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权或人道主义历来就是西方资产阶级所标榜的华丽辞藻,它在冷战结束以后更是成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武器,它们总是以“人权”为借口,大打人权牌,搞人权外交,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破坏别国主权,践踏人权,显露出当今西方资产阶级在人权问题上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特征。本文仅就当今西方资产阶级在人权问题上的理论来源、行为变化和实质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西方资产阶级堕落的人权理论 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家提出“人权”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和口号,取得了反对封建主义的胜利,使资产阶级上升为社会的统治阶级。随着资产阶…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空工业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持续了近三个月。每天电视上看到,各种飞机想什么时候飞就什么时候飞,想炸哪里就炸哪里,如入无人之境。科索沃战争至少从一个侧面证明,一国要求强,或一国不挨打、或一国能在挨打中反击,有没有先进飞机甚为关键。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国民收入翻了两番。科索沃危机给中国提出的问题是:是否同时“翻”出了一个强大的航空制造产业?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一个国家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买到飞机。中国民航的波音、空中客车即是如此,一步到位现代化,而没有按研制开发生产程序从头走一遍。但是,长期如此,买得越多…  相似文献   

3.
1999年美国及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使许多主权国家从冷战后产牛的“化剑为犁”的幻想中清醒过来:首要的国家安全仍然是“没有军事威胁或保护国家不受外来颠覆和袭击”,以生存为目的的军事安全仍应是主权国家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那么新世纪中国军事安全的国际形势及其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重新界定美国国家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索沃后的混乱北约在科索沃的军事干涉戏剧性地提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在当今的世界上,美国应如何界定其利益?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对国外的关注有什么极限?在信息时代,还能以传统的方式界定利益吗?“国家利益”常被用于描述(describe)和规定(prescrib?..  相似文献   

5.
二战以后,人权问题已经明确地进入了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人权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促进人权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但是,"人道主义干涉"也正是在"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理论的基础上又演化出来的一种理论。但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说它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思潮和国际关系实践。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国家利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只有政治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全球化才有意义我认为,目前的时代不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而是以和平发展的愿望为主题的时代。但要谈和平与发展,不能只用人们的善良愿望为尺度,而应以事实为依据;我们只能从具体问题中说什么是真理。科索沃战争之初,过惯长期和平生活的南斯拉夫人已不知战争为何物,一人戴一个靶星,站在桥头上,都是知识分子。他们认为西方讲人权,不会真打你,后来就没人出来了,因为他们看到打来的导弹是真的。所以我们要从具体问题而不是从人的善良愿望中谈真理,谈和平与发展问题。美国并不反对中国发展,但…  相似文献   

7.
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地区在后冷战时代又一次成为欧洲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随政治剧变面蔓延于东欧的民族主义幽灵使这一地区旧体制下的所有多民族联邦国家都发生了解体过程,但捷克与斯洛伐克实现了友好的“协议离婚”;民族、文化组成最复杂、旧仇宿怨也最多的苏联在基本上和平解体后还留下了“独联体”这一协作关系,这在历史上超大型集权帝国的“善后”中是仅有的一例。与此相反,前南斯拉夫解体的每一步都充满暴力,且血腥味越来越浓:斯洛文尼亚独立打了十余天,死亡62人;克罗地亚独立打了九个月,死亡与失踪逾2万(还不计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经常打着人权的旗号,肆意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事务,藐视他国的主权。人权和国家主权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人权问题说到底是属于一个国家主权范围的事”这一问题呢?首先,人权问题是从属于一个国家主权的内政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权基本上是一个国内法的概念,只是作为一个法律原则和公民权利被规定在一定国家的宪法、民法或其他法律之中。二战以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常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了北京;1999年,八国集团威迫南斯拉夫签订城下之盟,实施了对科索沃的军事占领。两个“八国”的主要成员大体上没有变化,给人以一个世纪以来世界格局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的感觉。近来常常把“大国”二字挂在嘴上?..  相似文献   

10.
张文木在《科索沃战争与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载《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3期)一文中说:现在人们常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事实上,自80年代开始的历史留给中国的和平与发展的“机会”在本世纪末北约抛开联合国单方面对南斯拉夫的大规模打击中正在结束。...  相似文献   

11.
在中美博弈日益激烈、国际秩序和格局不断重组的当下,欧盟作为国际行为体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对自身安全秩序的“维护”能力、在全球范围内的“自主”能力不断受到挑战。欧盟为了提升在大国博弈间的竞争力,“主权欧洲”成为解决欧洲一切矛盾和争议的良方。然而,“主权欧洲”的实现过程无可避免存在欧盟层面与各成员国层面主权矛盾,在各成员国自主意识强盛的现状中,其实现本身是个不确定事件。运用演化博弈论,基于外资审查新框架与“主权欧洲”所属关系,在外资审查新框架基础上,建立欧委会与被投资成员国双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外资审查新框架顺利执行概率以分析“主权欧洲”实现概率,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欧委会政策导向,进而分析这种形势下中欧关系走向,为我国对欧政策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可能是世间少有的不购置专用座车的国家元首之一。南斯拉夫游击队在“二战“中缴获了一辆“豪尔赫”951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引入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分析与讨论,从主权性,收益性,规模性,外币敞口和不透明性五个特性对主权财富基金进行了说明,并根据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来源不同,即从资源型收入和商品型收入两个方面来论述了不同国家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周欣 《决策与信息》2010,(7):181-182
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宣布,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希腊主权信用级别在过去10年中首次跌落到A级以下。受消息影响,全球股市应声下跌,欧元对美元比价大幅下滑。希腊主权信用危机有可能因小事件而引起大波澜。  相似文献   

15.
从迪拜主权债务危机到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及现在西班牙、意大利主权债务危机,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主权债务危机成为当代金融危机的发展新趋势。本文分析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主权债务情况以及发生危机的可能性,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呈转性公文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始终存在着诸多难点、疑点和盲点。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难点”即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疑点”即存疑的地方,不太明了的地方;“盲点”即认识不到的或被忽略的地方。呈转性公文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上呈转性公文应否包括呈转性请示,实践中应否继续使用呈转性请示;二是呈转性意见应如何规范使用,可否完全取代呈转性报告。  相似文献   

17.
叶青 《决策》2010,(7):93-93
从2007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伴随着金融危机,欧洲出现“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8.
进入90年代以来,一些风头正健的青年学人热衷于议论现代性的危机,鼓吹“后现代”、“后殖民”理论。他们一方面宣布人权、自由是“现代性所创造的”“虚幻的”“拯救意识”和“臣属的”“普遍性”话语,一方面又对同属于现代性话语的“民主”进行了“挪用”,大谈所谓“经济民主”和“文化民主”,例如崔之元在《读书》和住十一世纪》上发表了多篇有关“经济民主”的文章,又如张颐武在《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春夏季卷)宣称“一种新的文化民主……业已崛起”,但是对于政治民主的议论却甚为寂寥。这是一种值得人们深思的学术现象。…  相似文献   

19.
15年前发生的“8·19”事件,是一些苏联高层领导人在党和国家处于全面危机的时刻,为保全社会主义的联盟国家所做的一次果断行动,它的失败最终导致了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本文着重总结了这一事件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海政策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与现状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1]20世纪70年代前,除个别国家(如南越、菲律宾)对西沙、南沙提出过非法的主权要求外,基本不存在什么“南海问题”。中国对南海诸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拥有的主权是得到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承认的。如后来侵占南沙岛礁最多的越南,1974年以前,从官方声明到地图、教科书都承认南海诸岛归属中国。[2]“南海问题”的突显始于20世纪70年代,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