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控制人口在过去30多年取得了全球最令人瞩目的成就,计划生育政策帮助中国少生了4亿人口,延迟4年达到13亿人口大关,为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黄金时期,促进了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但是,任何一项政策都有其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发展显现的主要矛盾是改善人口结构而非简单的强制控制人口数量。未来人口政策的走向需要兼顾超低生育率下的人口安全、劳动力供给的人口效应、农村贫困老龄化等三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魏新龙 《理论界》2010,(8):186-187
当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中人口与犯罪问题尤为突出,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将长期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落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快速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住宅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使大规模农业人口从农村迁移、流动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形成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城市化人口,这一群体如何在城市得到长期固定的住所,成为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以廉租房为主体的公共住宅保障政策。妥善解决城市化人口的居住问题,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张月君 《东岳论丛》2000,21(3):16-18
邓小平人口思想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将人口问题归结为发展问题。邓小平关于“人口多也会成为严重的问题”以及主张“节育”的观点和思想,就是从发展的角度得出的,也是从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的。邓小平关于人口、国情的一系列辩证观点的提出,相当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其能够用发展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问题、理解问题。邓小平在如何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上,历来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在决定某一时期人口总量的诸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中国从秦汉至明清的人口增长呈三个阶梯.每上一个阶梯都伴随着生产技术、耕作方式的较大改进,尤其是新的作物品种的引进.中国人口规模跃上六千万、一亿、四亿这三个台阶是与冬小麦的推广、占城稻的普及和蕃薯、玉米、土豆等作物的引进分不开的,可以说,人口规模每上一个台阶都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其主要的支撑.在中国历史上,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决定了或是限制着人口的增殖水平,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符合"总是尽生活资料允许的范围繁殖后代"的中国特色的生育文化.清代前期,人口规模从一亿上升至四亿,对当时和其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清代前期是中国现今人口问题的奠基时期.  相似文献   

6.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个发展问题。与西方国家的“家庭生育计划”相比,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目前,人口工作形势严峻、任重道远,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点,采取对策,补偏救弊。  相似文献   

7.
蒋有亮 《理论界》2010,(5):100-102
本文对《圣经》提及的以色列人口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希望对人口史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论“三步走”中国人口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21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态势和特点,"五大人口高峰"相继到来:人口总量高峰将在2030年前后到来;10多年后劳动年龄人口即可达到最高峰值;本世纪中叶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流动人口已临近最高峰值;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新的高峰。以人口零增长为战略目标的人口发展战略,根据"着陆"方式的不同,分别可称之为"硬着陆"、"软着陆"和"缓着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年和更长远一些时间的人口发展战略,应建立在"软着陆"方案的基础上,这个方案并不要求生育率继续下降,相反,在稍有回升后才保持相对的稳定。具体的生育政策选择为:全面不分城乡,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结婚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农村一方为独生子女者结婚,允许生育两个孩子,现在也可以实施,城镇可暂缓几年,2010年以后组织实施为宜;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不分性别普遍生育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长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目前中国有1.49亿老年人口,而其中农村老年人口高达70%,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此文针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外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人口发展战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论述了该战略的若干特点:(1)中国人口发展战略是一个可持续的战略;(2)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重点是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3)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战略措施主体是计划生育。同时,指出了中国人口战略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口问题。我市目前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不仅有人口数量控制的问题,而且也面临着复杂的人口流动、管理、保障和发展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规律和人口变动规律加以调控,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是新时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自然风光和以多样化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干的人文景观能否持续保持其独特魅力,全力地通过恰当的开发方式促进资源的保护,使资源具有持久的吸引力,是云南旅游业能否持续繁荣的关键。充分利用云南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优势,在保护好的基础上推出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是推动云南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作者提出了云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7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鹏  施美程 《江淮论坛》2021,(6):20-27,82
从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转变是新发展阶段人口转型的主要特征.文章回顾总结了中国人口结构转型的历史过程与经验特征,指出人口转型使得中国总体人口形势已由人口红利时期总量过剩、劳动力年轻和充裕与抚养比下降的优势逐步转变为人口负债时期总量减少、劳动力稀缺和老化与抚养比上升的挑战,其主要挑战来自于人口总量负债、人口结构负债、人口性别负债和人力资本负债等四方面.虽然中国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方向转型不可阻挡,但未雨绸缪,通过全面开发质量红利、充分挖掘人才红利/知识红利、持续提高健康红利和挖潜提高老龄化红利等应对策略,就能有效减缓甚至抵消人口负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实现经济转型与人口转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马娟 《广西社会科学》2003,(10):156-159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在新的世纪中 ,人口问题无疑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之一 ,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思考。本文对生育水平下降后中国人口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人口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再生产方式转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文章主要以2000—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基准出生人口比例、人口净再生产率、人口内在增长率以及人口惯性等人口再生产指标分析中国人口再生产方式的历史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孩次递进人口预测模型,对未来中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和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人口内在增长时期,人口增长过快,在人口内在衰减时期,人口衰减也将具有过快的特征。由于出生人口持续下降趋势不可避免,2022年中国总人口进入负增长。中国总人口负增长将处于超低或极低生育率条件下的加快人口负增长,同时也是区域很不平衡及城乡人口构成发生重大转变的负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21世纪浙江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阐述了21世纪浙江省人口发展必然要经过的几个阶段,提出了21世纪浙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交叉影响的几个方面必须认真协调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反思和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这句话用在人口问题身上也是合适的。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我们在工作层面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某个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劳动力人口对外输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劳动力输出是有效配置劳动资源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但我国的劳动力人口输出不仅存在着规模小、地区间不平衡、文化素质不高、健康受到威胁等问题,而且存在着对外劳务法律制度不完善、权益保护法律意识不强、对外劳务合同内容不规范、对外输出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的劳动力对外输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政府完善劳动力对外输出的法律体系、完备劳动力对外输出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加强外派劳动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提高劳动力对外输出层次、营造对外劳动力输出良好的外部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股份制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如果说产权不明晰、政策不配套、法规不健全等在实践中阻碍着我国股份制的正常发展的话,那么观念上的守旧与认识上的偏差则在思想上制约了人们的行动。股份制在中国改革过程中几起几落,与其说是操作问题,不如说是认识问题。股份制究竟姓资还是姓社?实行股份制是否会化公为私?是否会引起基本建设投资与消费投资膨胀?是否会出现食利者阶层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与传统的观念显然是矛盾的,为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