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投资者并不总是理性的,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达方式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结果,即投资者决策存在"框架依赖效应"。文章利用我国股市个体投资者二级市场交易数据,通过区分股价变动信息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对投资者买入-卖出股票的决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信息表达方式下,投资者买进与卖出股票的行为存在显著的差异,即投资者决策结果不同,从而证明了投资者决策存在"框架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2.
张春霞  刘淳  廖理 《统计研究》2013,30(8):92-101
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经常表现出非理性行为,那么,什么样的投资者才能更好地避开金融投资中的非理性陷阱呢?本文使用生存分析方法,通过Cox比例模型,对基金投资者卖出行为的概率进行了研究。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为生存时间设定一个具体的概率分布;同时还可以方便地将时依协变量纳入方程之中进行分析,研究各种变量对生存时间的影响。通过对2002-2010年期间我国6290个机构投资者和101多万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分析,我们发现基金投资者个体的"成熟度"和"投资经验"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消除其在金融市场上的行为偏差。研究还发现了投资者的"成熟度"和"投资经验"对处置效应的影响程度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个体投资者羊群效应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投资者在投资中,由于噪声影响和资金实力比较薄弱而处于信息劣势,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投资策略而模仿他人的行为策略,采取跟风产生羊群效应.本文对个体投资者羊群效应的两种表现形式模仿机构和其他个体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成因进行了详实的分析,解释了个体投资者羊群效应现象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毛笠 《统计与决策》2017,(8):169-172
文章选取Prosper的公开数据,借鉴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设计投资集中度指标,对投资标交易成功率和投资集中度关系进行研究.探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羊群行为发生时关注的具体信息.控制相关变量后发现,投资集中度和投资标的成功率之间保持正相关的关系,并且投资集中度的影响随着投资积累程度的上升而减弱.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代理理论框架下,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充分考虑管理层持股、股权集中度在不同治理效应基础上,对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周聪  张宗新 《统计研究》2021,38(6):86-101
特质风险向债券市场传递风险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债券定价逻辑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本文选取交易所公司债数据,从投资者信息挖掘行为和非理性交易行为出发,研究债券特质风险对信用利差的传导效应与传导机制,并从违约视角探索特质风险产生传导效应的原因,同时分析投资者对不同类型债券所做反应的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特质风险会通过信息挖掘机制和噪声交易机制影响 信用利差,且以噪声交易机制为主;违约事件引致了更多噪声交易,是特质风险产生传导效应的重要环境因素;发行人的股票上市或国企背景降低了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有效抑制了噪声交易机 制的作用,而债券的低评级或短期限特征则会引发投资者的抛售行为,进而放大了噪声交易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通常情况下,P2P网贷平台上投资者依据借款者披露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借款订单中的信息是否具有重要的信息价值?这种有价值的信息是否被平台的其他投资者所认同?文章利用"人人贷"交易数据,实证检验了借款订单中成功借款次数的信息价值及传递效应。研究发现,投资者选择成功借款次数多的借款订单违约率低,因此成功借款次数起到揭示借款订单违约风险的作用,具有较强的信息价值。进一步分析发现,投资者选择成功借款次数多的订单借款成功率高,这意味着其投资行为的信息价值能够有效传递,被其他投资者所识别并采取跟随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LSV模型的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将研究目标锁定在其他文献少有涉及的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借鉴金融市场羊群行为最新理论,并对实证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股市的现实状况,运用LSV统计模型的特点,对我国12000个体投资者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我国个体投资者整体上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其程度明显强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验证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获取利益的“隧道效应”是否减弱,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行为是否加强,现金股利政策是否降低了代理成本。文章选取两类公司作为样本,一类是2008和2009年沪深两市股改对价的非流通股全部解禁流通的公司,第二类是股改后全流通首发的上市公司,选取2008和2009两年的数据,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通过实证得出:体现股东构成变量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出清具有一定规模的证券时,其提交指令的行为将对证券价格造成冲击形成交易成本,之后指令执行延迟也造成交易成本。文章以既定风险厌恶的机构投资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交易延迟下的最优指令提交策略。经研究表明:交易延迟下最优指令提交策略受风险态度、证券收益、证券价格的波动性、市场的流动性与深度以及瞬时冲击程度等参数影响,不同市场的情况要求机构投资者调整策略,改变指令提交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债券型基金赎回风险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使用2004年10月~2008年12月期间债券型基金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债券型基金的赎回风险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债券型基金存在明显的"赎回困惑"现象,投资者倾向于在基金收益率高时选择赎回,债券型基金投资者的投资具有趋同效应.但与股票型基金不同的是,收益波动性对投资者赎回行为无显著影响,单只基金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但投资者却不看好基金所属基金公司规模的扩大.对不同投资风格的债券型基金而言,影响投资者赎回行为的主要原因不同,基金公司也应当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在债券型基金产品设计的创新过程中,应对赎回风险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内部治理、外部环境与股权激励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5~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数据,使用Logistic离散因变量模型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股权激励行为和激励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股权激励行为与激励水平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分别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2)股权激励行为与高管年度薪酬和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和经营风险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素不相关;(3)股权激励水平与经营风险和公司成长性显著正相关,与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素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波动是行为金融领域的前沿问题。文章选取A股上市公司2011—2020年交易数据,构造一个全新的日频情绪指标,并基于该指标研究短期内投资者情绪的累积变化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具有累积效应,该效应最初带来显著的正收益,但会在投资者情绪累积到一定水平后,引致较大的价格修正,这对难以套利的股票影响更为明显;高、低情绪的累积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在持续的高情绪累积下,市场中的资金会涌入波动水平低、流动性好的资产;而在持续的低情绪累积下,资金会选择投机性更强的资产。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成为全球争论的焦点.文章认为公允价值只是真实地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优于历史成本,更具相关性、可靠性和信息透明,有利于投资者决策.公允价值不具有顺周期效应.顺周期效应的根源是银行家功利的态度、金融系统管理行为及管理方式的顺周期性、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和资本市场的混响效应.解决顺周期效应的对策是完善公允价值的实施和披露、建立逆周期机制以及加强会计与金融监管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中介效应视角,实证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过程中,管理者过度自信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即投资者情绪在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直接促进作用的同时,还通过塑造管理者过度自信最终导致企业投资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莉莉  李泉 《统计研究》2011,28(8):63-72
 投资者如何分配家庭资产,为个体的风险偏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本文采用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城市投资者行为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从投资者对风险资产需求这一角度,详细研究哪些因素会显著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以及不同群体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异质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的财富水平、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和是否抚养小孩都是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同群体风险偏好的表现有差异。研究中国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异质性,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投资者的金融资产决策、储蓄行为、财富积累过程以及不同群体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股市的特殊性,文章在HS模型基础上将投资者划分为消息观察者、动量交易者和套利惯性投资者,从他们对股票基本面和技术面关注点的不同出发,分段研究了三类投资者不同决策对股价的影响.分析表明:股价波动以消息传播为始点,动量交易者与套利惯性投资者加剧了动量效应,套利惯性投资者还会引发股价反转效应;股价产生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程度受到股票市场环境、投资者规模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交易与股票定价错误的关系.以股票市价与内涵价值之差定义了股票定价错误,以大笔交易表示机构投资者交易,采用分组比较及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未表现出买入股价被低估的股票及抛售股价被高估股票的交易偏好;在控制了流通盘规模、市场状态等影响因素后,机构投资者交易与股票定价错误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不仅未能修正股票定价错误,反而加剧了市价偏离其价值的程度,扭曲了市场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水平时必须要考虑到流动性的内生性,即交易量对于价格的冲击效应(market impact)。对于考虑交易量市场冲击效应的La_RVaR计算,Hisata和Yamai(2000)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框架和思路,认为投资者首先要在考虑市场冲击效应的基础上求出最优的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杨潇 《统计与决策》2016,(24):163-166
文章采用偏回归系数分析方法,以2008-2014年沪市A股和基金的相关数据,综合考察了中国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成交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与新开户数能有效测度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成交量与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呈负相关关系,与新开户数呈正相关关系,需要健全股市股利、入市和退市机制,逐步实现交易市场的信息透明化,要尽量杜绝庄家操作和内幕交易,引导投资者投资行为,为市场的公平交易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