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大学精神家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精神家园,是师生精神生活的寄托,是精神的避风港和养分的补给所。当前,在大学精神家园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比如空洞地谈论大学精神,把精神家园建设当作是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改造的过程。实际上,大学精神家园建设是以学校为主导进行实施的一个系统工程,目的就是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和积极的努力,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校,让教师对学校有发自内心的良好的家的感觉,要让学校成为广大师生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体,让师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家。因此建设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家园”的属性,围绕“家”的感觉、“家”的要求进行设计实施。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育是儿童“成人”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培养儿童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求真创新的意识.越来越技术化的教育让儿童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迷失方向,呵护其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正在遭受侵蚀.教育者应回归科学教育的本真,依照儿童的天性,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儿童的科学学习,培养儿童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启迪其智慧,重建儿童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建设校园文化 营造精神家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是青年的亚文化,对内起着凝聚其成员的作用,对外起着扩大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它通过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课堂以外的教育功能,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健康人格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藏区共同精神家园是生活在藏区的各民族在中华一体多元文化认同和以公民身份对统一国家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对藏区社会凝聚以及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建设是藏区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是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共同精神家园建设的主阵地。教育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通过为藏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通过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平等,通过培养干部、培养民众正确的宗教观等对藏区共同精神家园建设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一个社会的社会关系和文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建设、文化繁荣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科技与教育的提高为我国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增强兼容性,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文化建设是高等医学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附属医院文化建设较大学更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附院的文化建设要从顶层设计开始,高等院校要主动将文化建设内涵延伸至附属医院,附院应有回归大学精神文化的意识,同时还应解决商业意识对公益事业的利诱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大众普遍感到深刻的精神危机,虽然物质文明繁荣,但缺乏人文的科学技术对此无能为力。文章通过分析人类的精神危机与精神价值取向,探讨与求索摆脱精神危机的思路,以期重建人类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高等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从不同方面入手 ,努力建设好高等学校的精神家园 ,推动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精神家园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仰高度整合的结果,是人们笃信不移的合乎人们意愿的意义世界和理想境界。精神家园建设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澄明人生价值和意义、确定并持守人生信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从思想上塑造人、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精神家园建设在培育人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激励、调节人的精神生活,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帮助人们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等方面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标、功能等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理应成为新世纪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新维度。  相似文献   

11.
审美精神就是人们在领会美、创造美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思维、情感、意志等意识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文精神品位的不断提高,加强审美精神的培养越来越成为现实的需要.在加强审美精神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审美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提倡高雅审美情趣,形成高尚审美境界;增强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2.
美学精神是一种游戏精神,是一种超越精神。审美的游戏性可以淡化和消解实用功利的态度,促进个体获得完整而和谐的发展;超越精神既可以使人超然于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上,又可以使人重返现实世界,以更高的美学视野来塑造现实世界,提升个体乃至全人类的生存品质。因此,美学精神及其指导下的美育对于解决德育面临的德育理论与德育效果之间的失衡、日常生活的功利性与道德的利他性之间的对立等德育难题无疑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下中国大学精神严重缺失,而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塑造和谐自由的大学精神、激活不竭的大学创新精神、培育高尚的大学人文精神,可以培育至真、至善、至美的大学精神,建设先进、开放、包容、健康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4.
论文艺的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精神在实质上体现为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这种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在人史关系、主客关系和天人关系相对立的情境下往往表现为美学意义上的崇高精神 ;在人史关系、主客关系和天人关系相统一的情境下往往表现为美学意义上的和谐精神。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和和谐精神总是通过弘扬人的崇高精神逐步地加以实现的。我们需要描写壮美和崇高的人物、事件和现象 ,以感召和呼唤的激情 ,用壮美和崇高的精神培养和增强人们的不畏艰险和追求光明的信心与勇气 ,推动我们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文化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系创新的理念。“保护-继承-创新-弘扬”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于湖词汲取庄子美学精神,其内涵表现为:对庄子"逍遥游"之旨的追求;于湖词风的旷放傲岸充溢着对主体价值的崇高体认;具有顺应自然、养生怡情的生命意识.庄子的艺术精神造就了张孝祥于湖词独特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7.
朱熹美学思想是宋代美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弘扬与提升。中国传统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其性质和作用并不只是在于传达美的知识,而在于培育和提升人的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道德育化、人格建设的美育品格 ,体现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一经典性的表述中。其实质在内容上是以仁为最终依据的实用理性主义 ,在思想方法上则体现出“子绝四”的当下生成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文化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系创新的理念;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方法论;必须以“保护-继承-创新-弘扬”为手段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女神》是郭沫若第一部新诗集,蕴涵着这位革命浪漫主义诗人博大、豪放的审美精神,值得学习、研究。对郭沫若诗中审美精神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郭沫若这位伟大诗人的崇高品行和高尚的革命情操,有助于培育当代青年创新、奋进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