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清末,随着法制改革的进行,清政府对传统的诉讼法律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从而推动了中国诉讼法制的近代化。本文拟对这一改革的背景、过程、特点及历史影响等,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年,在内外新旧矛盾的交织中,风雨飘摇的清朝统治集团发布"变法"、"仿行宪政"的上谕,推行"预备立宪"、"修订法律"等项措施,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上进行了一场被后人称之为变法或法制改革的政治运动.作为清末变法重要组成部分的"修订法律"的作用地位意义,法律史学界基本给予正面肯定,一般认为:清末修律导致了沿袭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法律制度--中华法系的解体,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发展的基础,促使中国法制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对以后中华民国诸政权法制甚至现代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朝末年,清政府"自上而下"地实行了大规模的法制改革,它是20世纪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虽然清末法制改革是清政府为了解决当时社会中日益激化的各种矛盾而迫不得已采取的应对措施,但其客观上却促使了中国由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4.
清末法制改革的现代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法制改革是20世纪中国法制史极其重要的一页.它所表现出来的现代化特征主要有初步树立了"变法图强"、"以法为治"的现代化法律观念;确立了立宪法、开议院、伸民权,建设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体系较为完备的现代化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开创了司法制度和法律操作程序现代化的先河.清末法制改革的成果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私立法律教育立法与法制变革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私立法律教育在近代中国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中,发挥了作为新法律文明强有力杠杆的作用.私立法律教育由于附丽于种种现实的政治功利目的之下,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法律发展的积极效果与负面效应是兼而有之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我国教育法制现代化的起始及其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我国教育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历程,认为我国教育法制现代化始于清末,新中国成立后关于教育法制现代化也是一波三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步入快车道,目前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基本成型,但立法之后的执法、普法等各个方面还要花大力气。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国在涉及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跨国诉讼中,主要有针对企业违反国际法的诉讼和针对企业违反母国国内法的诉讼.这些新的实践有法制创新和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也存在管辖权、权利的可诉性、法律适用、母子公司责任的承担等很多理论上的问题和实践上的障碍.要使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则需要跨国诉讼中的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的共同努力.而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制的实践也为该领域国际法的形成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唐代法律,立法技术比较完善,基本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法律中的官吏任免制度、诉讼制度和审判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如何看待武则天破坏唐朝法制及武则天之后出现的开元之治,本文亦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诉讼法制的现代化是指诉讼法制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性创造性的转化。在这一持续变迁的进程中,推动中国诉讼法制变革转型的主要根源来自于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着的处于变化状态中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它们的综合作用形成了中国诉讼法制变革的内在能量和基本走势。西方诉讼法律文化的冲击及其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确立,体现着外力推进中国诉讼法制变革的典型方式,是中国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外部动力。而中国诉讼法制现代化推动力量的实际形成还取决于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的价值取向及力量强大程度,决定着诉讼法制现代化的推进程度及其特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法律上的空白以及现行法律在环境公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表明我们必须尽快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从现实和法理的角度出发,构建合理的立法模式、起诉模式、诉讼当事人资格、事前与事后诉讼相结合、诉讼费用、诉讼时效等制度,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平行诉讼是国际诉讼管辖权积极冲突的集中表现,是各国立法和司法管辖权扩大化的必然结果。平行诉讼涉及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法院之间、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都无法全面约束这种法律关系。充实国际私法和民事诉讼法关于涉外诉讼的规定,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机制,统一中国在国际条约中的立场,有助于完善中国平行诉讼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市场经济开始由粗放化向集约化转型,在这期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不良影响逐渐显现,人们对良好公共生态环境的利益诉求与日俱增。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正式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确立为一项法定制度,这标志着中国对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前进了一大步。然而,环境保护的立法进程却始终追赶不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理想诉求。中国立法中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仅限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并未涉及自然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都赋予了自然人担当公益诉讼原告的资格。因而,进一步完善自然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就成为环境保护理论探讨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物诉讼是一种在国际上通行的法律制度,但我国在相当时期内并没有接受,<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出台改变了这种状况,在实质上认可了这种制度.本文结合海事司法实践和国际立法动向,分析了这种制度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清末法制变革是在清末立宪的背景下进行的,是清末宪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体系的重构、司法独立精神的彰显和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是法制改革的创新。宪政的本质是法治,虽然法制改革尚不是民主宪政,但它却是宪政制度和现代民主国家建立的基石,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末法制改革具有很强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客观上需要立法加以保障和有效实施,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正是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实现环境权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法律上的空白以及现行法律在环境公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前提下,从现实和法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民营化"浪潮席卷全球,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型国家,都把"民营化"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而中国"民营化"的理论与立法远远滞后于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缺乏健全法律制度有效规制的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成为改革之路上最大的难题。国有资产公益诉讼是公益诉讼在国有资产保护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扩展,构建我国国有资产公益诉讼制度对国有企业"民营化"具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行政公益诉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益诉讼是相对于行政私益诉讼的由非法律上利害关系人提起的、直接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诉讼,它包含行政公诉和由一般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卓有成效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为了保护公益、实现《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我国应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需要对原有的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原告资格、举证责任等制度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9.
试论清代民族法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法理学和法律社会学的角度观察清代民族法制情况 ,指明清代民族法制在立法方面具有形式多样化、立法原则因俗化的特点 ,在法律适用方面具有二元性和逐步内地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客观上需要立法加以保障和有效实施,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正是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实现环境权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法律上的空白以及现行法律在环境公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前提下,从现实和法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