收藏产生了兴趣,日积月累收藏到自宋、元、明、清及现代砚台100多方,且不乏精品。特别是今年初收藏到一方民国时期制作的比大拇指还小的"全国最小古砚",更为珍贵,多家媒体都作了报道。我收藏古砚经常在古玩市场上"捡漏",当然也有过遗憾。10年前,我在福州台江古玩市场看到一方老龙眼  相似文献   

2.
林清玄 《社区》2010,(8):22-22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都是价逾千万。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我心中正自纳闷。顶级的古董怎么会收藏在这种地方呢?  相似文献   

3.
林清玄 《社区》2012,(20):48-49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千万。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我心中正自纳闷,顶级的古董怎么会收藏在这种地方呢?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草根收藏者,我藏龄24年。在长期的收藏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收藏五字经,愿与老年朋友们分享。一曰爱。爱即是喜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可以产生热爱,而热爱则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一名藏家首先要喜爱收藏,痴迷收藏。没有喜爱就不会入境,没有痴迷就会永远徘徊在收藏大门之外。我在多年的收藏实践中,始  相似文献   

5.
郭长祥 《北京纪事》2016,(12):109-112
刘涛,中等个儿,稍胖,大前额,圆脸庞、圆眼睛,一口纯正的京腔,他将自己的愉悦都凝聚在收藏中,他说,"收藏是我的第二生命." 刘涛的兴趣广泛、爱好很多,让人惊叹的还是他的收藏.从小他就喜欢收集烟盒、火柴盒、糖纸什么的,长大后他爱上了收藏.  相似文献   

6.
元尚 《北京纪事》2009,(1):80-82
在北京历史上,喜欢收藏古董的人绝大多数都可以被称为收藏家。而我这里要说的这位,历史上的地位虽不显赫,但也是奴才中的翘楚。称这种人为收藏人物,简直是抬举他了。其藏品流传到今天,竟然拍出了天价。一件"清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让  相似文献   

7.
元尚 《北京纪事》2011,(4):106-109
我说过杂项收藏玩的就是一个乐子,而杂项收藏没有什别的窍门,就一个处处留心,处处就都有您喜欢的藏品。  相似文献   

8.
钱国宏 《北京纪事》2015,(8):106-107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收藏是一生的事业。所以,当我置身于加拿大渥太华的繁华街头时,首先想到的是收藏,我和采风团的团员结结实实地在异国他乡“淘”了回宝,且颇有斩获。  相似文献   

9.
金镝 《新天地》2012,(6):45
作为一个藏龄三十多年的老年收藏爱好者,我这些年来一直秉承一个收藏理念:收藏要藏出"趣"来。三十多年前,我刚刚涉猎收藏领域时,实事求是地说,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搞收藏的。因为那时我听说很多人通过搞收藏而获利不菲,有些人甚至"平地一声雷,转眼富家翁",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活三年"!于是,我涉足收藏时,心里激动着却又一路小心翼翼,唯恐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每每遇到一件藏品,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艺术品收藏,是2010年回国探亲时与一位二十多年未见的老友叙旧的时候。老友在搞艺术,自己创作同时也做收藏。他给我简略讲了讲近几年做收藏的体会,然后告诉我,要开始收藏尚未知名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一是因为价格相对便宜,二是因为这些年轻艺术  相似文献   

11.
一本本厚厚的收藏册,一张张已经泛黄的站台票,凝聚着我的心血。我收藏了4000多张全国各地的火车站台票,没有一张是重复的,有的是在铁路系统工作的朋友帮我找来的,有的是家人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是位农村科技工作者,1989年与贵刊结识后一直坚持阅读,从此它成为我生活和工作中的“伴侣”和良师益友,1995年退休后,我自费订阅的报刊首推《专业户》,贵刊内容丰富,文章实用,风格清新,栏目众多,融科学性、知识性、生活性、实用性、收藏性、可读性作为一体,真是看一看相见恨晚,读一读难舍难分,贵刊每期都有不少实用性文章,我都将它剪摘下来;集中收藏,十三年  相似文献   

13.
如今,爱好收藏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收藏古董,有的人收藏字画,有的人收藏玉器,而我却对徽章收藏情有独钟。徽章是表明身份、职业、荣誉、专业、衔级、资格的一种佩戴标志。近十年来,我四处收集,已收藏了上百枚徽章。其中,既有瓷质、铝质徽章,也有铜质、钢质徽章;既有圆形、正方形徽章,也有长方形、鸡心形徽章;既有立体徽章,也有浮雕徽章。  相似文献   

14.
收藏与健康     
长城 《山西老年》2010,(5):54-54
曾经与一位爱好收藏的老人交谈,问其搞收藏的目的,老人愉快地回答:"搞收藏,买健康。"收藏与健康,从这位老人口中说出显得那么自然贴切。说来也巧,此后不久我在报纸上读到了一则消息:目前,国外医学临床证明,收藏是治疗慢性  相似文献   

15.
收藏乐     
平生烟酒不沾,尤爱收藏和写作,平时的工资和稿费也大多投进了收藏这个无底洞。我的收藏仅仅是业余爱好,不想成名成家,故而收藏范围甚广,小到邮票、火花、钱币、票证,大到根雕、奇石、古董,五花八门,从中体会到收藏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突厥 《新天地》2012,(8):49
连环画收藏是目前国内收藏界的主流收藏门类之一。我收藏连环画多年,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连环画收藏三字经。问开本。连环画的开本有很多种,64开、60开、48开、32开、24开、16开,其中64开的为常见开本,48开以上的为大开本。大开本的连环画印量大多未过千计;小于64开的为小开本连环画,印量也不多。这两种开本的连环画收藏价值较高,真正体现了"物以稀为贵"的收藏规律。现在,我收藏的大开本连环画一百八十多册,小开本的也超过了  相似文献   

17.
元夏  秦杰 《北京纪事》2011,(8):20-21
在人们的概念里,收藏家大都有钱。可是金铁华却正相反,他上班的时候除了工资,没有别的收入来源;退休后,也是如此,只有退休金。但他却是一个尽全力收藏的人。他告诉我说:"我现在就3000来块的退休金,就这么个限度,全拿出来买藏品,能买的都买下来。"现在人们倡导收藏理财观念时,他说他的藏品,可以捐,可以赠,但从来不卖。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一连几个收藏爱好者来我家欲收购我珍藏多年的大宋群宝,尽管他们出价很高,但我都一一拒绝了。因为收藏这些宋代铜币,是我晚年的一个重要生活内容,闲暇时,我和老友共同欣赏把味,挖掘着铜币背后的史料价值,真是一种无上的精神享受。我收藏古币多年,尤其痴迷宋代铜币,因为宋代铜币以御书亲题、币种众多、币质精良、流通广泛  相似文献   

19.
王金昌 《北京纪事》2011,(11):20-21
80年代至90年代初,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对文物资科进行电脑检索,管理人员弃掉了一批他们认为没时代价值的文字资料。如果从收藏研究角度看,文字资料性文物信息量更大更直接更准确。我就在那时转入了资料收藏。历史是由千千万万个体生活共同构筑的画卷,每一个个体生活的真实记录都是构成历史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20.
突厥 《新天地》2012,(10):48
在我们这十里八村的,我可以说是"资深藏友"——我从事收藏活动已近40年时间。就是到了晚年,我依然对收藏迷恋有加。现在,我最大的乐趣便是"捡漏"。这种乐趣真的让人精神愉悦、乐不思蜀。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花个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