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统战方针与东北军在山东抗战张梅玲七七事变,举国同仇敌汽,奋起抗战。东北军被蒋介石分别调遣于一、二、三、五战区作战。其中,在山东抗战的东北军,先是51军和57军一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继之,于学忠任苏鲁战区总司令率东北军2万余人入鲁作战。由于我党实施... 相似文献
2.
3.
东北军海军是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现代海军之一。它从无到有,最后发展成为一支包括江防、海防、水上航空、陆战队、军事教育以及各种后勤支援在内的特种部队,是张作霖、张学良借以统治东北以至华北的重要军事力量。弄清它的由来与发展及其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于研究我国现代军事史、战争史、和海军发展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屐的西安事变,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关系。张学良将军率领的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遭到了蒋介石的嫉恨,东调改编(实为缩编)于先,抗占中削弱消灭于后。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又把仅存的一些东北军部队全部投入内战战场。但是,中共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战场上,与东北军密切合作,帮助东北坚持进步,坚持团结。坚持抗战,使东北军实践了张学良将军的夙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6.
韩国光复军是韩国临时政府领导的一支活动在二战亚洲战场的韩国民族武装抗日力量。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作为韩国光复军的主要军事统帅机关,在干训、征募、宣传、编制调整、国际军事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为二战对日作战的胜利及韩国独立复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筹划从苏联手中接收东北,并作了一定的行政与军事准备与部署,但蒋介石等官员囿于私心自用,在人员任命上用人不当,军事部署上没有灵活调整,各种政策不能根据形势的发展而改变,结果恶化了中苏关系,使中苏的东北接收谈判障碍重重.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以后,整个世界呈现出和平、民主的潮流.经过多年战乱,中国人民渴望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这种心情,对经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14年的东北人民来讲,尤为迫切.但是国内形势的发展,恰恰与人民的愿望背道而驰.国民党蒋介石为独霸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挑起内战,把历经长期战患的中国人民推向灾难和死亡的绝境,东北人民再次遭到战争的洗礼.关于国民党下定决心坚守东北的原因,史学界普遍认为主要是因为东北异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出于政治、外交、军事的需要,以及蒋介石对自己实力估计过高,这诸多因素最后促使国民党下定决心坚守东北,这是国民党维持统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东北十四年抗战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抗战初起 ,中国共产党支持、参与民众自发的义勇军抗战 ,并组织义勇军队伍。在大规模的义勇军抗战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东北抗日联军 ,在日伪残酷的殖民统治下 ,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 ,坚持抗战。 1 940年后 ,为保存实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越境到前苏联远东地区整训 ,同时抗联小部队一直在东北抗日战场上活动 ,为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东北救亡总会(简称“东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它是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声浪中,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建立的。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它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阶层人民特别是东北同胞,共同进行了光复东北的抗日救亡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争取东北军联共抗日方面的作用陈肖沫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之所以能够走上联共抗日道路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因素诸多,其中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以及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对其的争取应是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直接领导这项工作的毛泽东在争取东北...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桂系和东北军是南北两大实力派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国民党派系关系的一个方面。剖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化国民党史和民国史研究,都会有所裨益。本文试对此作一粗浅的评述,不当之处,尚祈指正。1925年,新桂系从旧桂系中分离出来,投向革命,成为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一支军事力 相似文献
13.
1945年,国民党看到日本失败的大局已定,便积极筹划日本战败后对敌占区的“接收”,重建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其中,对东北的“接收”,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流亡关内的东北军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展以"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的东北救亡运动.它不仅参与、策划"逼蒋抗日",为全国抗战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而且还作为一支生力军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支持抗战,推动国共合作,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刘湘率军出川抗战经过及其作用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湘率军出川抗战经过及其作用和影响温贤美抗日战争初期,在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杨言要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严重局势下,刘湘毅然请缨抗战,抱病率师出征。虽然“出身未捷身先死”,但他力主抗战并率师出征的精神和行动,对推动全国掀起抗战热潮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以地域为坐标检索新时期文学时,就会发现西部文学、京味小说、齐鲁文学、海派小说、港台文学等等不一而足,真是异彩纷呈,别有洞天。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地域文学的板块中得到了由宏观到微观的丰富多彩的生动展示,无不使人领略到五千年华夏文明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举起抗战大旗,提出一系列指导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正确理论、主张,为抗日军民长期艰苦的抗战实践指明了方向。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失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中国由此也成为一个不能完全掌握自己发展命运的国家。外来的影响、压力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大,尽管这种影响、压力具有很强的掠夺色彩,是强加的…… 相似文献
19.
20.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的内部矛盾——二·二事件的前因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2月2日,东北军“少壮派”孙铭九、何镜华等以突袭的方式,枪杀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并同时处死西北“剿总”参谋处处长徐方、交通处处长董斌、交通处副处长宋学礼等人,一时造成西安城内的紧张局面。这就是“二·二事件。”“二·二事件”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