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荣英 《理论界》2002,(6):107-107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德育工作要与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 相结合;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高校的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这一要求,如何使教育对象按社会发展和教育目的的要求,实现自觉教育,这是摆在高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认真解决这一课题,关键在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一般地说,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中,教育者是德育的主体,而被教育者是德育的客体,但是从德育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德育的目的来看,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因为教育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教育者传授  相似文献   

2.
自我─—自爱─—自我教育鞠静兰,刘艳君学生的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它要求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这是自我教育的基本要求。不能进行自我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一环,是将德育内容内化为主体个人的自觉行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对学生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用“慎独”教育,可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正面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要双管齐下,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互相配合,优势互补,以此才能加强和扩大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女性的自我意识,是指女性将自身作为主体同外部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并关联起来的一种意识,是女性对自己的属性、个性、状态、活动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以及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过程。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几千年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男性中心社会里,在历代以儒家道德为主体的文化氛围中,一步步被扭曲、被淹没,这种扭曲和淹没,至今仍是妇女解放,以及社会进步的羁绊。为着健康的女性自我意识的重建,有必要对它被扭曲、被淹没的根源作一历史的、文化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自我意识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他们自我意识发展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差异大,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低,一个是自卑心理严重。为此,要积极地进行教育和引导;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化程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30-33
自我意识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问题,德国观念论代表的谢林也以自我意识的问题作为其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谢林区分了同一性的自我和作为一种活动的自我意识,前者作为第一原点起着牵制的作用,而后者作为由前者所生发的活动则进行着不断的生成,从而构建出精神界与自然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自我意识作为一种直观活动,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着辩证法的精髓,对黑格尔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主体的自我意识聂锦芳一、哲学研究的误区及马克思的解答认识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就具体形态而言,主体所反映的对象是无限多样的,但从宏观上划分不外乎三类:外部世界、主体自我以及主、客体相沟通的实践活动。由此形成三种意识:对象意识、自我意识和实践意识。从外部...  相似文献   

8.
浅谈自我意识的人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机能,人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的。自笛卡尔以来,自我意识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鉴它的复杂性,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达到成熟的水平,关于自我意识的内容、结构和作用,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理论。但从发展趋势上看,现在多数研究者已把自我意识的内涵从对心理活动的自我反思(即意识的意识)扩展到了人的身体和社会方面,使自我意识成为“人对自己各种意义的我及其与外界关系的领悟和对待”。这里,“各种意义的我”包括身体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或外显的我、内在的我、理想的我以及深层自我等等。这样,自我意识的作用范围得到扩大且与人生活动直接关联,我们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下来谈论自我意识的人生作用。通过(这种意义的)自我意识,人们能够认识自身及其与环境和他人的关系,从而能够主动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人生活动得以自觉进行;同时自我意识能够引导自我  相似文献   

9.
自我觉知不同于自我意识,自我觉知属于直觉体验,原则上无需借助反思,而自我意识是经过对象意识的中介,从对象意识返回到自身,即“对意识的意识”、“对思想的思想”.自我意识产生在对象意识之后,但是在自我意识产生之后,对象意识并没有消失,因为自我意识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对象意识.哲学基本问题正是在自我意识获得自觉的基础上才被明确地提出来的,思维与存在从二元分裂到虚假统一再到以实践为中介的辩证统一过程,就是自我意识从独立化、神秘化走向现实化的过程,是自我意识的纯粹结构在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中转变成现实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存在物。“自我”是人对“我是谁”的一种认识。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前提。自我有自然自我、社会自我和文化自我三种形式,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要通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自我把自然自我转变为文化自我,达到一种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我意识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自我生成是借助于对象化活动即劳动实践来达到的。作为改造外部世界、创造人的生存环境的过程,对象化活动是人获取、丰富和展示自己本质力量的中介,亦是人意识自我、自我意识演化发展的中介。所以,对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演变,只能在对象化活动即劳动的基础上予以理解和把握。劳动实践的发展要经历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产品经济三个阶段,相应地,人的自我意识也依次经历着群体自我、个体自我和真正的自我三种形式。一群体自我意识人类最初的生产力发展形式即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此处的自然经济是在其广义上使用的,即指“直接地从自…  相似文献   

12.
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必须引起重视并加强研究。教育与自我教育,一为外因,一为内因,教育通过自我教育起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般说来,学龄期以前的儿童,还谈不上有真正的自我教育能力,他们的心理与生理条件还不成熟。但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起来,它是正确地施加教育影响,经过长期潜移默化产生的结果。要在积累了一定的道德生活的经验,在教师、家长、社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作出评价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要求的心理定势。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又促使他们能更好地吸取教育的影响,以增强教育的效果。正确处理好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是增强教育效果的关键之一。自我教育还是德育的目的。德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自我激励,自我改造,教育的任务归根到底要靠自我教育来完成,靠自我教育来体现其效果的。离开了自我教育,不仅难以完成德育  相似文献   

13.
论传统美德的自我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教育,就是以自我价值判断为标准,在原有观念和价值图式的基础上,对外来信息进行反应所形成的品质的过程。其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判断、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的程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外在教育的影响的状况。纵观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管是在自律方面还是他律向自律转化方面,很多思想的基本内核,都闪耀着理性的灵光,吸纳其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对促进自我教育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实现,无疑具有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拟从传统美德的自我教育视角略抒己见。“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要素,自我…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与伦理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社会理想。作为人类在长期历史实践中自我意识到的一种理想目标,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了人类在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和人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的矛盾基础上向往自由、追求本性的完美发展的愿望。人不同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就在于人类活动的自由自觉的性质。人的本质特征就在人的劳动。作为人以自身的活动发动、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因而是人区别于动物界的基本形式。①由于人的自由自觉的、能动的性质,人性发展就具有这样的属性:第一,人性不断在主体和客体的…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及自我意识,做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学生最终的发展将依赖于自我教育及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教育改革中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本文将着重谈谈在高中英语课改中如何实现导学案与自主探究的有机整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英语课改的真正和终身受益者,打造真正的高效英语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6.
人总是在一定的精神状态的控制和支配下从事认识活动的。认识活动中主体的主观精神状态(我称之为“主体认识图式”),归根结底是主体先前对于对象的反映。就具体形态而言,主体所反映的对象无限多样,但从宏观上划分不外乎三类:客体世界、主体自我,以及主体和客体相沟通的实践活动,由此主体意识状态相应地就有对象意识、自我意识和实践意识。从客体世界、主体自我和实践活动都是主体的认识对象来说,对象意识、自我意识和实践意识不妨说都是“对象”意识,但习惯上我们专把主体对于客体世界的反映称为对象意识。主体认识图式作为一定对象的反映,就是由对象意识、自我意识和实践意识构成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一种出场方式。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文化概念,其根本目标指向是实现人的主体性生成,推动主体文化自觉。从广义上讲,主体文化自觉是文化哲学研究的根本目标指向,文化哲学真正的研究主题就是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生成,实现主体的文化自觉。从狭义上讲,主体文化自觉是指每个主体的一种主动、自觉的文化生存状态。具体而言,主体文化自觉是指主体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中,自觉认识到自我的文化存在,自觉形成和持有一种文化准则和文化价值追求,自觉反思自我的文化存在,自觉实现文化的内化,并通过主体意识的强化和实践活动的深入自觉实现新文化生成,最终实现人的生存方式转变的动态过程。广义的主体文化自觉是总体的目标指向,狭义的主体文化自觉是动态的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主体道德自觉:价值、功能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主体的道德自觉是达到群体主体道德自觉和社会主体道德自觉的必备前提条件之一 ,是确证和完善主体性的重要内容。主体道德自觉具有自主性、自励性、自控性、自我评价性以及自我完善性等功能。主体道德自觉是通过人格教育逐渐达到的。主体道德自觉、人格教育与人的现代化三者的紧密联系 ,构成了主体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生动图景。  相似文献   

19.
王冬云 《理论界》2002,(3):50-52
自身教育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受教育工作者自觉意识并形成自觉行为的有效措施,它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和动力。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一般是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因而,对它的研究和重视并不是足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自我教育的过程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使自我教育成为自发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郝雅立、温志强撰文认为,枫桥经验是一种由民众创造的化解基层矛盾的经验。坚持"枫桥经验",走群众路线,通过依靠和组织人民群众,化解消极因素,解决社会矛盾。群众路线突出人本理念,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在整个社会治理过程中农民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主动参与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为城镇化冲突化解开辟了一条"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新路径:(1)发挥群众教育价值,增强政府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