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题西林壁>一诗是我国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该诗在写景方面文笔独特,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尤为重要的是,此诗还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内涵.任何文学作品的形成决非偶然,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的形成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在穆旦的诗中,<赞美>、<诗八首>是公认的代表之作,<隐现>近年来备受关注,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是,<赞美>在穆旦的诗中仅是一个特例,不具备代表性.<诗八首>在后人的阐释中偏离了穆旦诗歌创作的主线,使其无法正确.代表"穆旦的风格.<隐现>一出场就被蒙上宗教的面纱,遭遇误读.只有挥却历史的雾霭,找到并循着贯穿诗人四十余年诗歌创作的核心脉络,才能踏上其诗歌艺术的峰顶.  相似文献   

3.
错用成语试看这两首山水诗,就可以管中窥豹,见其全部。(期刊) 说明:“以管窥豹,仅见一斑”是一句成语。用管子窥豹子,怎么能“见其全部”呢?恰恰搞反了。作者可能是想说:“从一粒砂子可以看到整个世界。”这两首诗是诗人的代表作,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全部诗作。但这是就语法上说的。从意思上考察,这么说也有问题,不可能读了一两首诗就能“见其全部”。因为一两首诗是不可能概括和代表作者全部诗作的意思和风格的。要了解一个作者的思想和风格,必须尽可能多地读他的诗作。  相似文献   

4.
苏轼晚年作<和陶诗>一百余首,几乎遍和陶诗,引起历代关注与评议.拟从现代解释学角度重新阐释苏轼<和陶诗>,认为它是苏轼以自己独特的人生阅历、灵魂追问与生存困境中对陶诗的一种再体验,并在陶诗的文本结构召唤下重现陶渊明的诗性哲思与人格魅力,两位哲性诗人跨越时空,在灵魂的交流与本真的理解中,达到一种对话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从史料、诗作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来看,苏轼虔州诗--<访田辟未遇>、<九十九曲水>2首,<全宋诗>和<苏轼诗集>失收,实为佚诗;苏轼的度州诗可能还不止这些,进一步发掘并补订苏轼虔州诗,对全面认识苏轼中晚年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研究宋代文化,继承优秀的文学遗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总数达二千多首的<钟树梁诗词集>中有许多组诗组词,组诗如<读杜诗七首>、<咏蜀中女才人九首>、前后<步少陵〈秋兴〉韵八首>、<读书杂咏八首>等,组词如<十哀词>十首、<红楼人物赞>二十四首、<金庸小说人物咏>十三首等.这里要谈的是他的另一组词共四首,即<钗头凤·街首清洁工>、<西江月·民间交通员>、<临江仙·擦鞋人>、<鹧鸪天·卖报学生>.所咏人物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是民间的弱势群体.钟先生在诗词集<自序>中说:"诗缘于情,无情即无诗.  相似文献   

7.
一、陈拙翁的墓志铭与吴承恩的两首诗《射阳先生存稿》中有两首关于陈拙翁的诗,一首是骚体诗《寿陈拙翁》,另一首是五言排律《挽陈拙翁》。现将这两首诗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新乐府>模仿<毛诗>,设置总序与小序,此为学界公论.但二者的小序在具体形态上的差异却一直为学界所忽略.<诗>之<小序>,基本上皆由数句构成,而<新乐府>的小序却全部都是只采<诗序>首句的"一句式"结构."一句式"小序体现了白居易的<诗序>观,即把<诗序>分成首句和续申之词两个部分,特别重视首句,而把续申之词的地位看得相对较低.对白居易<诗序>观的揭示与还原,既能丰富唐代的<诗>学思想,也能给<诗序>论争的历史链条增加一个新的坐标.  相似文献   

9.
朝鲜诗人蔡彭胤的<论语集句>三十七首是东亚汉诗中为数不多的集<论语>入诗的集句诗.蔡彭胤继承了傅成<七经诗>的集句手法,但又有所发展和创新,进行了更多的增删、补充和调整,在集句的内容、韵律、顺序、结构方面的变化更多、更复杂,集句规模也大得多,因此更具有诗歌的韵味.这对丰富集句诗的做法及研究<论语>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乃至中朝文学关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江城子》和贺铸的《鹧鸪天》两首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被誉为"词坛悼亡双绝"。它们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方面都结合得天衣无缝,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宋代诸多文士以戏谑的文笔乐此不疲地描述怨妇、弃妇和青楼女子时,作者却饱含深情、细腻地追忆了他们过往家庭的温馨生活场景,深情地表达了他们不因岁月流逝而消减对亡妻浓浓的相思情愫。可以说这两首词体现了人性的深度,是最具有悲剧情怀的悼亡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