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汽车制造企业发展汽车金融业务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正式颁布实行,设立汽车金融公司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对国内汽车金融市场心仪已久的国际汽车巨头纷纷摆出攻城掠地之势,国内金融机构也不肯拱手相让.面对一场无法避免的交锋,对没有金融业务经验的汽车制造企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因此,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发展汽车金融业务的可行性、发展战略、人才培养、运作模式、风险管理等方面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金融公司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对现代装备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化管理和基于战略目标的裳备制造企业缋效管理体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科研型装备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与企业的运作发展与扩张战略结合起来,并提出了研究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我国近年来对冶金轧辊的基础研究、制造技术和装备发展情况,对我国轧辊现今生产工艺进行了全面陈述,描述目前冶金轧辊的制造品种、产量、出口情况以及与国外轧辊制造水平的比较和市场分析,根据我国钢铁形势的发展分析了冶金轧辊发展趋势,对今后轧辊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希望.  相似文献   

4.
未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上由传统的机器生产产品将转化为3D 打印产品,发展模式上由资源消耗型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化为资源集约型低碳发展模式。今后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发展数字化制造,培育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系统,发展绿色低碳制造技术,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适应未来科技创新与我国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探讨了美日两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模式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新模式,以提高国内汽车金融服务水平,推动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1.团队介绍表面完整性抗疲劳制造技术精密加工团队依托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河南省一流学科和抗疲劳制造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由郑州大学王栋教授领衔的12位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涵盖了机械、材料、力学工程等相关专业,在读研究生人数稳定在40人以上。团队成员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2项,主持完成厅局级科研项目及横向项目等20余项,  相似文献   

7.
以汽车精密接插件的开发为例,阐述了利用虚拟制造技术进行精密注塑摸CAD CAE CAM系统集成和产品数据管理(PDM)的过程,为企业进一步实现信息系统集成提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周伟  田硕 《延边大学学报》2009,42(5):104-107
虽然金融危机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是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有利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国际生产能力的转移趋势都为国内汽车产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因此,在金融危机面前,我国汽车产业应当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一核心目标,通过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打造产业技术开发平台、提高市场竞争度等措施,加快国内汽车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关键期,装备制造企业转型是产业转型的基础和支撑。文章通过比较研究法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工业强国存在的差距,并重点阐述了装备制造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国家经济形势、产业发展态势和企业现状的分析,得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应走转型之路的结论。最后,文章论述了装备制造企业转型的机理,指出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以及适合企业转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取得显著成绩: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量不断攀升;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不断升级。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续航时间普遍较短;企业盈利出现困难;面临外部竞争压力。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是,加强安全监管,加快更安全可靠的电池研发;加强新能源汽车各方面技术创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汽车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1.
《民法典》的颁行开启了中国法典化的新征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法立法历经初创、深化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立法聚焦领域不同,所呈现的立法特点亦是各异。全面审视中国经济法的立法实践,经济法立法不能有效因应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定位,经济法学研究不能为经济法立法提供充分理论支撑,加之经济法立法的自身局限,经济法立法乃至经济法法典化依然遭遇阻滞。聚焦经济法法典化目标,吸收借鉴《民法典》编纂的成功经验,经济法立法的目标定位和未来走向是:将法典化作为长期奋斗目标,抓住法典化带来的体系化契机,通过强化理论共识、夯实实践基础、厘定相关关系等,切实增强经济法体系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提升湖南装备制造业专利竞争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对象,探讨了湖南省装备制造业的专利竞争力现状,并分析了湖南装备制造业专利竞争力不强的原因。最后,提出湖南装备制造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在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大力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提升湖南装备制造业专利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导产业特征和江苏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根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联效应、比较优势、就业功能和技术密集度等基准建立制造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然后综合多指标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制造业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最终确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为江苏制造业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首要的支柱性产业,占全省工业总体经济的三分之一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和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催促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介绍新工业革命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和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面临的趋势和压力挑战,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定位和基本思路,给出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建议: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主体; 培育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群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快产业信息化和绿色化改造,强化装备制造基础;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服务与生产制造融合发展; 深化政策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专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譬如教材陈旧、实习条件差、实验手段落后、重设计、轻维修等 ,就此针对性地提出了进行教材更新和改革、依托汽车制造业提供实习器具和改进实习手段、利用各种科技手段为教学服务、改革专业方向、培养各层次人才等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于江苏来说,国际制造业基地目标意味着在10年内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3倍。如何实现这一极具挑战性的战略目标呢?大力发展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一个可行的途径。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竞争合作机制,能促使成员企业在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形成高度专业化分工,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和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将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发展空间、地理区位、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江苏省应当重点发展信息、石化、医药、纺织、装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6大制造业集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偿债风险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方面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指出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科技创新是推动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关键,它既可以催生新兴行业,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生产方法,又能通过技术创新的渗透来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结构升级。针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现存的问题,对其进行SWOT分析,构建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模型和拟波士顿矩阵,提出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向“制造基地”转型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 针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国际化活动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国际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其产业创新能力, 而其中研发资金的投入, 是现阶段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可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其国际创新能力:优化R&D投资环境, 吸引来华投资;拓展技术市场,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在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整体上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有提升作用,但细分行业的作用有一定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装备制造业所有分行业竞争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只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促进作用较小。金融业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只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作用为负。科学研究和批发零售业对装备制造业所有行业竞争力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