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大与包勇     
<正> 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贾家荣、宁二府数不清的丫头、仆妇和充当各种杂役差使的家人里,有两个不引人注目、但很有性格特征的人物,这就是焦大与包勇。先说焦大。此人在《红楼梦》中出场的次数虽然不多,但却是《红楼梦》艺术结构中不可忽视和不可缺少的人物。焦大的出场,最明显的有两次:一次是在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贾元妃才选凤藻宫前夕,当时是贾家最繁华,最兴盛犹即烈火烹油、锦上添花的时候;另一次则是在高鹗的续书中,即贾家被抄,这个“己历百年”的名门望族贾府开始败落的时候。这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九十九回以后,是宝玉叛逆形象的“尾”部。这个“尾”部中,有关宝玉的重要情节是他的中举和出家。出家是宝玉的民主要求同封建关系的矛盾走向解决的唯一途径;中举则是他走向出家前的合理的曲折过程。二宝成婚后,贾府大故迭起:王子腾病亡,贾府被抄,贾赦被贬,贾母逝世;贾府经济上枯竭,家人闹事,强盗打劫;贾府上  相似文献   

3.
纵观《红楼梦》前八十回,王照凤的全部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大家族中的当家理财,二是在小家庭中的恩怨纠葛。前者突出了凤姐的聪明能干和争强好胜,后者展现了凤姐的洁身自好与唯我独尊,同时,前者也强调了凤姐的辣,后者也体现了凤姐的酸。在理家方面,凤姐是成功的,然而却不是胜利的。她的精明勤勉不仅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交口称赞,而且也确实促成并维持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贾家这个濒临死亡的钟鼎望族目光返照好长一段时间。然而,“凡鸟偏从末世来”①,纵然我们这位“末世凤凰”倾其一生才华心力,也难以挽救贾家覆灭的结局…  相似文献   

4.
有些人总是不顾与曹雪芹大体同时的人留下的诗文、评语所反映的事实 ,千方百计剥夺曹雪芹的著作权。实际上以曹家为蓝本是曹雪芹创作之初就定下的基本构思。《红楼梦》中的“贾”字 ,是由“曹”字改装而成 ;而由“贾”衍生出一个“甄” ,却是借着谐音和反义加以仿拟 ,这便形成了《红楼梦》构思上虚实相成的格局。与之相关 ,书中的金陵与京城是北京、南京 ,南方、北方 ,实境、幻境互为补充。《石头记》之名与作品的题材来源和人物的本事关系密切 ,是此书的本名。  相似文献   

5.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贾元春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角色。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对她的直接描写虽然不多,但这个人物的影子始终笼罩着整座大观园。在宗族关系上,她是贾府“老祖宗”的孙女,在政治上,她却是贾府真正的“老祖宗”。因此,每个爱读《红楼梦》的人,恐怕都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体现《红楼梦》深刻的社会政治主题,曹雪芹应当给贾元春安排什么命运呢? 最早回答这个问题的,是高鹗和程伟元。他们在续书第九十五回写道:“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因前日侍宴回宫,偶沾  相似文献   

7.
世界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了约900多个分割组合词,堪称妙绝。 如第9回写族中子弟对宝玉、秦钟的造谣、毁谤,他着一“诟谇谣诼”:第76回写池面激起的微波,他靠一“绉碧迭纹”;第66回写柳湘莲的来去不定,使一“萍踪浪迹”。翻开巨卷,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8.
崔文恒 《阴山学刊》2008,21(6):16-21
“自传”说者拿历史上曹雪芹的家人一一比附小说《红楼梦》中贾家的文学形象,混淆了文学和史学的界限。贾救在荣国府的位置是妾矮制度造成的,他是庶出的长子。虽然袭了荣国公的再传爵位,却没有财产继承权,所以不能住在荣国府的正院。由妾媵制度产生的嫡庶矛盾尖锐复杂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其核心内容就是时财产和权力的争夺。这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它从内部腐蚀贵族大家庭的肌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一个又一个贵族大家庭走向覆灭。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的文学名著,也是十七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这部百科全书中,作者曹雪芹、高鹗所描写的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家庭管理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兴趣.本文试想就这部小说中的管理方式作一点粗浅的分析,期冀对我们今天的管理能有些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在完成小说《红楼梦》的统一的艺术构思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手法?《福建师大学报》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发表张文潜、颜纯钧的文章指出几点:(一)实体和整体.《红楼梦》反映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细",能在琐细、分散的描写中见出整体,如第二回先从整体上对贾府作了一次介绍,以后在秦可卿出殡、元妃省亲等事件中从整体上去表现贵族家庭生活的规模和气派;还别出心裁地通过人物的眼睛介绍和描绘贾府的环境,使各个纷繁冗杂的生活场面联成一个整体.(二)干扰和打断.对中心情节的干扰和打断,是《红楼梦》庞大复杂的艺术结构的一部分.这些有意插入  相似文献   

11.
<正>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化者无一。”这还是小事,更有件大事:“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认为,《红楼梦》作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这种“末世”的形像,在贾府诸爷们的风格品貌中有着丰满的体现。别人且不论,单说荣府  相似文献   

12.
十八世纪前期,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来到世间时,封建制度的牛车在铺满鲜血和白骨的崎岖道路上颠簸了两千多年之后,已经千疮百孔,陷入了日暮途穷的困境。满、汉地主阶级疯狂掠夺土地,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使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更大的农民革命风暴即将到来;孕育于封建社会母体的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而渐进地侵蚀着自然经济的机体;新兴的市民意识,也已通过若干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家曲折地反映出来……所有这些封建统治的“隐忧”,早在十七世纪后期封建皇帝的“上谕”里就已流露出来——“近见风俗日薄,人心不古,嚣凌成习,僭滥多端,狙诈之术日工,狱讼之兴靡已”。封建社会面临着“礼崩乐坏”的严重危机。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冫卖),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曹雪芹呕心沥血经历十几个寒暑写作的《红楼梦》,绝非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一从二令三人木”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重新解读《红楼梦》中凤姐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认为凤姐的一“从”即从贾母,而后控制了贾府的内政大权,继而发号施令,为所欲为。二“令”即皇帝查抄贾府的诏令。此是凤姐从荣到辱,由喜转悲的命运转折点。“三人木”即三“休”,贾府被抄之后,凤姐构恶于邢夫人,失托于贾琏,又平添了贾府罪状,成为众矢之的,被贾琏休弃,最后病厄而死  相似文献   

14.
贾宝玉是曹雪芹费尽“十年辛苦”,“滴泪为墨,研血成字”(引自俞平伯《脂砚斋红楼梦辑评》),而精心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这块无才补天的“顽石”,自从离开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投胎坠落,问世已二百多年了。他就象滚雷闪电一样,划破了贾府茫茫黑夜的长空,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在文学史的人物画廊里,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描写男女之间“情”与“性”的问题上,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那就是曹雪芹反对“淫乱”。《红楼梦》中凡是与“淫乱”相关的人物,无论男女,均没有好下场。曹雪芹采用“用俗笔,写俗人”的手法,十分清晰地表明了他的性爱观。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透过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败落过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透视出由严酷的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文明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社会问题给人们的思想意识所带来的震荡、迷茫与思索。《红楼梦》就像一个装满了五颜六色棱片的多棱镜,折射出了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转型时期的人间万象。我们所确定的这个“社会转型期”,是指“由严酷的封建专制主义向近代文明社会过渡”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正如历史上奴隶制向封建制进化的过程经历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一样,同样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个转型过…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杰出的美学理论家。虽然他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传世,但是,他却有意识地通过他的《红楼梦》来展示了他的非常丰富卓越的美学思想。如果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再再强调、反复论述,并在《红楼梦》的创作实践中始终贯彻如一的“真”、“假”观念是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的话,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作为全书“立意本旨”来加以强调的“色”、“空”观念,则是作为他的美学思想的“真”、“假”观念的具体发挥。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在对待神权的问题上,态度截然不同。通过两者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从思想倾向或艺术描写方面,续书比之前八十回都有着本质的差别。高鹗为《红楼梦》作序时曾经写道:“予以是书,……尚不背于名教……遂襄其役”。正是为了把《红楼梦》纳入“不背于名教”的轨道,高鹗不但对前八十回作了许多重大的篡改,而且在续书中,严重地违背曹雪芹的原意,歪曲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为封建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有不少涉及法制问题的描写,四大家族相互勾结,构起一张严密的网络.他们违法乱纪、奢侈腐化、横行霸道,官吏却视而不见.薛蟠打死冯渊扬长而去、凤姐水月庵谋财害命、贾赦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至于平日"交通官府,包揽词讼"、"恃强凌弱,强占良民妻女"等等罪恶,更是举不胜举.曹雪芹以几条人命的血淋淋情节,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贪官污吏丑态,"揭露了以皇帝为头子的封建国家的残暴和政治的黑暗,表明封建国家机器和官僚制度是万恶之源,是社会机体的毒瘤".  相似文献   

20.
清朝乾隆时期的曲阜衍圣公府,类似《红楼梦》中兴旺时期的荣国府。这段时间是其鼎盛时期。一、清初尊孔之盛孔子自被封建统治者竞相奉为“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以来,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封建统治者更需要改装过的孔孟之道维护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