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交往是以亚洲草原为主,分为东部文化交往区和西部交往区。东区最发达的时期是商末周初,它的范围向西推到了米努辛斯克盆地;西区最发达的时期是东周时期,它的东界到达蒙古国中部到太行山一线。到了战国晚期和汉代初期,长城的建立使得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产生了分化,部分早先南下的北亚人群则退到长城以北并结合了西面欧亚草原的文化因素形成了特有的匈奴文化。在强大的匈奴联盟时期,中国北方与东部的蒙古高原以及与西部内陆亚洲山麓地带的交往几乎停滞了,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欧亚大陆交往的前沿是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这种交往路线和方式的改变,导致中国和欧亚大陆交往进入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运动是造成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核心力量。但对北方草原地区历史文化分期必须从区域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出发运用这一法则。表现为区域性、多民族性、文化的主体性与吸融性的这个特殊性,反映和促进了古代北方草原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其中,各民族和各民族间的重大政治斗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区域生产关系大调整具有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志性价值。依据这些原理,提出了对进入阶级社会后北方草原文化历史三阶段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4.
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 ,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 ,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从上世纪 30年代开始 ,学术界对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从而使经济史研究进一步立体化 ,拓展出新天地。但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如 :何时形成、何时南移、为何南移等众说纷纭。如何时完成南移 ,就有从魏晋到南宋差距千年的 9种观点。在许多概念、关键词、客观标准等方面还存在着误区和混乱。而且迄今还没有一部全程的、全面系统的专著予以总结。本文对此做了综述与分析 ,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清代北方乡约与保甲的职能虽仍各有侧重,但两者的职能差异逐渐复杂化,且这种差异逐渐缩小,有的乡约对保甲还具有监督甚或领导作用。乡约与保甲关系的这些新变化,与清代北方乡约的普遍行政组织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北方商周墓葬出土的11件"弓形饰"或"月牙形饰",做了初步的考察,认为它们是用作"胸饰"或"项饰"的,均是某种身份的标识物。 相似文献
7.
元代初期,北方诗坛出现了一股复古风气。这一复古之风,以恢复传统儒家诗学思想为主,提倡风雅,尊崇实学,上追《三百篇》,下学唐人诗,为元代中叶诗坛的尊唐复古准备了前奏。它是金代中后期以来诗坛复古思想的继续,也是元初恢复汉文化活动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李虎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3,20(2):9-17
近代中朝两国西学之对应是东西文化交融与选择的过程。作为同属东亚儒学文化圈内的中朝两国 ,虽然近代面临着相同的境遇及共同的任务 ,但因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之差异 ,两国在摄取西学的具体途径及近代文化的形成上具有各自的特点。近代中国西学以“制夷”为前提 ,因此其“师夷”显得被动 ;近代朝鲜西学则以“变法”为特色 ,因其“开化”更显自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梁志坚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3):106-108,112
前置词在英语中使用频率很高。通过实例从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商务英语中时间前置词的使用与翻译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生成于不同时期,植根于不同土壤,二者既有一些共同之处,又有不少差异。对其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两个运动各自特性的认识。其共同点是:(一)对传统的批判与重建;(二)倡导文学革命;(三)抨击封建权威思想;(四)呼唤人性的复苏,倡导个人的解放。其不同点是:(一)背景不同;(二)影响力不同;(三)带来的后果不同。 相似文献
11.
现有文献中有关巫山神女的记载较多,三峡地区也有不少关于神女传说的版本,只是其与文献记载的神女故事情节相差甚远。民众在创作民间传说时,会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伦理道德要求、自身的价值观、主流社会的需要以及文化传播等多种因素,完成传说情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民主传统不足,政治民主化可以向西方学习借鉴有益的地方。但这也易滋生西化情结。本文从分析西方民主制问题入手来探讨中国政治改革的取向事宜,提出当代西方民主有八大忧虑、六种背景以及中国改革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