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我试试     
台上的演员刚唱了两句就唱不出来了,台下乱得一塌糊涂。许多观众嚷嚷着退票,剧场老板只好赶紧找人救场。一个5岁的小男孩站了起来:“让我试试,行吗?”  相似文献   

2.
杨暖 《可乐》2010,(3):28-28
周末广场上,常有粤剧票友露天公演。偌大的场子,琴板疏离,更显声腔悠扬。很多纳凉的老人拥在台下看,有滋有味,不时鼓掌叫上一声“好”!这天正唱一出暖场的《四郎探母》,大热天儿,母亲非要挤过去看不可。我说:“粤剧版的,你听不懂。”母亲答:“老戏,我会看的。”  相似文献   

3.
2006年3月27日,由郭德纲领衔的铁路文工团“中国笑星名家综艺晚会”上海媒体见面会上,原本“搭车”的侯耀文、石富宽等京城相声大腕成了“主角”,红透半边天的“草根”郭德纲成了“配角”。记者对他的提问,均被师傅侯耀文挡驾了。据悉,不久前,因为郭德纲与同行汪洋之间的风波,出于对徒弟的爱护,近来一些敏感问题全由侯耀文代答。  相似文献   

4.
掌声雷动,此起彼伏,台上的演职人员、主办单位的领导相互致谢,并互赠纪念品,合影留念,台下的观众迟迟不肯离去,这是8月28日在雪域高原拉萨体育馆举行“爱我中华”音乐会的现场。此次音乐会由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西藏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早在今年年初,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执行主席伍淑清女士就动议在西藏举行一场音乐会,目的是想通过文化交流,让香港的青少年认识西藏,使世界上有更多的外国人了解西藏,让西藏更快地走向世界,争取世界和平与进步。伍淑清女士为了这次活动,技人了很大精力。…  相似文献   

5.
宁文武 《社区》2014,(6):44-44
“唱响一首经典鼍歌,朗诵一段优美诗词,讲解一段生动故事,剪出一幅精致作品……”2013年12月18日上午,在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街道府东社区老年大学“第二课堂”教室里,60多位老年学员中,一些有才艺有特长的学员纷纷轮流上阵,用歌声、幽默、口才与技能,向台下的兄弟姐妹们一一进行展示,掌声与笑声响遍了整个社区。  相似文献   

6.
科技火炬     
星期六到了,我的爸爸妈妈随着拥挤的人群,来到体育馆看我—“一名光荣的火炬手”。现在已经三十一岁的我,举着奥运火炬“天龙”站在银光闪闪的台上,想想二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有了这个梦想。现在,它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7.
梁州令     
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离歌自古最消魂,闻歌更在魂消处。南桥杨柳多情绪,不系行人住。人情却似飞絮,悠扬便逐春风去。这是一首思妇词。词的上片写思妇怕分别而偏听到送别曲之幽怨。首二句“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直呼怕听阳关曲,意思是说:不要唱那催人泪下的《阳关三迭》吧!当年和丈夫离别时,我就是听了这种曲调而泪湿了金缕衣。词中的“《阳关曲》”,本名《渭城曲》,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送别诗。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抒发离情别绪。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唱三次,故称阳关三迭。“金缕”:唐宋时妇女只用金…  相似文献   

8.
麦家新作《人生海海》的写作手法非常新颖,通过打破第四面墙,让“我”和读者一起坐在台下听各个叙述者讲述“上校”的故事。通过“揭开上校的秘密”来破译人性和心理密码,审视着过去的一段历史在人心上打下的烙印。不管是叙事题材、叙述形式还是创作意图,这部作品都与其前作不同,这是麦家创作历程中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并通过这部《人生海海》,再次建构文学治愈人心、恢复生命希望的道德功能。  相似文献   

9.
催眠     
深夜睡着了的孩子又哭了起来,父亲决定唱一段催眠曲。刚开了个头,隔壁人家就抗议了:“还是让孩子哭吧。”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解释巧合现象 午饭时间,我在办公室不经意地哼唱歌曲,突然有好友大惊小怪地说,唉,怪了,我也正在心里唱这句呢!我自己也纳闷,这首歌明明是一首老歌了,很久没有人唱了,我怎么突然就想起了这首歌?而且同事居然也和我想到一起了。最近连续几次出现这样的巧合,不是我突然唱出了别人的“心声”,就是别人莫名其妙地唱出了我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总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而且我从小总是百唱不厌,因为我眼中的妈妈温柔善良,说话慢条斯理柔声细气的,很少发脾气。但是,我痛苦地发现:老妈的脾气也在随着我的长大而“长大”。  相似文献   

12.
周凯 《21世纪》2009,(11):64-65
主席台上,许定波从座位走向讲台,边走边向台下挥手;主席台下,掌声雷动,欢呼声一片,仿佛“超级粉丝”一般。  相似文献   

13.
沈逸君 《社区》2015,(9):31-31
这是一台没有“演员”,只有“学员”的社区晚会,却引来台下掌声此起彼伏,笑声连绵不断;这是一群至少已步入老年的居民,从跳拉丁舞到唱越剧,从打太极拳到吹萨克斯,载歌载舞,可谓无所不能。这是来自浙江省嘉兴市建明社区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他们用各自的特长,撑起了一台社区晚会,在聚光灯的照耀下,他们成为当之无愧的舞台主角。  相似文献   

14.
孙成栋 《社区》2012,(6):26-27
2011年12月15日早晨8点钟左右,虽然气温陡降至零下5℃,可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五星街道东闸社区的“和谐大舞台”前,依然坐满了观众。该社区“冬日风情”专场演唱会正在这里举行。居民们自唱自演,纷纷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演小品的,有唱淮剧的,有奏乐器的,有说快板的……台上演得精彩,台下看得尽兴,观看的群众不时给予热烈的掌声,间或伴有叫好的吆喝声。  相似文献   

15.
白明 《北京纪事》2010,(2):92-94
某人曾问我:“两杰伦喜欢收藏青花吗?他唱了一首歌,就叫《青花瓷》呢,”我说,周爷玩不玩儿瓷器,我哪儿知道呀?但那首歌我昕过。  相似文献   

16.
陈卓 《百姓生活》2014,(5):13-14
虽然提前把“教材”研究了好几遍,但当走进教室时,心理健康老师张林晓还是有些底气不足。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她要讲解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从哪里来”。台下坐着的,除了一群身穿校服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还有从当地各个学校赶来听课的老师和校长。  相似文献   

17.
周代进 《社区》2009,(20):37-37
离开故乡已有25个年头.可故乡的黄梅戏却是“月亮走,我也走”,一直盘旋在我的心头,牵动着思乡的心绪。我的故乡在桐城县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紧挨着严凤英的家乡,算得上是黄梅戏的源头,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充满着黄梅戏的节拍和韵律,3岁的小孩唱一段黄梅戏,是司空见惯的事。自发苍苍的老人,更是黄梅戏的高手,不仅能唱.还能作出相当难度的表演,并能讲出“男花腔”、“女平词”以及如何走好台步等戏曲理论。  相似文献   

18.
喧嚣纷扰的音像时代,我们似乎并不缺少音乐啊,怎么就突然想起那些久违的老歌了呢?那是去年,又一次看见幼儿园里的孩子在一起快乐地唱:“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仍然是在幼儿园,我去参加那里举办的“亲子活动”,老师隆重推出的压轴戏竟然是小男生拿起话筒像模像样地唱着:“老婆老婆我爱你,阿弥陀佛保佑你。”这些街头巷尾泛滥的浮艳歌词日复一日地聒噪着,曾几何时,音乐的沉渣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里粗重地涂上了不协调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台下声音:“匹夫有责”)——不,是“我的责任”。比如说,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惟有这样的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是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让我试试     
《阅读与作文》2007,(6):27-27
19世纪末的一天,伦敦的一个游戏场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演出。突然,台上的演员刚唱两句就唱不出来了,台下乱得一塌(tà)糊涂。许多观众一哄(hōng)而起,嚷(rǎng)着要退票。剧场老板一看势头不好,只好找人救场,谁知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