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 ,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 ,经过文人的加工和删改 ,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 ,它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民俗学价值、语言文化学价值和古文字研究价值。《嘹歌》是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  相似文献   

2.
壮族《嘹歌》的文化内涵--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传统长篇古歌,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是“歌化”生活与“诗性”思维的集中表现,反映了壮族通过唱歌促进“两种生产”的价值观,追求“依歌择配”美好生活的婚姻观,反映厌兵事乱世和思安居乐业的社会观,展现“那文化”形态及其岁时观念,透过《嘹歌》可窥视壮族传统歌谣艺术从《越人歌》到《刘三姐》歌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壮族《嘹歌》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嘹歌》是一种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和特色鲜明的壮族传统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淀形成的。《嘹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越人歌》 ,甚至更早 ,其成熟规范期是在明代。史诗《贼歌》是《嘹歌》文化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 ,随着壮族文人群体汉文化水准的提高 ,古壮字在壮族社区内的流行 ,是《嘹歌》文化体系成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嘹歌》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麽经布洛陀》记载的“嘹三妹造友”(即造爱情)的歌以及汉代《说苑》记载的《越人歌》、晋代《交州记》记载壮族先民的“辽辽之歌”。这里的“嘹”、“辽”是壮语“玩乐”之意,是汉字记壮音。《嘹歌》传承与传播的媒介有家庭、歌圩、歌书以及现代的广播、电视、录音磁带、VCD光盘等。在现代传媒介入之前,是有文字传承传播与无文字传承传播相结合;之后则是无文字传承传播、有文字传承传播与现代大众传媒传承传播相结合。政府、社会团体在《嘹歌》传承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壮族民间长诗的数量很多。其中,被研究最多的是被称为“壮族歌谣文化经典”的《嘹歌》。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嘹歌》的搜集整理以及伴随的研究已逾半个世纪。现在,对《嘹歌》的搜集整理及研究的历程进行回顾,无疑有益于今后对《嘹歌》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从而丰富壮族这个善歌民族的歌谣文化的内涵。为清晰论述起见,搜集整理及研究分田东县和平果县两部分进行论述,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做无意割裂《嘹歌》作为一项文化事象的整体存在。  相似文献   

6.
《嘹歌》文化圈包括今广西平果、田东、马山、武鸣四县地,《嘹歌》的文化中心在平果县,然后向周边县地辐射。平果县有168个行政村,其中有100个行政村约1300个自然屯唱《嘹歌》;《嘹歌》的主人公是平果县归德、海城等地人,《嘹歌》的最早创作和歌唱者也应是平果人;在平果县收集到的《嘹歌》歌本共有10多万,是目前所知拥有《嘹歌》唱本数量最多的县;平果县《嘹歌》文化中心的形成,与平果县曾是思恩府治所在地,是区域政治、文化中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嘹歌》由《三月歌》《日歌》《行路歌》《贼歌》《建房歌》五部传统长歌和多部传统短歌以及新近搜集整理的《恋歌集》《散歌集》《客歌集》《新歌集》组成,共4万余首,16万多行,可谓浩如烟海,堪称中国民歌之最。《嘹歌》用古壮字抄写,为五言四句式,以押脚韵为主。按内容,《嘹歌》可分为抒情、叙事两类;按篇幅可分为长歌、短歌、中歌三种;按歌唱的时间,可分为日歌和夜歌两种;按曲调,可分为“那海嘹”“哈嘹”“嘶咯嘹”“的咯嘹”“长嘹”“喝酒嘹”六种。《嘹歌》主要分布在右江、红水河、邕江流域。其中心在今平果县,它与古代思恩府的行政中心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在《壮族嘹歌研究》一书即将出版之际,覃乃昌给我来电话,约我为这本书写一篇序,我打心里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我多年来一直进行并关注壮族文化研究,为此我应允了。嘹歌是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由壮族文人加工和删改,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  相似文献   

9.
<嘹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的壮族民歌总集,成为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资料.但由于<嘹歌>的翻译整理版本有很多错误,最主要的是拼音壮文和翻译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嘹歌>的学术价值的发挥和艺术魅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嘹歌”是壮族歌谣的经典之作,它具有篇幅宏大、内容广博、以情为主、纪实史诗、风俗尽显、手法独特、音韵优美、魅力四射的特点,在壮族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壮族嘹歌显示了壮族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对其进行保护传承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嘹歌文化面临严重的冲击,而传统的传承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进行新的探索。打造壮族嘹歌文化品牌,将会促进当地村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与美学具有渊源关系,美学的很多内容是从人类学中流变而来.研究美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必须把美学还原到人类学的历史语境中.人类学的发展会带来美学的变更,使美学研究有了新的生长点.人类学中很多原生态的生活直接构成了美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辽代的捺钵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颇富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一项政治制度 ,它起源于契丹人的游猎生活。所谓捺钵制度主要是指以辽代皇帝为中心 ,以狩猎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巡守制度和游幸活动。四时捺钵是辽代政治体制的集中体现和契丹族狩猎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是辽代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作为一项政治制度 ,四时捺钵不仅对辽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且也影响到了后世的金、元、清三朝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审美观;相对于汉民族的"玉"和苗族的白银,维吾尔族的"金"不仅表现为喜戴黄金首饰善用金亮炫目之色,而且金色作为神圣美好的象征,成为诗人讴歌的对象;及之民族性格,象征纯度的内在品质之真和皇权的外在强力之勇,宗教神灵之境,都成为维吾尔族金文化审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因不同的经济政策、政治制度等因素 ,辽金王朝形成了具有鲜明文化特质的辽金文化———辽以崇尚骑射的游牧文化与筑室而居的农耕文化并行的二元文化为特色 ,金以单一的农耕文化为特色 ,辽金王朝不同的文化格局决定了辽金王朝的国运。  相似文献   

16.
现今的辽宁省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在辽、金、元时期曾设置利州。利州位于辽宁西部,当辽、金、元三朝建都北京之时,这里曾是三朝的重要后方,对这三朝政权巩固有很大作用。然而在历史资料记载中关于利州、也就是今日的喀左蒙古族自治县的记载却不多见,本文通过考古发掘的资料,加之点滴史料记载,大致勾画出当年的基本情况,以求对东北地方史和东北民族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