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也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强国。其两次经济腾飞与两次教育改革相伴相生,两者互为因果的事实发人深思。本文着重探讨了日本义务教育机关、中等以及高等教育机关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机能,揭示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明确了教育对日本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百年祭张振鹍现代史上,日本发动或参与过多次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次:一次是1894年(清光绪20年)爆友的战争,因为这一年是中国以干支纪年的甲午年,所以通称甲午战争。另一次是1937年(中华民国26年)开始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前一...  相似文献   

3.
1912至1936年间,尤其是1920年代,中国现代留日作家小说中塑造了大量个性复杂多样的日本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塑造以日本现实为基础的日本人形象.并占据了日本题材小说创作的主流地位,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斋 《山西老年》2011,(1):22-22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中国外交的友好使者。日本的历史文献记载,武则天在公元685年曾经送给平武天皇两只白熊和70张毛皮作为国礼。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考证后认为,这两只白熊就是熊猫。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熊猫外交。1941年,宋美龄为了感谢美国帮助中国灾民,也曾送给美国一对大熊猫。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也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强国。其两次经济腾飞与两次教育改革相伴相生,两者互为因果的事实发人深思。本文着重探讨了日本义务教育机关、中等以及高等教育机关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机能,揭示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明确了教育对日本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自1847年中国民间第一批学子留学美国到辛亥革命爆发,晚清知识界进行了一系列的留学教育活动,主要是洋务时期的官派欧美留学教育以及甲午战争后的日本留学潮。晚清的这两次留学运动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间大使”上仓英次石头提起上仓英次这个名字,不仅中国人感到陌生,就是日本普通人也知之甚少,因为他也是个普通的日本人,但他又是个非凡的日本人。他的普通与非凡都在于他是一个幕后英雄。上仓先生所从事的是日中文化交流,其公司名称为“日中文化事业社”。从19...  相似文献   

8.
马文化传入日本有两次,第一次是四世纪末至五世纪初,第二次是五世纪后半期。马文化是在日本没有马的情况下传入的,其背景值得研究。第一次马文化的马具有两个明显特征,马鞍分A型和B型,都发源于朝鲜半岛南部。A型可能属鲜卑系,B型因资料缺乏,尚待研究。两型马鞍的差别并不单纯是前后关系,呈现出马文化向日本传播的复杂背景。日本早期马具起源何处?通过中国辽西出土的马具证明与中国东北地区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差异是:(1)两国女子高等教育产生的过程不同,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生先于我国,但日本女子在法律上获得与男子平等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经历了更长的过程;(2)日本女子高等教育较中国而言更注重培养女子特长,其片面强调的结果使日本女子高等教育较中国更具有贤妻良母主义色彩;(3)日本现代女子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较中国快。同时,分析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二九”运动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后中国学生爱国运动的又一次大的高潮。它推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显示了中国人民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是“历史上一个大的纪念”。 “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阶段。东北沦陷后,蒋介石国民党又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协定》、《塘沽协定》、《何梅协定》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文化中积极和消极的部分,都会以种种形式影响到中国,因此,研究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以往中国学者对二战后日本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三岛由纪夫的研究为基础,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深入了解日本民族和文化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东北亚的战略发展态势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战略。一种是发展战略,中国与日本都属于这一种类型;另一种是美国奉行的“均势”战略。发展战略与“均势”战略构成了东北亚基本的战略对抗与竞争。一、日本、中国的发展战略回顾“冷战”时期,最具革命性的两件大事,一个是日本通过一条新型的国家发展道路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另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确立了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审视后冷战时期,日本与中国的战略发展方向同样引人注目。二战结束之初,日本的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日本经济倒退了25年。日本成为…  相似文献   

13.
17、18世纪的中、日都市商人,在都市政治、经济上所表现出的权益与地位上的差异,实质是两国封建文化的差异。日本幕藩制都市文化是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民族文化,而非早期输入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正是日本不同于中国在19世纪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美国历史上的两次抵制日货运动,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第一次抵制日货运动以抗议日本侵略中国为主题,是在亚洲与世界和平受到日本军国主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爆发的一场正义群众斗争;与此相反,第二次"抵制日货"运动却有着一定的盲目性,也带有美国种族主义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位日本人,自从1967年以来,他前后访华多达120次,平均每年来4次,90年代以来,他几乎每隔两个月就要来一次中国。他的足迹已经走遍中国大陆的31个省市,就连边远的西藏他都去了两次。如此频频访华,是出于公务或商务的需要吗?不是。他在日本没有公职,是位自由撰稿人,照他自己风趣的说法,是个“耍笔杆的个体户”。 池上先生今年51岁,作为战后出生的日本年轻一代,他从战争的反思中深感加强了解中国的必要,于是克服阻力毅然考进了东京外国语大学的中国系。1967年他还在上大学期间,就怀着好奇的心情,经过罗湖首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尽管那时正处在中国“文革”时期,但是中国发生的一切,都像一个个谜一样吸引着他,驱使他把自己的兴趣、精力和智慧都同中国  相似文献   

16.
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戏剧,是中国话剧史上学习外国戏剧的第一次尝试。本文围绕“外国剧本的翻译搬演”、“外来形式的吸纳扬弃”及“话剧的民族化”等三方面的问题,对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戏剧的历史经验作了尽可能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客观公允的评价。在当今整个世界文化大合流、大融汇的格局中,中国戏剧与外国戏剧的碰撞、交流也将越来越激烈、越频繁、越密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学习外国戏剧的经验和教训,就尤其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感觉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出现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一出世,便在文坛上掀起一股轩然大波,冲击了以私小说为代表的旧传统,引进了欧洲现代派的新潮流,从而揭开了日本现代文学史的序幕.历史上,日本新感觉派曾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过两次重大影响.近来,随着中国新感觉派代表作家的作品逐渐被重新出版发行,有必要对日本新感觉派文学予以评析,重新认识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吞并辽东半岛,联合法德两国出面干涉。日本知难而退,放弃辽东半岛。这一事件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斗争趋于激烈,同时也给远东国际关系带来了深刻变化,日俄争夺东北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在日本前后两个十年,分别成就了他诗歌创作和史学研究的两个辉煌时期。可以说,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文化巨人的郭沫若同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有趣的是,1914年东渡日本求学和1928年被迫流亡日本,郭沫若两次羁留日本都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那么透过这种偶然性,他的选择、或者说“郭沫若在日本”这样一个引起研究者兴趣的课题,实际上是一次文化选择,是郭沫若在东西方两种文化撞击、融合中为历史留下的一个文化现象。本世纪初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以后几十年的努力,已经进入现代文明的资本主义时期。这对于仍处在中世纪黑暗笼罩下的中国知识分子,犹如看到黎明的晨光,是极有诱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的是希特勒上台后至中日战争爆发前夕德国对远东地区两个大国中国和日本的政策。这一时期德国在远东推行了平衡政策,即同时与中日两国发展合作关系。以德日反共协定的签订为标志,德国远东政策经历了一个重心转移的过程,即由倾向中国转变为偏向日本。这种平衡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