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它既不同于马克思按劳分配原则 ,也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价值分配论 ,是中国社会特殊经济政治形势下由社会生产条件组织方式演化的分配组织原则。马克思社会产方式的性质决定分配方式是它的理论依据 ,我国现实社会生产条件的组织方式是它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配方式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以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作为生产要素为前提的分配方式。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内涵界定,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贯彻这一原则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争论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继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既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也是我国分配理论的重大创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围绕分配理论的争论,始终是和价值理论的争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和原则的确立,对于重新认识剥削和私有制的关系,对于保护私人财产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梦丹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4):45-48
十六大确立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是由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体现,是新经济时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确立这一原则有利于建立和健全要素市场,有利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有利于理顺收入分配结构。贯彻这一原则在制度内外还存在许多障碍,为此,必须加快收入分配市场化的进程,确立分配原则的公平尺度。 相似文献
5.
王水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2):53-5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应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传统理论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论基础是要素价值论。文章通过对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生产与价值分配、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数量依据等问题的再认识,试图解决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劳动价值论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远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本文明确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分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所有制依据和理论依据 ,论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指出了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玉堂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1-3,10
生产要素是生产经营所必备的因素。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按生产要素分配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8.
王力尘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5-6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就需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两者实际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因此,党的十六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的必然选择,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符合我国国情,由我国的基本经济状况所决定的,强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强调从实际出发,尊重价值规律的表现;实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创造各类主体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能够增强我国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理论探索与现实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剧乂文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3-7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同按劳分配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一系列重要文献都对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同时,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及各种要素收入也逐步发展起来。所有这些,既为进一步贯彻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客观现实依据,也强烈要求全面确立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诸葛萍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收入分配方式的新突破。本文阐述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要求及这一分配方式在生产进程中的结构层次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管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明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5):110-114
实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牵涉到一系列微观层面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问题.该文立足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区分了参与分配的主体,剖析了现存的分配上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风险承担的角度分析了生产要素对企业贡献的方式及其特征,讨论了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分配的形式及相关激励方案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提出的新的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资本主义所实行的按资根本分配有着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二者提出的理论依据不同,二者在社会分配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二者实施的价值目标取向不同。 相似文献
14.
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及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广迪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6):563-567
文章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万锦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2,21(1):22-24,2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所有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分配形式与之相适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将使一部分人通过经营收入、技术革新、重大发明和决窍秘方,跻身富裕阶层,从而扩大收入差距。这种消极作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7.
李凌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2):45-48
非劳动收入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人们对非劳动收入至今仍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甚至把它等同于剥削收入,因此,有必要对非劳动收入作进一步分析,对其性质作出科学界定。文章通过分析劳动和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及决定分配的因素,提出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剥削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可能带来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分配公平的实现,应建立和完善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或减缓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具体措施包括:提高财政收入比重;深化税制改革;加大政府转移支出等. 相似文献
19.
李荣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3):84-87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应是并列的两种分配方式,而应是分配原则与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而实现形式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都可以表现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将表现得更为普遍和充分. 相似文献
20.
周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5-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条件下的分配制度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人们认识深化的结果。这一原则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同时确立这一原则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要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