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文章对黄侃读书治学的方法作了探讨,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一写黄侃藏书的特点;二写黄侃读书治学从目录学入手;三写黄侃读书治学有很强的计划性;四写黄侃采用博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读书;五写黄侃读书无不施圈点;六写黄侃读书善于思考,并注意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2.
黄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拥有传奇的经历和复杂的性格,他坚持五十之前不著书,却未满五十岁即仙逝,因此生前出版著述极少。黄侃之侄黄焯,以一片孝敬之心,整个晚年致力于整理黄侃遗稿的事业,为黄侃学术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志宏  志英  志刚  志强 《山西老年》2014,(7):28-29
父亲出生于晋南的一个农村,在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三。由于家境贫寒,父亲11岁时才进本村私塾上学,14岁就辍学回家务了农。可就是这三年的私塾学习,使父亲爱上了读书,从此与书结缘。即使下地干活,他也要带着喜爱的书,一有空就读上一段。17岁那年,父亲到晋南临猗县黄河边上一家地主家里“扛长工”。尽管当时农活很累,可是父亲喜爱读书的习惯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4.
特殊的承诺     
父亲离开家时,夏尔才10岁。夏尔一家住在一座远离陆地的小岛上,岛上没有中学,家里又没钱供父亲去宾塞港读书,所以他读完了小学就再也没有上学。可是父亲非常喜欢读书,在这座闭塞的小岛上,他总能找到一些书回来,点着油灯一直读到深夜。父亲走的时候对夏尔说,地球很大很大,比我们  相似文献   

5.
张光茫 《社区》2011,(35):55-55
在很多人心中,国学大师黄侃是一位放浪形骸的狂徒形象。随意骂人、反对白话文、脾气古怪、贪嗜美食这些即使算不上是斑斑劣迹,也多为负面新闻。而其博大精深的学问倒是少人问津。黄侃一生严谨治学。嗜书如命,且很有心得,总结他的这些读书经验,对于后学者来说,不无帮助。  相似文献   

6.
爱父如爱子     
父亲是个农民,快60岁了。为了照顾小弟8岁的儿子读书,父亲和母亲考虑良久,终于搬离了老家,迁到了我所在的小城。可父亲干惯了农活,总也闲不住,进城不久,不管我们怎样阻挠,他还是去了天津一处建筑工地看管库房。入冬后,听说那边很冷了,我赶紧让他回来。可回到小城,他又闲得无聊,成天嚷着要出去找事儿做。正好,附近中学有个男生宿舍管理员的名额空缺,我便让他去应聘。那天领着父亲到学校,领导问父亲的年龄、身体状  相似文献   

7.
顾炎武家是江南望族,祖父和父亲都是明代通晓经书的著名学者。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从小就受到熏陶,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两岁开始,父母就教他学习《千字文》了。  相似文献   

8.
特殊的承诺     
父亲离开家时,夏尔才10岁。夏尔一家住在一座远离陆地的小岛上,岛上没有中学,家里又没钱供父亲去宾塞港读书,所以他读完了小学就再也没有上学。可是父亲非常喜欢读书,在这座闭塞的小岛上,他总能找到一些书回来,点着油灯一直读到深夜。父亲走的时候对夏尔说,地球很大很大,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人不能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小岛上,孩子,爸爸先出去闯荡,等挣足了钱,一定带你去周游天下,见识见识小岛以外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郑樵,字渔仲,别号溪西遗民,福建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生于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享年五十九岁.曾深居夹漈山读书讲学三十年,故当时人又称他为夹漈先生,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自幼读书很用功,很早就对《六经》、诸子等书发生了兴趣.在他十六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此便谢绝人事,不应科举,与堂兄郑厚到夹漈山造草屋三间,专心读书.当时他抱负  相似文献   

10.
一朱光潜先生,字孟实,1897年9月19日生于安徽桐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朱海门,是位秀才。父亲朱佚卿是位私塾老师。童年的朱光潜未启蒙时,最爱在玩伴嬉耍间,蹲在教室窗下偷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但功课在班上最好,因为家贫,朱光潜又是长子,父亲想让他停学务农,他哭着闹着要读书,父亲被感动了,送他到桐城中学读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于是,他引起校长、著名书法家方守敦先生的特别关注,离校时方先生书“恒、恬、诚、勇”四个大字赠他。在香港大学读书时,朱先生把方先生的墨宝挂在自  相似文献   

11.
他的人生磨难,一直如影随形:是疯癫的母亲生下了他,而且他刚4岁父亲就病逝;11岁时,哥哥、姐姐下落不明,留下他与疯娘相依为命。可是,孤苦无助的他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要改变命运,只有读书、上大学。为此,从13岁开始,他带上疯娘求学。20岁时,他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如今,他已是山东临沂师范学院二年级学生,依然在一边求学,一边照顾疯娘……  相似文献   

12.
黄侃古音研究上的贡献在我国语言学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在运用黄侃古音学结论解决训诂问题方面,常常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可是黄侃探求古音的方法却往往遭到指责。有人说,黄侃的研究方法是唯心主义的研究方法,认为“黄侃在古音学上虽然有一些贡献。但是他在研究方法上的坏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的贡献。”黄侃的古音学说究竟有多少合理的成分,或者一无是处。本文不做深入的探讨,仅就其探求古音的途径和方法抒发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家境贫穷、母亲自杀、父亲瘫痪,在苦难面前,他不但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支离破碎的家,还自强不息,顽强求学。现在,正读研究生的他把瘫痪的父亲带在身边悉心照料,一边求学一边尽孝……母亲患绝症自杀,14岁的沈裕厚决心好好读书将来当医生  相似文献   

14.
谷煜 《社区》2011,(14):16-17
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个10多岁的毛头小子。一天,他偷偷卖了血.买回了一个在当时认为没用的家伙——照相机。父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没有哭,只是告诉父亲,自己喜欢摄影。父亲倒也开明,卖掉两头猪。就送他去北京学艺。学成回家,父亲又东借西凑,筹钱为他在县城开了个照相馆,生意很是红火。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了。  相似文献   

15.
我父亲陈雨田离开我们两年多了。想起父亲,往事历历在目,经常在我的梦境出现。父亲小时候生活比较清贫,爷爷早逝,靠伯父资助读书,学习很刻苦。他一生追求革命,读书期间就参加了中共领  相似文献   

16.
他一直与父亲没有多少交流,他们彼此都是沉默寡言的人,他一路读书顺畅,几乎没有让父亲费过多少气力。事实上,即便是他有了问题,也不会去找父亲,更多的时候他选择自己独自承受。他一直以为,父亲对他像对家中某件可有可无的摆设,记不记得都不敢说,更不必说用心呵护。  相似文献   

17.
他5岁的时候,全家搬迁到香港,他在一所书院读书。可他实在太调皮了,上学第一天,他就把同桌女生的辫子给剪掉了。院长极为恼火,罚他打扫教室一周,而他却利用这个时间,到后山的树上偷桃子吃。他父亲不得不亲自到书院道歉,并为他支付罚款。  相似文献   

18.
给父亲买书     
转眼,父亲退休已5年有余。这些年来,父亲平静地过着晚年生活,而我则为自己的事忙乎着,很少能为父亲做点什么,每每想到这些,心里总有一种深深的内疚。父亲在工作岗位时,并没有做多大的官。然而,他在我们这座小城,名气却很大,因为他非常爱读书,是公认的图书收藏家。不久前修订的县志里,父亲的藏书量排名全县第三。退休以后,父亲读书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书房里的近4千册书籍,他已通读了一遍,并且在书上作了不少的圈点。有时晚上,父亲能看书到深夜一、二点钟。对父亲的这种学习精神,我深深地敬佩。去年以来,父亲又多了一项新的工作。他被聘为县…  相似文献   

19.
我很少写自己父亲,甚至很少提到他。这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农民,而我经过这么多年的读书学习,从这个地方漂到那个地方,对于老家的感觉越来越模糊了,对于农民也有了种类似于城里人的先天性排斥了,即使他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20.
微语录     
《成才与就业》2013,(18):63-63
19岁女孩玲玲经两次高考,考上成都某高校的本科,父亲有钱供她读书,却拒绝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玲玲父亲认为即便毕业找个工作,月薪不过两三千,浪费钱还浪费了四年时间。他算账:读4年书8万元,高中毕业打工挣8万元,来回16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