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平之战与赵匡胤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平之战是后周禁军完成新旧更替的关键,赵匡胤在战前进入周世宗幕府,战后结识张永德、晋升殿前都虞候、负责禁军整顿,遂成为当时少壮派军官的领袖,得以迅速崛起。对赵匡胤出任殿前都虞侯的时间、义社十兄弟等有争议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后周末年流传的“点检作天子”谶言的产生与当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有关,是当时有识之士鉴于张永德所任的殿前都点检之职位高权重,对帝位形成了潜在的威胁,因而以谶言的形式向周世宗提出警示,并非赵匡胤集团一手策划、炮制的代周篡权的重大政治阴谋,也不是导致后周颠覆、赵匡胤上台的真正原因。赵匡胤从世宗继位执掌禁军,又参与军队改革,与一批武将联系密切;这批武将对赵匡胤的拥护,是导致后周王朝颠覆、赵匡胤上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弱宋的真相     
正我们嘴中的弱宋,主要源于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战争中的不断失败,即便订立和平条约,也以磕头上贡为代价。宋朝的军力很差吗?至少在北宋前期,这个结论一定是有疑问的。宋朝虽然没有唐朝那么多的名将,但宋朝也不缺乏名将,更可贵的是,宋朝许多文臣武领都是忠义两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满江红》,这些千古诗句激励了后代无数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是诗人誓死捍卫家园的内心写照,宋朝不缺乏舍生取义的臣子。北宋初期,后周世宗建立的强大禁军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根据沈括《梦溪笔谈·辨证一》记载,宋朝前期禁军的战斗力,训练  相似文献   

4.
北宋东京地处平原,无山川可恃,宋王朝遂大力构筑城池,派驻禁军守卫,形成了"前有坚城,后有重兵"的完备的防御体系.宋与辽、西夏民族战争的频发和宋王朝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宋东京防御体系的直接成因.宋东京防御体系的庞大,加重了宋代"冗兵""冗费"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5.
后周武德司的几近瘫痪,是“陈桥兵变”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宋太祖开国后,遂有针对性地从人事调整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同时入手来强化武德司。在以王仁赡、刘知信和王继恩三位亲信执掌武德司的同时,又将相当数量的精兵隶属武德司,以专司皇宫警卫,并显著增强由宦官为主导的武德司的伺察、特务职能,从而有力地保证了皇帝对禁军的绝对控制。  相似文献   

6.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原是后周的一员裨将,起家什伍,文化水平不高,更缺少夺取封建政权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经验,但公元九六○年,他同赵普、赵光义等人却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形式,一举颠覆了五代最后的一个政权——后周政权,创建了新宋王朝。接着,又从军事、政治、经济方面采取种种措施,强化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革除了五代以来的弊政,结束了延续二百余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基本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为宋王朝以后的三百多年统治奠定了根基,给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经济、文化方面获得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造成了“年谷丰登,人物繁盛”的政治局面。赵匡胤等人的这些功绩,元人撰修《宋史》时,曾作过很高的评价。认为,就“声  相似文献   

7.
唐代游侠与禁军有密切关系 ,或有禁军任侠者 ,或有游侠从军者。唐诗对游侠禁军这一特殊人群作了全面反映。其中既有对其生活方式的羡慕 ,也不乏对其不法行为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僧籍制度,肇始于东晋时期,到南北朝已臻完备,在隋唐时期进一步强化,后历宋、元、明三代,直至清代前期废止。关于南北朝隋唐五代的僧籍制度,笔者已有专文论述(见《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本文将着重探讨宋、元、明、清时期僧籍制度发展、废止的情况。一有宋一代,佛教势力大体处于一个相对维持的状态。后周世宋在北方境内大举禁佛,释教受到一定抑制。但是代周而立的北宋政府改变了后周的抑佛政策,转而保护佛教,以期获得社会集团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宋朝与辽朝、西夏毗邻的西北边区,形势多变,战事纷起,成为北宋外忧的一个焦点。为了战守需要,宋王朝在这一带边区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少数民族军队“蕃兵”。北宋后期,蕃兵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蕃兵“汉法”管理的程度日益提高,使得蕃兵最终成为与禁军、厢兵、乡兵并列的宋代四大兵种之一,对维护宋朝西北边区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如此完备的边族兵制,是宋以前的中原统治王朝中所不曾有过的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06,(22):37-37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李后主为抵抗强国后周.喜欢使用离间计.并派遣使者送给后周大将赵匡胤三千两白银,并附拉拢书信一封。孰知赵匡胤不为所动。将书信及白银悉数上交后周世宗。同样的.某次后周使者曹彬奉命给吴越国这些兵器.送完后曹彬即起程返国,为的是不愿接受吴越国的招待馈赠,但是吴越国官员还是追上了曹彬.并给了他大批的金银珠宝。曹彬说:“我如果坚决不接受.将可能被人误解我是借吴越人之名来沽名钓誉.而且也会贬抑朝延的器度……”于是他全部收下.但之后也是全数上交朝廷,自己一点也没留。  相似文献   

11.
以往词学界虽然认定赵长卿是宗室词人,却未详其世系。根据明代王玺、程三省万历14年(1586)刊本《南丰县志》和清代卢嵩、朱若炬乾隆30年(1765)刊本《南丰县志》考证:赵长卿名师拱,秦王赵德芳一系,太祖八世孙。  相似文献   

12.
以北狩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风格有所变化。前期词歌颂升平,有皇家气派;后期词抒写亡情怀,仍不失皇家气派。但是后期词数量太少,其后期只有两首词,而且徽宗到金国后与金主攀亲,他的思想观念由此又发生了第二次转变,因此宋徽宗词在宋代词坛难成大家,但是皇家气派也使其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赏石文化内容丰富且历史悠久。赏石文化就是积淀在赏石中的文化现象 ,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统一的系统。自汉代在宫苑中已有赏石叠置 ,到南朝山水文化繁荣 ,经隋唐尤其是宋代以来赏石经历代王朝收藏、搬运、配置 ,至清乾隆时期 ,皇家赏石文化随宫苑变迁而消长流变 ,达到极高水平。这一流变脉络值得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曾布根究市易务违法案引发了北宋新党内部的第一次分裂。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冲突这一角度来剖析根究市易务违法案,宋神宗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曾布之所为,很大部分是在迎合宋神宗的意愿。而根究市易务违法案作为新党内部的第一次公开分裂,充分暴露了新党内部的固有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北宋李觏所著《周礼致太平论》中的《内治》七篇,集中就《周礼》有关宫室职官及其职掌内容展开议论,从而引出李觏对历史上的帝王生活、宫廷政治及后妃伦理,乃至民间百姓的家庭伦理等方面的见解。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为历史的记忆与后妃之德、宫禁制度复古主义的诉求、后妃之教与后宫生活的禁忌、后妃的礼仪角色、皇亲国戚之女的伦理规范、昏礼的意义等几个方面,既可见李觏从传统儒家的"齐家"思想出发,结合历史上成败得失的经验与教训,阐明和发挥"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和"家不齐则国不治"之道理的思想倾向,也可见李觏对礼学经典诠释的别样风格。字的训解有误。从甲骨、金文字形和相关的字音材料来看,它的正确训释应为“  相似文献   

16.
北宋皇帝丧葬礼仪的主体是儒家传统丧葬礼仪,其绝大多数仪式见诸《周礼》、《仪礼》、《礼记》,还有一部分是源于这“三礼”或前代丧葬礼仪,只有极少数仪式源于佛教、阴阳五行学说及道教。北宋皇帝丧葬礼仪对北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海李氏家族始祖李之兰祖籍中国南宋,为南宋抗金将领岳飞之子岳霆后裔。其先祖为躲避灾祸而投奔金朝,融入女真族,后迁居朝鲜半岛东北部青海地面(今朝鲜咸镜南道青海郡)。高丽末期,李之兰率领所部女真族人归附高丽王朝,后跟随李成桂南征北战,抗击倭寇,平定内乱,安抚女真,稳定边疆,为朝鲜王朝的建立和巩固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为朝鲜民族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而李之兰之后裔,历经朝鲜王朝五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渐接受朝鲜民族的文化习俗,最终融入朝鲜民族,成为朝鲜民族的一员。  相似文献   

18.
林伯桐是晚清岭南地区知名学者之一,但是历来学术界对其研究不多。其思想介于汉学与宋学之间,治学主张实事求是、提倡"道一"观,对于汉学和宋学的分歧提出了平议汉宋的思想主张,在考据、义理、文辞、学问诸多问题上都给出了贴近其时代的客观评价,反映了当时学术界的基本概况,对于其同乡后学陈澧发扬汉宋兼采思想提供了思想基础,因此林伯桐是岭南汉宋兼采思想承先启后式的重要学者,学界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矢志抗元、以身殉国的南宋朝臣文天祥 ,之所以亦能在元人的“道德法庭”中被列为仁人志士的伟人之列 ,乃是由于其叙事本体充满了以“正气未亡人未息”为精神支柱的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20.
南宋中后期山水画出现供游赏的景象和表现歌舞湖山、尽情享受的思想,不能完全指向南宋统治者偏安不思振作。这种情景在北宋后期业已出现,是北宋后期至南宋社会变动的反映,也是以权臣为代表的官僚大地主集团的生活写照。南宋中后期,这种生活更趋细腻和精致。山水画是所谓"君子"喜好,即专属士大夫所钟爱,园林别业又是士大夫们的生活场所。士大夫们不仅希望将"君子"喜好山水尽置于园景中,而且希望通过绘画将第一自然的原生状态的山水,转变为第二自然的审美状态的山水。由此山水画的意境与园林别业的意境被绾结在一起。兼工山水画的士大夫,他们笔下的山水画是其园林别业的"记忆"或"写意"。画院画工虽然一般多是没有文化的伎艺人,但能留其名的山水画家则多出自士大夫阶层,他们与官僚士大夫过从甚密,他们笔下的山水画,或是园林别业的"写实",或从园林别墅的四至景色得到灵感乃至创作出江山如此多娇的图画。南宋官僚士大夫的园林别业因人工迭山凿池而形成诸多特色,对山水画风格的演变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