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国共两党土地问题的合作既是重要内容,又是政治基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是两党土地政策调整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影响着国民党土地政策的走向;在抗战时期两党土地政策上,共产党通过又联合又斗争,迫使国民党作出某些转变,使国共两党土地政策形成良性互动,对于推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温波1937年,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国共两党又走到了一起,实行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其本身历史来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一、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下,两党求大同、...  相似文献   

3.
<正> 1945年9月2日,随着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旷时八年的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是分不开的。因此,研究共产党和国民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形成的关系,客观评价国共两党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出的贡献,对于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是至关重要的。 一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华北的争夺,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连连制造了一系列事件,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华北事变。华北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华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本文谨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重大作用进行论述,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以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必然产物。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妄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促成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  相似文献   

5.
<正> 一、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建立国共两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基本前提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结束为期10年的敌对状态,分干戈为玉帛,合作抗日,从而促成了以国共两党为核心,联合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民和海外同胞参加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促成了全国抗战局面的出现,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前提。国共两党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再次携起手来的。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中日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居次要地位。客观形势要求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抵抗外敌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但当时掌握着全国政权、拥有几百万军队的国民党仍将“捷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作为处理对外对内关系的基本准则。蒋介石认为,“倭寇深入”只是“皮肤小病”,“赤匪猖獗”,方为“心腹之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国民党当局对日处处妥协,对内全力“剿共”。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各种方式发动抗日救亡运动,坚决反对日本的侵略和国民党的误国政策。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和国民党当局内外政策的变化,中国  相似文献   

6.
南京政府时期,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面临着来自中国共产党的挑战以及来自东邻日本的侵略,“剿共”与“抗日”如何均衡进行成为国民政府的最大课题.对此两问题均有过深入研究的戴季陶,在极力抑制共产党发展的同时,亦参与了国民政府的对日决策,其日本观在现实政治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然而,在中日战争日益恶化,国共两党由对立转向合作,继而又走向殊死之争的过程中,戴季陶与日本保持何种关系?其日本观有何特征?此与其对共产党的认识有何关系?理论根据源于何处?本稿欲就此进行探讨,期以探明戴季陶日本观的真正用意.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生活运动的缘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波 《江西社会科学》2003,1(5):146-149
南京政府成立后,就面临着一系列合法性危机,政治上国共两党的对立、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日本侵略中国;经济上南京政府抽取大于供给;意识形态上,无法形成统一的价值信仰体系。新生活运动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合法性危机,为南京政权提供合法性基础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国共两党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考虑到必须在军事上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八路军、新四军的改编完成标志着国共军事合作的形成,这种军事合作随后在军事援助和具体战斗中逐渐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国民党在抗战的紧张时期也采取了反共政策,这样就使得国共军事合作遭遇波折。抗战期间国共军事合作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具有积极贡献,同时也对现实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民同日本法西斯进行殊死搏斗的岁月中,绥远战场上,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蒙汉同胞团结御敌,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日本法西斯对绥远的侵略一九三七年七月底,日寇侵占平津。随后,大举进犯华北各省。沿平绥路西犯之敌,九月十二日侵占晋北门户大同,接着兵  相似文献   

10.
国共合作抗日与祖国统一展望张平平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回顾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经验,对早日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实现祖国统一,振兴...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对当时的民主党派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共两党的"继续合作"使民主党派的地位急剧提高;国共两党的激烈斗争使民主党派的活动异常活跃;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则使民主党派内部产生分化,并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在八年抗战中,国共两党以全民族的安危存亡为重,弃嫌释疑,共同战斗,终于赢得了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一曲团结御武,拯救中华的爱国主义壮歌。 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团结,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人民的要求,因而显示出了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共同参与下进行的。作为国共两党领导者的蒋介石、毛泽东从对抗到携手合作、纷争、摩擦谈判直到抗战最后胜利,表现出了不同的作用。历史经验表明,为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与荣辱,国共两党只有携手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历史选择,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期盼。  相似文献   

14.
<正>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是由来已久的。自十九世纪末叶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而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为害最重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全面的侵略。山东地处祖国海防前哨,所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更为惨重。本文仅就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我山东省的侵略,作一概括论述,以见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1927—1949年国共两党农村合作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摆脱经济困境 ,安定农村 ,获得农民对各自政权的支持 ,解放前国共两党都在农村大规模地开展了合作运动。国共两党农村合作运动的原因和目的、实际运作过程和绩效有同有异。虽然合作运动时间不长 ,但它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国民党的合作实践为台湾合作运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而中共的农村合作则极大地影响了新中国的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通过武力占据了东北三省,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日本提出了“中日经济提携”,企图在经济上与中国达成“经济合作”之势,以此来实现其全面侵华战略。但当时的事实告诉我们,所谓“中日经济提携”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其本质是想以此为幌子,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以辅助其军事、政治侵略,最终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相似文献   

17.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有两次合作,每次合作对中国革命均有推动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揭开了大革命的序幕,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在国共两党合作的问题上,共产国际起了促进作用,而直接促成合作的是亲身参与中国革命指导工作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因为“我们所见到的,在中国1921—1973年期间,斯内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一次最大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战后,自1945年至1985年,国共两党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存在重大的分歧,相互否认对方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198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是抗战研究的重要转折时期。学术界开始充分认识两党、两军、两个战场的地位作用和贡献。1995年,海峡两岸对抗战的认识逐步达成共识,关于抗战的学术研究,也逐步趋于繁荣。为了深化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我们必须进一步揭露日本的侵华罪行,揭露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和社会大变动。  相似文献   

19.
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鸦片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鸦片侵略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伴随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不断扩大,鸦片侵略亦不断加强,成为对华鸦片侵略的最大的祸首,日本帝国主义对华鸦片侵略具有明显的计划性和垄断性,地域广泛,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欠下的又一笔血债。  相似文献   

20.
论华南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黄振位半个多世纪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毅然捐弃前嫌,实行第二次合作,共同对敌。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