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两部悲剧中对命运的体认有一个内在的发展过程: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更多显现为一种外在的必然性力量,个体和命运之间是一种紧张关系;在《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中的俄狄浦斯开始转向对自身和城邦命运的内在沉思,最后与悲剧命运达成和解。  相似文献   

2.
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两部悲剧中对命运的体认有一个内在的发展过程: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更多显现为一种外在的必然性力量,个体和命运之间是一种紧张关系;在《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中的俄狄浦斯开始转向对自身和城邦命运的内在沉思,最后与悲剧命运达成和解。  相似文献   

3.
对从索福克勒斯时期到约瑟夫·坎贝尔时期的傲慢进行概述,特别强调对悲剧的深入解释;傲慢,这种长期持续的“对上帝的违抗”在文学中是如何改变的。根据索福克勒斯关于悲剧的观点,对俄狄浦斯作为该剧悲剧主角的一般性解释提出疑问,说明观众在该剧产生时本应知道的内容。从俄狄浦斯和伊俄卡斯特的关系和各种时期的同类著作中反复推出具有启发意义的类比。  相似文献   

4.
俄狄浦斯处在希腊神话的英雄时代,身份是半人半神.他不仅讲我们熟悉的人类语言,也讲着我们不熟悉的神的语言.以往的研究忽视了俄狄浦斯的神语,从而造成对剧作解读的偏差.俄狄浦斯的神语,是剧作本身超自然和仪式因素中最难理解的方面,对它的理解必须回到神话与宗教本身.纵览本剧的批评史,这样的解读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5.
神义论是古希腊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文章探讨了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名著《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中神义论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具体含义,同时指出,这一探讨可以为深入理解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对诗或悲剧的著名批评做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俄狄浦斯半人半神的形象塑造以及俄狄浦斯神话的重新叙述,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在人的理性之上还存在神的或世界的理性,即神性。人类集神性、人性、兽性于一身。神性高于人的理性,兽性低于人的理性,两者都表现为疯狂,因而人、人性是在理性和疯狂之间游移不定的存在,具有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7.
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被尼采、施特劳斯视为哲人,而歌队则被柏拉图与尼采看作是古希腊悲剧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详细解析索福克勒斯忒拜剧中歌队合唱歌所包含的城邦政治生活的神学问题,有助于阐发其作为哲人的根本志趣——塑造各类政治人、立法者与哲人,意欲解决政治危机,设立更好的礼法或政制,以改善城邦的政治品质。这一志趣与尼采带有形而上学意味的悲剧哲学显然不同。索福克勒斯笔下的哲人俄狄浦斯又与柏拉图笔下的哲人苏格拉底有所不同,前者看重必然不完满的政治生活,后者看重并践行以属己爱欲为基础的哲学生活。  相似文献   

8.
理解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就得进入剧作的线索脉络,情节线索恰是人物冲突的充分表现,而人物冲突又构成政治和礼法理解的重要线索.本文试图以索福克勒斯的经典剧作<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为例,分析其中两类王者:君王和僭主的政治和礼法理解,及两类王者的品性,其中包含俄狄浦斯之罪的问题,由此试图探察古希腊悲剧的礼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内法学界对《安提戈涅》的解读大多将之作为自然法思想发端的例证,而忽略了剧本作者索福克勒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创作时的指向与关怀。实质上,女主人公安提戈涅所言高于国王的法并非是自然法,而是神的意志,与自然正义的观念有很大的分别。更重要的是,该剧蕴含着深刻的对人类理性局限和自律可能的反思,反映出人类普遍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古希腊著名悲剧 ,剧中的主人公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 ,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传统评论坚持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结局是由于他性格中带有悲剧性缺陷 ,本文抛弃了这一观点 ,从新的角度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并证明俄狄浦斯王是无罪的  相似文献   

11.
帕索里尼拍摄的《俄狄浦斯王》是影史上唯一一部以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为底本改编而成的电影。但导演却没有遵照古希腊悲剧的精神内核去如实展演,而是任性地改写为自传式的构架,拿来为自己的“弗洛伊德”奠基,并希望能在第三世界中继续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于是《俄狄浦斯王》就成了帕索里尼私人订制的,向世人告解自己精神分析与意识形态的影片。  相似文献   

12.
从反抗命运和人物的追求适得其反两点来看,老船夫与俄狄浦斯的悲剧行动非常相似,这说明《边城》具备了悲剧的基本要素,《边城》的“悲剧说”是有根据的。《俄狄浦斯王》悲剧人物的行动或情节紧凑、激烈,《边城》悲剧人物的行动或情节则委婉平缓,曲尽其意;《边城》不如《俄狄浦斯王》那样能引起巨大的恐惧、强烈的怜悯,产生的是轻微的恐惧、悠长的怜悯;俄狄浦斯属于“灭亡于英雄的特别悲剧者”,老船夫则属于“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俄狄浦斯王》和《边城》是善的悲剧,亦是命运的悲剧,“宿命”意识渗透在两部作品中;《俄狄浦斯王》悲剧处理,浓墨重彩,悲伤惨烈,《边城》的悲剧采用的是低调陈述法,似有似无;《边城》与《俄狄浦斯王》都表现了对命运的矛盾态度--既相信命运和命运的威力,又强调人的坚强毅力和积极的行动。两个作品又一次证明古今东西方作家对命运与人为的矛盾思考不断在延续。  相似文献   

13.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体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认识论水平。剧中对先知的质疑、对实证的寻求都是从依赖秘索思转变到信奉逻各斯的表现。而全剧的主旨在于提醒观众与神相比,凡人命定不幸,其认知必须由对生命的关切来统领。  相似文献   

14.
文学创作是被压抑的愿望的满足。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创作也不例外。无论是从其个人经历或是其剧作中的人物形象,都可看出奥尼尔身上具有显著的俄狄浦斯情结。本文以弗洛伊德主义有关文学的理论为依托,利用心理分析概念如压抑、转移和升华对奥尼尔的俄狄浦斯情结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深刻地挖掘出促使其从事戏剧创作活动的深层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5.
《儿子与情人》这部心理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一种特殊、复杂、畸形的母子之恋.在小说中,展现了一种特殊的情结--"恋母情结".这种情结的形成、表现和产生的根源具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三部影视作品《狮子王》、《王的男人》和《夜宴》是基于弗洛伊德学说对《哈姆莱特》进行的改写,它们由弗洛伊德对哈姆莱特“俄狄浦斯情结”的精神分析式阐释生发而成,旁证了弗洛伊德观点的影响力,并为我们重新考量弗洛伊德的哈姆莱特阐释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