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田梦 《领导文萃》2007,(9):155-155
问题159:清初,著名戏剧家李渔生了重病,要请医生。他母亲说:“东村有先生,开方医过的人病都好了,请他来看?”李渔摇手。他的妻子又说:“西村有个先生.只要他开处方、撮药,个个医好。”李渔又摇手。母亲急了:“难道你让镇上那个一年里治死几个人的先生来?”李渔点头。这使妻母二人大为不解,但拗不过李渔,还是把那个治死人的先生请了来。李渔的病便让他给治好了。  相似文献   

2.
李佳 《秘书之友》2010,(7):19-19
"司马他"是英语Smart的音译,意为智慧、聪明。在很多80后看来,WorkHard不如WorkSmart。司马他一族的特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睿智、时尚而又内敛。  相似文献   

3.
做人与做事     
唐加文 《决策探索》2014,(11):46-46
做人善良,做事勤奋。 传说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您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相似文献   

4.
周正 《领导文萃》2009,(3):46-50
少决策—转移矛盾 组织的决策应该由谁来做?好多人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管理者。康熙90%的决策是他的手下帮他做的,所以康熙能做60年皇帝。康熙总是这样,有人说出了一件事情,他就说:“嗯,我知道了。”那人又问:“皇上您说怎么办?”康熙反问:“你说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4月16日,天津的哥马志刚来到盲校门口。一位女老师扶着一个小伙上车,开了5公里多,应收124元。小伙准备掏钱,马志刚捂住他的包:不收钱。小伙坚持要给,马急了:我不伟大啊,我挣钱比你容易。而下一位乘客又坚持多付费给他,  相似文献   

6.
一天晚上,一位船长在海上观测到有灯光,好像是来自另一艘船的。于是他命令大副向这艘船发出信号。船长要求对方:“将你的航线转向南10度行驶。”对方也回了信号:“将你的航线转向北10度行驶。”这位船长一看对方不听他的命令,感到非常生气.于是又回信号:“我是船长。将你的航线转向南10度行驶。”很快他就收到了回复:“我是一流水手,我要你将航线转向北10度行驶。”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了花生仁;哲人又让他用力搓搓它,结果红色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再让他用力捏捏,年轻人虽迷惑不解但还是照着做了,可是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怎么也捏不碎这粒花生仁。哲人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人:“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会失去很多东西,但只要始终拥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就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赫鲁晓夫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又看着毛泽东。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 5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中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给英国王室送礼、开发两用丝巾、打造丝绸包,一次又一次大胆的尝试,让张日田成功敲开了千万财富的大门。他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成功贵在“尝试”。  相似文献   

10.
李群 《决策与信息》2004,(10):24-25
王德彬,四川王氏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是一位富有朝气而又雄心勃勃的成功企业家,自信和激情真实地写在脸上,他诚信耿直而又颇具爱心。在商海搏击多年,学历不高却有着极高的悟性。他说:“市场空间就像一个木桶,当木桶中装满石块后,还可以装小石子;当小石子装满了,还可以装沙子;当沙子装满了,还可以加水……”他的“木桶理论”浅显通俗,却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11.
何孟霞 《科学咨询》2009,(24):32-32
师爱是细节。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讥笑中有爱迪生。”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美国孩子童年时极端害羞,怯懦而又自卑。上中学时,有一次英语教师向全班同学布置了给课文《杀死模仿鸟》小说最后一章续写一段。当时,这个学生已不记得他的作文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忘了老师给他打几分。  相似文献   

12.
一位高层管理者要为某个关键领导岗位物色合适的人选。他问候选人:“你以前所在公司的人员怎么样?”应聘者回答道:“他们无知又懒散。你必须盯着他们,因为他们总是想偷懒、占公司的便宜。他们憎恨沟通,反对变革,满心想的只是自己。”  相似文献   

13.
徐斌 《经理人》2013,(12):26-26
他的商业逻辑很简单:经济繁荣期间,公司业务要求“持盈保泰”低负债率,维持足够的现金流;一旦经济衰退或者萧条,市场优质资产纷纷打折之际,他却全力扫货,等到下一轮繁荣周期来临之际,又再次变现优质资产以维持充沛现金流。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广角》2002,(9):4-8
近四十年前一个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晚上,凌晨3点多了,某防化连一班班长顾不上休息,要去找牛。战士劝他明天再找,他说:“牛找不到,我放心不下,这是国家的财产。再说牛到外面吃了群众的庄稼,那多不好呀!”如今,已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位将军的他,又带着毛主席故乡韶山的领导干部千里迢迢从湖南赶到广西南宁,考察广西的奶水牛研究成果。他要把广西的奶水牛研究技术带回韶山,指导当地人民养牛。来之前,关心他的人劝他说:“都已退居二线了,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了,别老干那吃力不讨好的事。”他对此只是宛然一笑。他,就是一直以来被战士们誉为“革命的牛”的原湖南省军区副政委——黄祖示少将。  相似文献   

15.
巧说“不”     
威尔逊(美国第28任总统)任新泽西州州长时,曾接到一个电话,报告他的一位担任议员的朋友去世的噩耗。威尔逊沉浸在悲痛之中。几分钟后,他又接到那人的电话:“州长,我希望顶替那位议员的位置。”威尔逊蜕:“我完全赞成。”说着停顿了一下,还没等对方来得及高兴,他接着蜕:“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威尔逊装作没所瞳对方的意思,巧换“顶替”的概念,使其碰了一个软钉子。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因此,他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他是一个深具责任感的人,因此,他对工作的态度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他是一名信访战线上的新兵,却以实干创新的精神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信访局在短时间内改变形象,使信访干部精神状态大为改观。他,就是槐荫区区委办公室副主任、信访局局长褚化荣同志。作为一名信访战线上的排头兵,他是如何使信访工作得到全面提升的呢?他的回答就像他的为人一样,既实在又简洁:感情,责任,实干。  相似文献   

17.
胆量     
一天,部长指派他给国家领导人送份文件。获得许可后,他发现领导人正在打电话,于是便站在门口安静地候着。
  领导人不时地对着话筒吼叫着什么,终于气愤地撂下了电话,这才瞥见他,没好气地问:“你是谁,有什么事吗?”他马上介绍了自己并说明是来送文件的。
  领导人生气地说“:难道你没看见我正发着火吗?在这时候,其他人都会识趣地离开。”说完又打起了电话,嗓门照样越吼越大。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1月,青岛树仁三又神经痛医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来自埃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0多岁,已被三叉神经痛折磨了十几年。他在青岛的朋友了解到青岛树仁三叉神经痛医院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的专长,建议他到中国青岛来接受治疗。对此,青岛树仁三叉神经痛医院张树仁主任医生表示:“通过病人前期的咨询与了解,我们对解除这位埃及患者的病痛很有信心。”  相似文献   

19.
1933年,谢觉哉来到苏区,为毛泽东做秘书工作。有一次,毛泽东要他写两张通知,他开始认为自己弄笔杆子多年,写通知有何难。于是,按照往常的写法,很快就把通知写好了。不料毛泽东看后,把他写的都删改掉了,一个字也没留下。他很纳闷。毛泽东和蔼地望了他一阵,只说了三个字:“你学吧。”谢老从这句话里得到启示:过去虽然写了不少,但都是给知识分子看的,现在要给工人农民看,对象变了,文风也得变。工人农民中不少人还不识字,给他们写的通知,一定要念起来听得懂。从此,他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文风,终于写出了许多既通俗易懂又富有文采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詹文明 《领导文萃》2009,(10):149-149
比利时女人对于中国男人追求外国女人有多少机会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如果他非常有趣,成功率95%;如果他非常帅,成功率85%;如果创始非常有钱,成功率50%;如果他既有趣又很帅还很有钱.成功率100%。法国女人对于她的中国男友Mike的顾家很有感触,“Mike来我家时,看到我没有洗碗,就会帮我洗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