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历史的解释》一书论述了历史哲学中人们所熟悉的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科林伍德的论点,他认为历史学家对往事的解释是通过“重新考虑”往事或“重温往事”的方法来进行的;第二个主题是一个命题,即我们是通过完整地叙述确实性推理的过程来解释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当然,第二个主题同许多作家(从亚里士多德到恩思康伯教授)有联系,但马丁教授特别集中于论述赖特(G.H.VonWright)的著作。马丁写《历史的解释》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把重温往事和确实性推理的性质解释得清楚而简洁。他论述的内容普遍地影响到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这些内容涉及到我们是否能了解过去生活在不同时期和现在生活在各种文化下的人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哲学关于“历史解释”的方法论思考周建漳尽管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在各种思维水平上对自身历史的理解和解释。但是,历史解释(HistoricalExplanation,也可译为“历史说明”)本身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升到方法论的层面加以全面反思...  相似文献   

3.
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的“新制度学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制度学派”新在何处?评关于行动、结构和文化的争论 本文认为,关于行动、结构和文化的争论涉及到了社会科学基本问题的核心,即我们如何解释人们的所做所为?制度、组织和效用预测在决策中起什么作用?应当如何衡量个体、决策的制度背景以及诸如文化、社会规范和常规之类的大型环境因素的份量?争论提出了结构、文化或个体行为是否给社会现象以最好的解释这个经典性的  相似文献   

4.
决策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制定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人类的决策活动总是具体的,不同类型的决策活动有着不同的决策模式。本文就如何选择我国行政决策模式的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索。一、决策模式的含义与制约行政决策模式的诸因素决策模式是人类行为模式中的一种特定模式。在现代政治学和行政学看来,行为模式是人类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人类活动形式。决策模式也可叫做决策行为模式,是决策者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目前在英美社会科学文献中,并没有对“决策模式”这一名词作统一的解释。但就这一名词被运用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的:一  相似文献   

5.
近来,报刊上发表文章,对“四人帮”攻击按劳分配的谬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同时,也就有关按劳分配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按劳分配问题时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不要物质鼓励?物质鼓励是不是就是物质刺激?本文就这些问题发表一点意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又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它具有报酬的性质和鼓励的作用。怎样认识和发挥按劳分配的这种作用,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需要弄清的一个问题。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都需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求生产力的发展。靠什么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呢?不同社会因性质不同而采取的手段不一样。例如:封建社会用功名利禄、发家致富来刺激人们为统治者效劳。资本主义社会靠的则是竞  相似文献   

6.
比较方法论     
比较,本来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技能(经验)。一个人咿哑学语,就要通过比较来辨别“你我他”;而人类“从猿到人”,则要通过比较而分清同类和异类。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就是这一技能的通俗解释;而“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则把这一技能提升到方法论的高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比较方法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7.
语义悖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义悖论包括所有悖论,而狭义的语义悖论与直观悖论和决策悖论相区别。直观悖论涉及语义分析与直观事实之间的背离,其中又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的直观悖论包括芝诺悖论,复杂的直观悖论涉及对“直观事实”的解释或认识,就是所谓的“认知悖论”,如意外考试悖论。决策悖论是语义分析之结果的应用困境,它的产生常常不仅来自语义分析,而且来自价值分析,如囚徒困境。一些最简单的决策悖论只涉及操作而不直接涉及价值,故而称之为“操作悖论”,如理发师悖论。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悖论分别给出解决方案,并以双信封悖论为例来说明有些悖论不只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人们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在既定条件下,活动的结果如何,是成是败,首先取决于决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一切失误中,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所以不管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要想做好,首先应在决策上下功夫,力求防止决策的失误,实现决策的优化。决策的优化涉及到如何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等一系列环节。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确定目标之后拟定多种备择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石里克看来,伦理学的使命就是要对“善”做出因果解释。所谓“善”,就是社会要求和希望人们做的,有助于促进人们的幸福和自我生存的行为方式。而它之所为为善的根据就在于合乎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与功利主义相较而言,两者都将“善”的根据置于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之上,具有快主义倾向,但石里克以“社会欲望”的存在确保社会要求与个人快乐追求之间的一致性,在理论构建上更加圆融。  相似文献   

10.
机会成本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以经济资源的多用性和稀缺性为使用前提,且只存在于财务分析决策的过程中。机会成本分析的运用十分广泛,涉及到资金管理、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决策等方面,对企业的管理者做出最佳经济决策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机会成本已经成为财务决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安德森指出,认知心理学的任务是“试图了解人的智力的性质和人们如何进行思维。”司马贺认为认知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要说明和解释人生完成认知活动时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如他知觉到物体的哪些特征;看到了事物间的什么关系;外界信息是怎样储存头脑中的;他在解决课题时利用了哪些信息,采用了什么样的思维策略等。”他指出:人类认知有三类基本过程,第一类是问题解决、第二类是模式识别、第三类是学习。本文将围绕人类认知的三类基本过程,对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与当代职业教育教学观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哲学认识论的建构主义,对人类自身学习规律给出了崭新的解释,促成了一种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范式。当代社会经济的变化、“能力”概念的宽泛化以及人们对工作环境中学习本质的重新认识,是推动当代职业教育教学观从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变的根本原因。建构主义职业教育教学观的核心理念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是对职业教育教学观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13.
从规范决策理论到描述决策理论和处方决策理论,人类的思维经历了从"完全理性"、"有限理性"、"生态理性"到"实体理性"等思想的变迁,它浓缩了人类思维与认识发展过程,深化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推动着具体决策理论尤其是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并成为哲学意识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这一演化过程做了具体阐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许多逻辑学专著和教课书在概念分类中都涉及到虚概念。很多人也承认虚概念是一种概念。但对虚概念的解释却多失之于片面。有的说虚概念“既无外延,也无内涵”;也有的说虚概念“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概念”,或“是人们主观臆造的幻想”。而且他们多以“上帝”、“神仙”、“乙太”等为例论证虚概念的荒谬。这些论述否定了虚概念存在的意义。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既可以反映客观,也可以反映主观。因为人类是有语言思维的高级动物,不仅能反映客观上存在的事物,也能反映因受客观事物刺激而产生的(或构造的)现实中尚不存在的“主观世界图景”。这种思维中产生的图景是人类特有的创造。人们在进行思维时往往也要运用这个“主观世界图景”,并命之以“名”(概  相似文献   

15.
英国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对原始部落遗址中"愈合的股骨"的阐释,涉及到人性生成这个古老的学术问题。原始人类对失去劳动能力的伤、病、残、老人产生了怜悯心理,这无疑是人类由野蛮迈向文明的重大进步,但是将其归结为原始人类开始懂得了怜悯,这就是把因果关系本末倒置了。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地揭示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人类由野蛮社会进化到文明社会的动力和根据,不应该用人类的情感、道德、人性来解释,而应该到人类的生产实践中、到社会经济关系中给予说明。人类不是因懂得了怜悯而进入文明社会,而是在文明社会渐次到来的过程中才逐渐懂得了怜悯。从"愈合的股骨"阐释中折射出两种历史观对人性阐释之根本对立,其焦点在于:到底是用历史解释人性还是用人性解释历史。唯心史观用人性解释历史,唯物史观则用历史解释人性。  相似文献   

16.
席勒作为 18至 19世纪德国美学家 ,他的美学思想在人类发展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意义就在于 ,他所提出的关于“希腊神性”、“游戏冲动”以及“活的形象”等问题的理论 ,几乎都涉及到人类生存中感性与理性 ,形式与内容 ,理想与现实相互统一的美学重要课题 ,对这些问题的论述极富创造性 ;席勒的核心思想 ,就是通过审美途径来追求人的“完整性”生成 ,使人类达到和谐、自由、幸福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人们习惯于把“文化”与“文艺”并列,称为“文化艺术”,这个“文化”并非就是文化学意义上的“文化”,但也不无关系。刘勰写的《文心雕龙》在不同的语境中,共使用了337个“文”字,而“学文化”、“文化艺术”、“中华文化”乃至“人类文化”这些内涵和外延大相径庭的概念,始终使用着同一个“文化”词语,这说明其中确实存在着一种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研究“文化”、“文化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学者,都把文艺现象作为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加以考察;研究文艺的人,也要涉及文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神话是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综合体,是原始人在其现实生活基础上通过原始思维方式表达出来的对世界的原始理解。总观我国各民族的神话,它们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积极探索精神,同时也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解释,而人类自身的来源更是他们的“热门话题”。在这里,我们把原始人创造的关于人类(含民族)来历内容的神话称之为人类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是一种世界性的神话,它们都是在力图解释最初的人类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这是人类起源神话的一个共同母题。但具体到每一个民族,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又不尽相同。我们从各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的基本母题出发,根据其内容要素和情节构成,可以把人类起源神话分为八种类型模式:猴子变人型,山洞葫芦出人型,卵生  相似文献   

19.
对算法决策进行伦理反思是当前学界热点,但已有研究大都忽视了算法决策对人类认知活动造成的伤害,即威胁到人类作为认知者、解释者和证据来源的尊严。弗里克提出的“认识论不公正”概念则为我们捕捉这一伤害实质提供了有力工具。算法决策带来的认识论不公正,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当人类证词可信度因客观性算法文化和自动化算法偏见等因素而遭遇系统性贬低时,就会出现证词不公正;二是当决策相关者因算法的认知非透明性特征而缺乏对其自身经验的理解,也难以对不利结果提出反驳时,就会出现解释学不公正。对此,可以尝试从构建可抗辩性的算法决策系统、培育决策者认知正义美德,以及回归算法辅助决策的工具性地位等方面着手,矫正算法决策带来的认识论不公正。  相似文献   

20.
众说纷纭话劫难 和幸福、爱情一样,劫难、厄运永远是人类的话题,人们对后者甚至更加关注,因为后者对人类生存发展关系更大。 随着1999年的临近,所谓诺查丹玛斯的“大预言”——“1999年人类有大劫难”在一些人中成为话题。这方面的书籍、文章、论述也多起来了。80年代以来,中国好几家出版社和杂志社竞相介绍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和他的“大预言”,以及日本五岛勉竭力宣扬的人类悲惨前景和所作的“解释”。五岛勉的“1999年恐怖大预言”满天飞,光是以书籍形式出版和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