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键 《当代老年》2010,(7):30-30
称邹人倜为“老人”有点言过其实,因为按钱学森所说“七十八十不算老,六十岁小弟弟”的标准,邹人倜还难以进入“老人”范畴,他今年只有70岁。从他的精神状态看,他也确实不老。他一大半时间都在出差的途中。即使在西安,他每周工作也在六天以上,每天工作的时间通常不少于12个小时。  相似文献   

2.
李黄珍 《职业》2008,(3):12-14
“我姓龚,龚里面有一个龙字;另外我是属龙的;还有互联网上管不漂亮的女孩都叫恐龙,所以我就叫小龙女了。”年轻的世纪佳缘创始人兼CEO龚海燕这样向记者解释,而且她更青睐于人们叫她小龙女。  相似文献   

3.
周凯 《金色年华》2009,(3):15-16
当众多高三学子还在为6月份的高考紧张准备时,上海男生王秋睿已经开始在复旦大学旁听自己喜欢的课程了。今年夏天,他将飞往美国,在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开始他的大学生活。未知的环境,需要他打点的不只是行李,更多的是面对的心情和勇气。  相似文献   

4.
《中外书摘》2010,(4):61-64
作为中共早期党员的谭平山是广东高鹤县人.他于1886年9月出生于一个贫寒的缝纫匠家中。在兄妹五人中,他排行第二。其父亲一直靠替人当伙计、摆摊、代人裁剪衣服营生,备尝生活艰辛。为改变所处的下层社会地位,他让谭平山上学堂念书,争取功名,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5.
刘俊 《现代交际》2006,(2):50-51
“你打算怎么写我,写多少字,发几个版,登在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出?”刚一坐下,还没等开口,高峰就先抛出了这一连串的问题,言语中透着几许霸气。看来,这位传说中的“中国第一谈判专家”绝非浪得虚名。“第一”的头衔,他远不止拥有一个,其中还包括“国内公共危机干预权威”、“反劫制暴战术谈判中国第一人”、“中国反劫持谈判专家总教头”等。高峰掰着手指头很得意地回顾着这一个个让他红遍大江南北的名号,然后又话锋一转:“这不是我自己说的,都是媒体给我封的。”  相似文献   

6.
木岚 《当代老年》2008,(5):18-19
1955年出生的郑建伟是沈阳市人,他的理想是走遍全中国。1999年7月1日,他从沈阳出发,8年间走遍了全国2700多个县市(区),行程10.7万多公里,自费15万元,走坏500多双鞋,打破了连续徒步行走吉尼斯世界纪录,被称为“世界徒步行走第一人”。让世界见识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李子园 《老年人》2008,(11):10-11
1980年代初,一家杂志刊登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则“征婚启事”后,一位女大学生千里迢迢应征,和那位征婚的河南冯营煤矿工人结为秦晋之好。当时,国内媒体称其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征婚第一人”。20多年过去了,他们现在的生活如何呢?  相似文献   

8.
大约是在1995年的冬天,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在北大搞了一个讲座。那天下着大雪,待会长梁从诫与理事梁晓燕等人赶到教室,却发现只来了五六个学生。在这种略带尴尬的气氛里,梁从诫还是兴致很高地把讲座做完了。“他的演讲并不是那种特有激情的,但是语重心长,和那几个学生的互动很好。”梁晓燕回忆。  相似文献   

9.
李菁 《中外书摘》2014,(8):11-14
东方的召唤陈家的历史应该从陈友仁的父亲“阿陈”讲起。阿陈名叫陈桂新,是广东客家人。年轻时加入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在东王杨秀清身边做过侍卫。太平天国失败,阿陈逃到香港,先是与撤逃的太平军战士一起开了一个金铺作为遮掩。后来被港英军警追捕,只好坐船逃亡,先到牙买加,后到法国海外大区马提尼克。  相似文献   

10.
文戈 《当代老年》2007,(11):24-24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新射线,并定名为X射线,它打开了一扇通向身体内部“宫殿”的窗户。李鸿章在他的环球访问中有幸在德国拍摄了X光片,亲眼看到了留在左眼脸颊下的子弹,也因此成为中国拍X光片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公益圈,84岁的王行娟就像一颗耀眼的"白珍珠":出现在公众面前时,这位发白如雪的老人身着白色套裙、举止优雅。言语间,她思维清晰敏锐,语言准确精练。王行娟老人投身女性公益26年,被称为"我国女性公益第一人"。她一手创办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打造了"红枫妇女热线"和"方舟家庭中心"等许多著名公益品牌。  相似文献   

12.
沈黎明 《老年人》2010,(10):22-23
满头华发,思维敏捷,从容睿智,这就是凤凰卫视《时事开讲》栏目创始人、著名电视评论员曹景行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因为热爱新闻,曹景行自嘲是个“做新闻的老头”。对于这个“做新闻的老头”,观众也十分喜欢,每有大事发生,他们就想听听“凤凰卫视那个老头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女性天地》2010,(9):14-16
观鸟导游,目前在中国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不足10个,章麟是其中的先导者,更是佼佼者。许多外国观鸟爱好者来华,会首先联系他,甚至法国《自然》频道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都对这个30岁的山东小伙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奥运     
《阿拉伯世界》2001,(3):3-4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一直想圆的一个梦。今年4月,我在北京访问了几位阿拉伯大使,谈到北京申奥时,他们都充满热情,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特别是埃及大使努·贾拉勒博士特地写了一篇专文《中国与奥运》传真过来。7月13日那夜,我应《解放日报》之邀,守在夜班编辑的电视机前,作揭晓后的评论。回家已经半夜,听说“埃及大使已打来电话表示祝贺”。第二天一早,大使再次来电热烈祝贺中国的胜利,称这是一次“出色的胜利!”是的,我们赢了,而且赢得漂亮,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北京的背后,有全中国人民的支持,有各国友好人士的支持!我们怀着感激之情把贾拉勒大使的文章刊登出来,让读者们看一看这位口才、文笔俱佳的大使是如何用逻辑说理的方法,层层递进地阐释“北京申奥理应得到整个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金色年华》2013,(2):72-73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14,(10):11-11
2014年2月6日,中国国企承包制改革的第一人,曾经是中国最著名的厂长马胜利走完了他76年的生命历程。回顾20世纪80年代国企改革走过的曲折道路,这位改革探路者的成败得失,留给我们诸多思考。30年前,中国的经济改革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当时在石家庄造纸厂担任销售科长的马胜利提出承包已经亏损的造纸厂,他由此成为“国企承包第一人”。当时的石家庄造纸厂尽管是一个有800名工人的大厂,却连年亏损。上级要求该厂一年创造利润17万元,厂领导也不敢答应下来。马胜利承包后的当年,就实现盈利140万元,石家庄造纸厂打了一个成功的翻身仗,马胜利也由此声名鹊起。之后的三四年间,马胜利在全国掀起“承包旋风”,他决定承包20个省的100家造纸企业,建立“中国马胜利造纸集团”,他一人担任全国100家分厂的法人代表。1989年,马胜利的辉煌达到顶点。1989年下半年,盲目扩张、跨省承包带来的诸多问题开始暴露。1990年,石家庄造纸厂亏损300多万元;1991年5月,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解散;1995年,时年56岁的马胜利被免职退休,轰轰烈烈的改革探路者成了石家庄某小区里的一位普通老人。在中国企业史上,马胜利被称为“企业承包第一人”,他曾在1986年和1988年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据说,全中国只有他一人两次获此荣誉。  相似文献   

17.
仕凭  阿友 《老人世界》2014,(1):14-16
胡淼1937年8月出生于上海,1961年从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赣榆县农业局工作。赣榆县地处苏北与鲁南之间,这里庄稼病虫害特别严重。他走到乡下田间,问农民:“你们都用什么农药?”  相似文献   

18.
今年65岁的广西著名老作家颜成才从事文学创作40多年来,著作颇丰,曾荣各级奖项达20多次。2001年7月13日,当我国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通过电视直播后,颜成才在电视机旁欢呼雀跃,彻夜难眠。就在这一天,他萌生了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的念头。他很快决定创作一副中国第一超长对联,为北京奥运会献礼。经过半年的辛勤创作,这副工程浩大的上联“完工”。全国诗词界惊叹不已!这副上联气势磅礴,字字珠玑,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19.
阿成  宁冰 《老人世界》2008,(6):12-13
今年65岁的广西著名老作家颜成才,花费一年多时间,创作发表了2008句(行)叙事诗《奥运史诗》。这是中国乃至全球第一部奥运史诗。通过互联网迅速推向全国后,引起强烈反响。但谁也没想到,颜成才在创作这部宏篇巨著时,跟妻子、儿子、女儿闹翻了脸,更想不到的是,《奥运史诗》一夜之间被发掘出巨大的商业价值。面对从天而降的36万元稿费,颜成才父子关系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相似文献   

20.
尤志龙 《老年人》2008,(3):24-25
吕顺芳,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被许许多多的寻亲者亲切地称为“寻亲大使”。10多年来,她通过举办“寻新会”等方式,为200多个家庭找到了离散的亲人,用热情和善良谱写了一曲曲真情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