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于1983年3月25日举行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座谈会。会议由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吴铎主持,有六位同志分别就马克思对古代社会的研究、马克思的调查研究思想和方法、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社会学的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发表了意见。来自各有关部门的社会学工作者约五十人参加了会议。许多同志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学思想,但目前系统研究非常不够,我们在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过程中,要在这方面花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改革与社会学发展”研讨会于1987年11月25日至29日在贵阳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学研究》杂志社、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光明日报理论部和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贵州民族学院联合召开的。一百余名正式和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参会论文三十余篇。在会议论文和会议发言中,许多同志对我国当前的全面改革及其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引入注目的新见解。上海社科院陈烽提出,在社会发展基本理论上要“回到马克思,超越马克思”,重新理解和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并吸收西方社会学的有益效果。他提出,可以分别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在我国恢复以来,许多同志在不懈地为完善社会学在我国的学科体系而作努力,其中有部分同志始终在致力于研究恢复或重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探讨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这是重建、恢复与发展中国社会学体系的出发点,这些同志所作的努力,当然是十分可贵的。还有一部分同志在不倦地研究近代西方社会学发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社会学中非马列思主义学术传统和学派的问题。是我国社会学自取消之日到恢复之时始终面临的一个尖锐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应当与看待社会学中马克思主义学术传统和学派的根本态度一样,也必须坚持科学取向。为此,需要“进入”、“化出”和“超越”。客观地看,社会学中的非马克思主义学派固然有其偏离科学真理的一面,但  相似文献   

5.
《社会》编辑部的同志让我撰文写点这几年研究社会学的体会,我不知怎样写才好。几年来我和国内社会学同仁一起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也有以下一些不成熟的体会: 一、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回忆起1979年社会学刚刚恢复的那几年,人们十分关心诸如社会学的对象,社会学与其它学科的区别,谁是社会学的创始人,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这一方面和我国长期以来社会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们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新中国这块土地上研究社会学的,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上决不能跟着外国走,一定要洋为中用。但是,究竟怎样洋为中用,才不致于使我们的社会学研究走弯路,我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解决。中国的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新中国的社会学也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现实实际结合的产物。乔木同志于1979年3月代表党中央提出要把社会学的研究恢复起来。他说,否认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并且用一种非常粗暴的方法来禁止这门科学在中国存在、发展、传授,是完全错误的。他还说,认为因为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就不需要有关社会科学的研究,完全不能这  相似文献   

7.
指导当代中国“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是从实践标准的讨论开始的,而邓小平同志关于“三有利”标准的完整提出,则标志着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实践标准的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 毛泽东对实践标准的卓越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每一次真理标准(亦称实践标准)问题的解决,都会产生出一种新的真理体系。马克思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实现了突破,此后才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在俄国,列宁先是进一步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提出了真理的客观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等论断,然后才产生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日前,在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学系戴慧思副教授那里看到了她订阅的《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由于邮程费时,我见到的最新一期是1983年第一期。我想就刊载在该期的王胜泉同志所写《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是如何使用“社会学”名称的》一文提点看法。这篇文章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五处,想用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是“使用‘社会学’名称的”。但细读引文,五处引文中的四处仅仅提到了孔德的名字,根本没有提到“社会学”的名称,更谈不上如何使用。只有一处引文,即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一书序言的最后一段话,中译本是这样的:“因此,我们先发表这部论战性的著作,再各自分头在自己的著作里叙述自己肯定的观点,以及对现代哲学和社会学的肯定的见解。”这是王胜泉同志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使用‘社会学’名称的”唯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话,过去我在国内时就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对社会学十分感兴趣,深感社会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和地位十分重要,衷心希望一门适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能及早建立起来。自《社会》创刊以来,我每期都认真阅读了,对我帮助不小,可谓良师益友。这里,我想对《社会》提一个建议和希望:  相似文献   

10.
坚持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代发刊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和国内社会学界中,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社会学这门学问是资产阶级学者创立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仿佛没有什么关系,要研究社会学只有继承资产阶级社会学的传统。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是错误的,对我国社会学队伍的成长,工作的开展都是不利的。有必要提醒有志于社会学研究的同志注意,要充分重视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1.
在《谈“互补原理”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一文中,笔者曾就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的“互补原理”,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它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问题。因为此文主要谈了这个原理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未着重探讨原理本身的认识论价值,发表后一些同志来信提出了不少这方面的问题。“互补原理”在认识论上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我现在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一“互补原理”的特征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表现玻尔认为他的“互补原理”受到了中国占代阴  相似文献   

12.
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当前存在的三种思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即:"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可以说,这三种思潮各有各的说法,人们对它们的理解也并不尽一致。对此,我们该如何理解呢?事实上,不论是"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还是"发展马克思",都涉及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目的的问题。因此,也只有在准确地科学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去理解和把握好这三种思潮的关系与实质。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调查,我作过一点,但是没有把它同纯粹的社会学联系起来,而是当作一般的社会科学看待的,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社会学吧。我参加的社会调查,时间较长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41年冬天,在党中央提出关于加强调查研究的决定以后,我和一些同志陪同当时中央的负责人之一张闻天同志,到晋绥和陕甘宁地区一些地方做了一年半的调查。第二次是在1960年冬天,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解决我们当时经  相似文献   

14.
记者:王老师,从社会学恢复重建伊始,您就开始了对社会学的学习和研究,因此我想请您谈谈您对我国社会学这些年来发展的看法。王思斌:关于对这些年来社会学发展的评估和看法,这道题目考研究生已考过三次了,博士、硕士都考过了,也有好多文章总结了。社会学从恢复至今,成绩当然是有的,社会学在国家发展中还是起到了一些推动作用的。从培养人、从国家的建设说,包括对外交流和学科发展,这都是应该大写一笔的。现在有些同志对社会学有些看法,有很多批评,我想批评起码是一种爱护吧,应该从批评中看到,人们希望社会学能起更大的作用。按照有些同志的看法,社会学在与国家改革、国家政策相关的研究中丧失了一些机会,该做的没做。我也同意这种看法,社会学界没能抓住这些发展的机会。但是我想,社会学的发展问题,不是一个想怎么就能怎么的问题,它是一个求新求发展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学就不能不考虑到外部环境,不能不考虑到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记者:还有的同志批评,这些年来我们的社会学理论发展比较慢、战略研究的步于比较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国外理论界,对异化问题的研究已经变得很时髦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人竟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从事复兴异化概念和重建异化理论的工作,并以此来 攻击社会主义。受国外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也曾就异化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 论。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讨论中,却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倾向。一些同志大力称颂 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概念和异化理论,大力散布“社会主义异化论”。这就向我们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些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待马克思早期著 作中的异化概念和异化理论?如何评价国内外一些人试图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学在禁闭二十多年之后又得到发展,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事业的日益繁荣,也反映了社会学自身的生命力。当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向社会学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因此,搞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本文就怎样来建设社会学学科的问题,发表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向前推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意义重大的课题。王鹏令同志的文章《实现主题转变,发展马克思主义》,纲领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基本观点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体系的主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特别是在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没有及时转换马克  相似文献   

18.
近期来,在一些传统性的会议上,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否正在经历着危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也会和其他的思想和学说一样,在近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中,必然会经历高潮和低潮,上升和衰落。甚至还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正在衰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社会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就是它逐渐“中国化”的历史,把社会学划分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并不能完全概括东西方社会学之间的差别和冲突。文章分析了对社会学“中国化”的性质和目标的不同理解,认为正确全面地理解社会学的学科化问题,仍然是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目标的关键。在作者看来,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的途径是“化入”与“化出”,即尊重社会学学科发展历史和规律,先进入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内部,批判地继承西方社会学,然后化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为了社会的平衡与稳定发展而寻找有效的社会控制,始终是社会学最关心的课题,舍此而讨论社会学的“中国化”,是一种非学科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社会》1984,(3)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自学青年,很爱好社会学,但不知近几年来出了哪些书籍可供学习,望你们指点。淮南潘集第一矿吴学平吴学平同志: 近几年来对社会学感兴趣的同志越来越多,许多同志都向我们提出过和你类似的问题。现将我们所了解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的部分社会学书籍(不包括限国内发行和内部发行的)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