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拥挤收费为主导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已有方法的对比入手 ,指出拥挤收费政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进而通过对包括拥挤收费标准的确定、拥挤收费的前提及拥挤收费收入的使用问题在内的分析 ,说明拥挤收费在我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北京交通拥挤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以交通拥挤机理分析为基础 ,通过对北京与东京土地利用、交通结构以及交通运输系统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探讨特大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交通结构和道路交通网构成与城市交通需求特性之间的关系 ,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 ,并提出从土地利用和交通结构等方面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从农户视角分析受灾经历对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的影响,风险感知和自我效能感在此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受灾经历对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受灾经历后果维度通过正向影响风险感知的感受和可能性两个维度,间接正向影响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受灾经历感受通过正向影响风险感知后果和可能性两个维度,间接正向影响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自我效能感在受灾经历后果对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中起遮蔽效应;在一重中介变量为风险感知可能性和后果模型中,自我效能感在受灾经历后果和感受对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中均起遮蔽效应;风险感知感受-自我效能感中介链在受灾经历后果和感受对减灾公共品供给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中起遮蔽效应。  相似文献   

4.
政治效能感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态度,对公民政治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更是测度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重要指标。经过多年的发展,对政治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形成了众多重要的命题。但是,已有的理论均是立基于西方的社会现实,其在我国的解释力如何?在本文中,结合前期的调研,分别从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及政治面貌等人类学变量分析了居民社区效能感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建构“结果—程序公平感”一致性矩阵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个体公平感对其政治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政治信任的中介作用。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技术,本文对8635份有效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当“结果—程序公平感”体验一致时,个体政治参与意愿随着公平感的提高而显著增强;当体验不一致时,个体政治参与意愿随着体验差异的增大而显著增强;同时,政治信任在两者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个体公平感与政治参与意愿影响机制的认识、理解,也对激发多元主体有序参与治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依据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将农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计量研究,发现中国农民的政治效能感影响其政治参与,内在政治效能感比外在政治效能感对于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了解型内在政治效能感比影响型内在效能感对于维持性政治参与和推动性政治参与均具有显著影响,具有“弥漫性”的特点.而重视型外在政治效能感也对农民高、低层次的政治参与有显著影响,但是影响的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道路经济属性探讨交通拥挤收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属于拥挤性公共产品,文章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外部性因素,指出,采用交通拥挤收费法,可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而产生的负外部效应通过收费的形式内部化,限制机动车使用者在高峰时段出行,实现城市交通资源最优利用。它可以在城市发展特定的历史时期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拥挤定价理论是交通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拥挤定价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最优拥挤定价理论、瓶颈路段拥挤定价理论、次优拥挤定价理论和拥挤定价的社会福利研究。国内的学者通常是根据国外学者关于拥挤定价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城市的具体情形,对经典的拥挤定价模型进行改进,在拥挤定价的社会福利以及定价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最后给出了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安徽省304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从网络规模、网络差异性和人际信任来衡量大学生社会资本状况,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采用分步回归的方法,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一方面会直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创业自我效能感在社会资本的规模、差异性及人际信任与创业意愿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大学生群体为被试,调查和研究大学生心理一致感与生活应激的现状和特点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心理一致感问卷、学生生活应激问卷为研究工具,抽取了1 0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论]第一,大学生心理一致感总体水平在性别、专业上差异不显著;年级发展趋势上呈∩型,大二年级最高,大四年级最低.大学生生活应激总体水平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差异显著,其中农村学生的生活应激水平显著高于城市学生.第二,心理一致感水平高的被试和水平低的被试在生活应激各因子分以及总问卷分上,差异极其显著;心理一致感水平与生活应激水平呈现出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员工分配公平感、组织承诺和离职意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6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分析表明:分配公平对组织承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承诺对离职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分配公平对离职意愿的影响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分配公平对离职意愿产生直接的负向影响,另一方面分配公平部分通过组织承诺两维度对离职意愿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其中分配公平部分通过功利性承诺这一中介变量对离职意愿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小于分配公平对离职意愿的直接影响,而分配公平部分通过精神性承诺这一中介变量对离职意愿产生的间接影响大于分配公平对离职意愿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大量调研并给出数据的基础上 ,针对西安城区交通现状 ,分析了交通拥挤的存在根源 ,从多视角和多方位探讨了解决困扰西安交通主、次问题 ;从系统工程优化的研究出发 ,提出解决交通问题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城建和工程问题 ,它将涉及到观念意识、人文经济、道德准则、持续发展等问题 ,进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13.
政治效能感是指政治参与主体对自身的参与行为能够对政府和政治过程产生影响的能力感觉及对所能产生效果的主观判断和评估。大学生是国家政治经济建设中最具潜质的人力资源,增强大学生政治素养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据2011年全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调查状况显示,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处于偏低水平。通过社会政治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个体政治特征三个维度分析了大学生低政治效能感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拓展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解决政治信息不对称、强化教育培训和政治实践、大学生自觉加强主观塑造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权力感对印象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权力感这一个体特质在消费者对印象产品消费中的影响及应对机制.通过对331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层级回归及分组回归,检验了研究假设.结果表明,高权力消费者对印象产品有更高的购买意愿;产品类型起调节作用的权力效应只在非奢侈品类存在.最后研究探讨了研究贡献、研究不足及展望.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效能感研究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教师效能感可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观察榜样教师教学获得的经验、社会劝说和教师自身的情绪等 ,是影响其形成的基本因素。新手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都可以通过教学实践锻炼、观摩教学、社会劝说等方式加以改变与发展 ,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关于教师效能感的构成、发展变化、迁移和测量等问题的研究 ,应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中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拥挤堵塞原因的分析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提出解决方法 ,强调发展公共交通网络体系的重要性。而且认为完善的交通法规是保证方案实施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普及使学生网民数量不断扩大,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及政治效能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中国矿业大学在读全日制本科生的互联网使用、线下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政治信任以及政治效能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性别、网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等对其政治效能感、政治信任、政治参与有一定的影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等得到某种程度的催化,表现为对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对网络意见领袖及其他群体观点的免疫力的下降等;线下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政府的回应,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而且大学生线下政治参与越多,其外在政治效能感便越强。  相似文献   

18.
作为缓解交通拥堵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的成功案例广泛存在于发达地区.以拥挤收费政策取得显著成效的东京、伦敦、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区作为数据来源,通过对其方案内容、实施策略及政策背景等进行剖析,认为拥挤收费政策有效推行的现实基础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在此基础上,以上海为目标案例,尝试性提出了涵盖上述三个维度、丸项指标的评估框架,分析其是否具备实施拥挤收费的政策基础与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景区拥挤度管理缺乏普遍适用的评估方法。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权重赋予方式,构建景区普遍适用的拥挤度指标体系,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景区的拥挤度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得出景区拥挤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最后对B景区拥挤度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为该景区拥挤环境的改善工作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高效的评价景区拥挤度,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是我国旅游需求集中释放的主要时段,假日旅游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节假日旅游人数的不断增长,城市热门景区"人满为患"现象频频出现,引发旅游景区资源破坏、旅游质量下降、景区形象受损、安全风险凸显等问题,甚至出现人群踩踏等恶性事故,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关注,阻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节假日暴涨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的结构性失衡、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旅游安全设施不足等,建议从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节假日景区高峰管理、发展智慧旅游等方面入手,解决城市景区节假日拥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