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大学里针对留学生的日语教育在日本社会国际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已从"日语知识的教授"转向"掌握交流能力",传统的重视语言的日语教育在向重视内容的日语教育转换.这种语言与文化结合型的教育注重学习者需要的个别性和动态性,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把握文化的存在.这种教育重视学生的个人作用,以学生自律式学习方式,通过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关于语言的行为活动--学生课堂上的协作学习、进入社会的实践与调查、写调查报告并进行发表等,培养学生形成一种综合性的交流能力,是一种技能培训式教育.  相似文献   

2.
张丹 《阴山学刊》2021,(2):107-112
跨文化交际同ISEC项目的外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然而在ISEC项目日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师角色传统与教学定位模糊、学生认识偏差与学习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与文化体验缺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为提高ISEC项目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ISEC项目日语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要从把握日语语言行为的文化特性、重视非语言交际行为、构筑对异文化的认同感、构建适宜日语习得的体验式活动四个方面养成跨文化交际思维。  相似文献   

3.
日语的暧昧表达是日语独特的语言现象,也是日语学习者学习的重点、难点。本文介绍了日语暧昧表达的主要形式并从日本凹形文化的视点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对日语中的暧昧表达方式不能只局限于简单的模仿,而是需要结合文化来掌握。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结合文化来教授这种暧昧表达方式,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者日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21世纪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国应用型本科专业日语教育面临着新课题,即从注重对语言能力的培养,转向注重运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的“日本文化”课程,应采用共同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加有效地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微博是随着科学技术与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流行的社交媒体,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对一名日本外教及其学生在微博环境下的交流互动活动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了在微博环境下,师生是如何进行交流互动的,又是如何促进日语的教与学的。文章首先采用质性研究,对课程期间外教微博上师生的交流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发现通过微博,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工具性(学业)和情感性的支持,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能够从认知、情感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然后使用问卷对学生使用微博与教师进行互动的情况及感受(主要包括"微博对课程的益处的感受"及"个人投入和满意度"两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微博给课程所带来的益处的感受"和"个人投入及满意度"上的得分在中等偏上,但是通过微博与教师进行过互动的学生比没有互动过的学生在两个方面上具有显著差异,互动过的学生报告受益更多,个人投入和满意度更高。同时还发现,大二学生比起大三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感受更积极。总之,将微博作为传统课堂的辅助工具,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有助于相关课程及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目前,浙江省高校中都基本开设了日语专业。为打破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日语教学模式,以国际化理念为指导,将广义的日本文化融入日语教育当中,使受教者正确认识、理解日本,由浙江树人大学东亚研究所、国际交流合作处、语言学院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日语教育与日本理解”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5日在我校召开,取得了诸多学术成果,促进了我校日语教育的对外交流,并将推动我校日语学科建设迈向更高的台阶。本刊特别刊出此次会议取得的成果及与会专家的观点,对日本语言文化研究和日语教学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蒋丽华 《社会科学家》2006,(Z1):327-328
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已经很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但是日语学了二三年后,还不能正确地使用日语进行交流的人很多,这是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引起的.本文从数字,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中日文化的差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在日语教学中从初级阶段起就渗透文化知识,把课堂教学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以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日语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 2 0年 ,中国经济 ,贸易 ,文化等各方面已取得了世人注目的可喜成就。但是日语教育模式与内容和 2 0年前相比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和当今国际化 ,地球化时代的需求相差太远。新世纪的日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学 ,还应该把教学的视点放在学习和理解日本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9.
外语实质来说是一种工具,是透视一种文化,了解一个社会的桥梁,所以,反溯其源,在学习这种"工具"时,不能脱离内容,应该结合其文化背景。从在校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学好外语?首先要摒弃功利的眼光,其次要有目标,要在其中找到乐趣,然后本着严谨踏实的态度把它作为一种文化进行研究,最后要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将其与母语的语言和文化进行相互联系与对比。此外,本文所提出的观点与近年来大学人文教育所倡导的文化自觉不谋而合,在高等教育实施者们积极倡导文化自觉和人文教育的同时,大学生也从自身角度加深对文化自觉的理解,在学习实践中加以落实,不但有助于推动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大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一份助力之作。  相似文献   

10.
中日间的文化交流渊源流长,其中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和研究中日汉字中的同形词可以发现:"同义同形词"的出现是日语对汉字的直接借用的必然结果,"异义同形词"则是文字形态与具体文化语境的结合和变迁,亦是在日语言的学习中应当重视区别的一点;"和制汉字"的出现,是对汉字符号的利用的结果,可成为日语文字文化溯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双语教育既是我国多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又是一种语言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语言运用的体系,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交流与文化传承的客观需要.双语教育是我国多民族地区教育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既是国家政府供给的教育公共产品和语言制度,也是国家、家庭和劳动力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言教学一直只强调语音、语法、词汇和翻译教学,而忽略语篇教学和对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对现行的英语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应采取语法分析和语言文化理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掌握一种文化,使学生提高操作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日语学习中,理工科学生存在口语交际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中级日语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策略。结果表明,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改善了课堂氛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积极性,培养了社会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文化社会里,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具有不可分离性。本文从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及文化教学的具体策略两方面来论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植入。  相似文献   

15.
在对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关注重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新疆双语教育概念与双语双文化人概念:以少数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汉语作为教学语言,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达到学习两种语言与两种文化,同时学习学科知识的添加性教育。双语双文化人是指通廖若两种语言、适应两种文化,既熟悉本民族语言及文化并对其充满感情,又熟悉另一民族语言及文化并对其持尊重、了解与包容态度,并能够与之和谐相处的人。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人类语言的应用是以社会为前提的。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须反映着该语言的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而且也是一个民族或社会集团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外语,还需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才能正确地使用外国语言,从而真正地达到交流的目的。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同一民族的文化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也存在着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往往会影响语言的运用,给学习外语带来很多困难,要学会正确使用外语,必须了解所学语言国家和自己国家文化的差异、如中国人在请外国客人吃饭时,主人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请凑乎吃吧。”这一类客套话,会使外国客人感到莫名其妙,也许还会生气。他会想:你太不重视我了,不做好的给我吃,还请我干什么?而外国人则不同,他们在这种场合下,即使把菜烧焦了,也会说,“这是我的拿手好菜”。显然,中国人要学会用外国人的文化习惯去招待外国客人,才能达到友好的目的,可见,了解文化差异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为了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对学习外语的影响,必须明确文化的含义,并初步了解中国文化中的某些习惯,与外国人有哪些不同。 本文以英语学习为例,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中日两国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给学生跨文化交流造成了一种障碍。在教学中 ,教师应有目的的进行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すみません”为例,提出中国人学习日语时在理解上的一些差异,分析日语表达——省略、委婉、含蓄、消极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形成该语言的凹型文化心理,能运用自如地掌握交际日语。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与中国儒家及西方文化教育的交流,走过了从吸收模仿、冲突对立到相互融合的过程,日本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古代的"和魂汉才"到近代的"和魂洋才"的嬗变.日本民族较强的"文化反思"意识促进了其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关注日本文化教育交流与教育现代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教育交流的传承、多元、开放、自觉的发展趋势,促进未来世界和平发展,实现全球教育的和谐、差异与共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的以语言教育为基础的日语教育,已转变为以语言为基础的多元化综合性跨文化教学。本文在探索新的日语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分析在日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发展我国日语教育提出开创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