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8年"五月风暴"后,阿尔都塞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批判。他深入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首次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包括宗教的、家庭的、法律的、政治的、工会的、传播的、文化的等多种类型。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意识形态传播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还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阿尔都塞与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都塞在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的过程中,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进而探究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齐泽克借鉴拉康的“镜像”理论,探讨了意识形态的想象功能,揭示了“意识形态幻象”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关系,对阿尔都塞的理论作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阿尔都塞与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新研究路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21,(2):183-190
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论再生产》中,阿尔都塞提出了著名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这是他从社会再生产这一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意识形态问题后凝炼出来的。他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国家理论的深入分析,给我们留下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更重要的是留下了独特的研究方法:从经济学视角思考哲学问题。时至今日,它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理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4.
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理论唯物化,他试图把意识形态从意识哲学的论域中解放出来,使得意识形态独立于社会统一体,成为社会结构中的独立要素。他把马克思语境中作为政治口号的"意识形态"提升为具有本体论意义的物质存在,意识形态从观念批判走向政治行动,意识形态被看作国家机器的实践效应,再生产出政治权力批判话语。但是,阿尔都塞并没有把意识形态泛化为包括拜物教理论在内的一切批判话语,而是同国家统治联系在一起,并强调意识形态统治的阶级性。他不仅仅反对自卢卡奇以来的人本学马克思主义,更拒绝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同时与朗西埃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唯物化终结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文化批判思路,重新改造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但他没有解决意识形态唯物化所暴露出来的政治实践与哲学理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吸取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运用精神分析学说,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家庭、教育、教会这三种最常见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揭露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实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6.
对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一直存在多种解读,其中有很多富有争议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一种对"意识形态"概念作层次解读的思路,将意识形态理论层解为:意识形态一般、具体历史形式的意识形态,后者又呈现为实践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是具体历史形式的意识形态在国家中的运作机制;基于此,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与意识形态时期的断裂以及意识形态的超越性等问题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普兰查斯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受到老师阿尔都塞的极大影响。他对阿尔都塞思想的继承表现在沿用有关理论概念及采纳结构主义的阅读方法等几个方面,他对阿尔都塞思想的批判集中在阶级、意识形态及国家机器等几个方面。正是通过这种批判与继承,普兰查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结构主义的国家理论和阶级理论。  相似文献   

8.
凌新 《江汉论坛》2007,1(12):47-50
在《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中,阿尔都塞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彻底地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决裂,抛弃了作为人道主义理论基础的"人"、"主体"等哲学人本学概念.然而,当他后期(1968年后)对"历史是一个无主体的过程",以及意识形态镜像理论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这些当初被他放弃的概念又重新回到他的理论中来.而此时阿尔都塞对"人"和"主体"概念的探讨是建立在他对"人的本质"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因而对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离开了传统的研究框架,提出了一种描述性的意识形态理论,提出意识形态与真/假无关、意识形态是主体性的中介等一系列挑战性的命题。但是他的理论也存在个体/主体位置在其中过于灰暗,具有浓重的悲观主义、理论主义倾向等问题。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则是阿尔都塞理论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同时针对阿氏理论当中的不足,极其强调个体/主体的能动作用,重视阶级性,把阿尔都塞描述性的意识形态理论拉回现实;更重要的是,他使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从关注与主体的关系转到关注与身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郭咔咔  尚明慧 《理论界》2022,(11):15-21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大体上可以通过四维向度来把握:首先,在意识形态生成逻辑和现实境遇层面,以人道主义批判为起点,围绕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哲学人道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人道主义的批判而展开。其次,在意识形态的本质规定层面,以再生产为基本视域,包括生产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再次,在意识形态的作用机制层面,以个体主体化为核心,从意识形态特征深入意识形态功能。最后,在意识形态的超越层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最终旨趣和落脚点,从阶级斗争和政党的作用进而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越价值。  相似文献   

11.
“保卫马克思”是阿尔都塞理论初衷。阿尔都塞立足《资本论》研究,聚焦“意识形态”问题,采用征候阅读法来理论地保卫马克思,捍卫马克思思想关于社会历史构成的“科学逻辑”。阿尔都塞冲撞意识形态界限的努力把意识形态的隐匿性、封闭性、统治性显现出来,从而为穿过意识形态幻象提供了理论前提。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维度探讨“个人消失”难题,是对马克思“个人被抽象统治”现代性问题的深入延展,但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精神分析”问题是从根本上错失了马克思的“解放逻辑”。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的成败启示我们要妥善处理形而上学批判和后形而上学希望的辩证关系,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的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12.
阿尔都塞从结构主义出发,将意识形态定义为非科学,而马克思主义则是与之相对立的科学。阿尔都塞还注意到了与社会实践、物质相关的意识形态,把它与纯理论的意识形态区分开来。但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混合,这就难以避免其理论中的自相矛盾。最后,阿尔都塞陷入了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又是意识形态的理论困境,走向早期理论的反面,得出了意识形态不可能超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陈然兴 《理论界》2010,(4):102-104
通过对"阿尔都塞式效应"的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伊格尔顿、沃伦、萨莫斯等人指出,意识形态话语有其本质上的叙事性,意识形态把个体插入叙事结构中,将其质询为表面上的无矛盾的主体,掩盖主体在认知上的条件性,制造出自由主体的幻觉,从而使个体自愿地成为意识形态再生产的代理主体。对意识形态叙事维度的揭示,为叙事的意识形态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独树一帜地建立了一种意识形态学说,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一文中,阿尔都塞阐明的意识形态具有非强制性的、永恒性的、主体性的主要观点,在本文中作者详细分析了阿尔都塞的论述,并阐发了各个特点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5.
张一兵 《学术研究》2002,(12):54-61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学说。他在马克思和曼海姆的基础上,明确指认了意识形态在社会存在中的实存方式,即社会无意识的想象体系。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自身是无历史的,但是它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依存现象却是永远存在的。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机器,成为统治者合法统治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2016,(2)
阿尔都塞在晚期著作《相遇的哲学:晚期作品集,1978-1987》中,解读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幻象性,进而把意识哲学论域指认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绝对界限";阿尔都塞通过翻转意识形态视域界定,在对拉康精神分析、葛兰西文化霸权等理论的充分接纳和推进的基础上,推进了其意识形态理论的唯物化阐释,试图解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伪造并恢复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新"问题式"。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逻辑扩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视域探讨,但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种理论偏执。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思想是拉克劳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克劳在其早期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政治与意识形态》中,整合、继承和发展了普兰查斯的意识形态要素学说、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从而形成了自己以"接合"为核心的非还原论的意识形态思想。拉克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质疑阶级还原论。他的意识形态思想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当代现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新颖而极具价值的研究思路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国家自主性概念及其当代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恩格斯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国家与统治阶级以及官僚与社会的关系上分别强调了国家的相对自主性 ,阐明了这种自主性存在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限度 ,从而赋予这一概念以丰富的内涵。我们今天“发现”、“建构”马克思主义国家自主性概念 ,必须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给予最优先的注意。但是 ,进行这样的工作 ,又不能满足于只是一味地从原著中辨认与寻找 ,这里的“马克思主义” ,必然是被大大扩展了的。在经典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基础上 ,考察葛兰西、阿尔都塞、普兰查斯、密里本德、列菲弗尔、哈贝马斯和奥菲等马克思的后人们的理论创造 ,既是研究马克思国家理论的题中之义 ,也为我们发展马克思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9.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新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主要探讨 20世纪 70年代中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着重考察了他关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意识形态把个体作为臣民质询”“意识形态没有历史” 等观念,阐明了这些新观念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它有指称"虚假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双重内涵.早期卢卡奇与法兰克福学派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虚假意识"的内涵,提出了社会批判理论,完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而阿尔都塞、齐泽克与詹明信则继承并发挥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的内涵,着力于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关系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完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存在论转向.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应该是科学性、存在性与革命性的内在统一,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程度不同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但由于缺乏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宏观把握和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系统研究,因而他们无法完成意识形态批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