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哲学思潮,存在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危机的产物,它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有"新《儒林外史》"之称并蜚声中外文坛的长篇小说《围城》,则以寓言漫画的方式,表现了现代文明的缺失及其人生的虚无与荒诞。在此基础上,钱钟书进一步强调了一种不畏终极的虚无与荒诞而进行自我肯定的存在勇气,这与鲁迅所倡导的"绝望的抗争"的人生态度,与冯至所倡导的"正当的死生""正当的为人"的人生态度,可谓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
庄周与萨特,对人的存在意识与存在方式都曾进行了痛苦而深刻的思考:关于个体孤独、绝对自由、悲观而乐观等命题,都曾是二者为命途多舛的人类生命所作的无奈而悲凉的存在选择,让我们看到东西方哲学家在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人生过程中观念思维超越时空的交互与相通。  相似文献   

3.
运用个体心理学的方法解读鲁迅小说《高老夫子》,认为高老夫子形象并非通常所谓无耻之徒、投机骗子所能概括,他其实是一个自卑症患者。像阿Q、孔乙己等人一样,高老夫子在鲁迅笔下不是单纯的讽刺对象,在他可笑的行为背后,隐含着可怜的生存处境。鲁迅对高老夫子因自卑而退缩,又以看似胜利者的姿态掩饰自卑心理的揭示,既是对人生隐秘心理的深刻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童年期不当教育给人成年后造成的阴影所进行的反思,因而这一人物就具有更丰富的人生意涵。  相似文献   

4.
庄周与萨特,对人的存在意识与存在方式都曾进行了痛苦而深刻的思考:关于个体孤独、绝对自由、悲观而乐观等命题,都曾是二者为命途多舛的人类生命所作的无奈而悲凉的存在选择,让我们看到东西方哲学家在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人生过程中观念思维超越时空的交互与相通。  相似文献   

5.
西美尔把生命理解为不断超越自身的运动,在哲学上实现了深刻的变革,但他所理解的生命依然是以主体为核心的意识生命,他对时间和历史的理解也是不彻底的;西美尔为以恰当的语言和方法来理解变动不居的实际生活提供了方案,但他并未完全突破生命自身是无形式的这一偏见,故而找不到从生命自身来把握生命之流的恰当方法;西美尔从整体意义的角度来理解世界,为后来的哲学家们理解人与世界之间的关联机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他把意识看作生命的本质,所以他的这一思想也不可避免地落入了理论姿态的窠臼;西美尔试图突显个体生命的整体性和动荡不安性,吁求个体生命能够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但他却没有走出心理学的分析套路。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的生命意识 ,是他人生观的核心和作品诗意所在 ,构成其全部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底蕴。海明威的一生 ,是深刻体验生命悲剧性的一生 ,也是致力于对生命悲剧性的克服、反抗的一生。海明威的生命意识包括人生悲剧观和英雄主义两个方面 ,体现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理解和生存方式的探求。他的心灵承载了人类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冲突和根本悖论。他以自己的生命和创作 ,验证了人类的超越精神和自由意志 ,为现代西方人在理想缺位、精神空虚的时代 ,指示一条不背弃崇高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7.
尼采站在反对基督教和自柏拉图以来的欧洲哲学传统的立场上,反对信仰永恒的上帝,以永恒回归对终末提出说明。他认为在人生的回归中,后来的生命与已有过的生命在内容上一致,是已有过的生命的完全重复,再来的生命不是一种新生命或更好的生命或相同的生命,而是这一致而同己的生命的重新再来。他重视人本身的价值,以权力意志肯定“我能”而否定“顺从上帝”,以永恒回归强调生命的独特性,以彻底的虚无激励人追求成为生命的强者,从而揭开人生真相。  相似文献   

8.
王小波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上的一个独异的存在,他以一个纯粹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身份,深刻地揭示了无智无性无趣这一中国人的尴尬处境,指出权力是导致中国人主体性丧失的根本原因,并充分高扬人的主体性,在一个"他们"的世界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英勇的反抗.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学自《荷马史诗》“夺回”海伦始,至《亚瑟王传奇》中“寻找”圣杯的情节。再到《巨人传》“寻求”神瓶的启示。昭示出西方人的不安于自然状态。总被追寻某种最好东西的企望所驱动的不安心态:自莎士比亚以后,“追寻”主题内化为对某种生命本质、人生理想的追思渴望(不必再踏遍外部世界上寻宝),以及这种渴求在种种限制、障碍中遭扼止被毁灭的悲剧过程。《少年维特之烦恼》为什么会成为德国第一本有世界影响的小说?它描写维特到生机盎然的自然界、淳朴的农民、童稚的心灵和真纯的爱情中才得舒展身心,在这些都丧失后,他的生命也结束了。  相似文献   

10.
《我爱比尔》讲述的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浪潮中第一世界的男性与第三世界女性之间的故事。第三世界女性极力向第一世界谄媚,他们趋同于西方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然而,西方优越论意识则使他们视第三世界为劣等民族,极力排斥第三世界的人。即便如此,西方人却仍不由自主地被笼罩着神秘光环的东方文化所吸引。第一世界人的优越感、第三世界人的自贬意识让他们都忽视了"他者"的存在,忽视了民族个性的存在。其实,无论是第一世界还是第三世界,他们都需要依附"他者"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对生命的理解及其态度构成了人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最基本的价值准则。陆文夫颇有特色的"小巷文学",善于从历史变迁的角度考察生活,直面现实人生,关注中下层市民的生存和命运,从文化反思的层面揭示"小巷"人物生存境况和人生悲喜的复杂意蕴,对生命的关切中显现作家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学划时代的开拓者,积极引进和移植了西方现代哲学和现代派文学.鲁迅作品中"佯狂"的生命群像,以不拘一格的生命方式,表现出对现实的批判、怀疑、否定和破坏,带有浓烈的尼采式的"超人"印迹.而"向死而在"的生命群像,则体现出人只有面临死亡,才能最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存在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鲁迅的生命群像凝聚着深刻的唤醒意识与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指出:“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就现实的个人来说,当他开始考虑人生使命、确定人生理想、选择人生道路,即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作为思考的对象时,他便开始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并在后来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中自觉地展现人生意义。一人生,简言之,就是个人以生命存在为基础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人生涉及人的学习、工作、交往、婚姻等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4.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他们的诗歌塑造出不同的文革记忆。在对历史的价值判断上主要表现为他审意识和自审意识。在具体诗歌中主要体现为主控诉主题和寻找主题的不同;而使命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差异则是这种不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就业压力大,情感挫折、人际关系不和谐等突出问题,使大学生要直接面对众多人生的考验.事实上,经常都有大学生自杀或杀人的报道见诸报端,尤其让人深思的是很多大学生(研究生)本身就是学习心理学或生命科学的,也会走向不归路.为什么这些"天之骄子"却承受着这么多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呢?这已表明现代教育必须关注生命教育,而迫切需要的生命教育一直被严重忽视,不少高校教师连生命教育这个名词都没听过,更让人心痛的是许多高校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心理咨询的教师缺乏生命意识,缺少生命关怀,总认为大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是由于各种心理原因而引发的.其实不然,从对学生的调查和反馈的资料来看,大学生不和谐的人生状态,包括不正确的人生观、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身心失调以及精神信仰的缺失等,才是出现许多校园悲剧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实现大学生的人生和谐,最为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大力开展以和谐人生为主题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海洋"作为一个承载着现代意识、世界想象和生命觉悟的特殊意象大量涌入中国文学,深刻改变了现代中国人的文化想象和世界认识,持续生发出一种新的生命气质和文化精神。在"五四"文学的海洋书写中,海洋成为现代理想灌注的新自然,成为凝结着世界图景崭新体验的异时空,其中洋溢着自我生命表达的"动"的精神。而对这现代文明转型中生发的海洋精神的深层读解,却长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缺。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生命即创作,创作即生命"言说着一个孤独而倔强的生命个体灵魂的自我求证。他以独特的"审查世界"的方式审视人类的真实生存境况,包括自我的存在、犹太人的存在乃至人类的存在;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自我及人类存在的荒诞感、孤独感、恐惧感、负罪感及无归宿感,言说着西方现代人"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甲为什么要提出感觉语言?它的重要往何在?乙海德格尔说过,人“充满芳绩,然而诗意地安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是人生的重要方面.什么是诗意的?我认为指的就是艺术化的人生,通常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化因素体现在(一)人类创作的文学艺术中;(二)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三)生命内在的情绪中,忽视了语言的艺术性体验.而语言是我们生活所依赖的必不可少的存在,它对我们的影响是深刻的.语言不仅作为一种存在环绕在我们周围,而且作为其地存在如自然、社会、文化。心理的表达媒介起着中介桥梁作用,其地存在通过语言被我们理解…  相似文献   

19.
彭浩 《社区》2011,(21):10-11
正如我们无法仅靠一枚盘花纽扣想象出整件旗袍一样.文物建筑一旦失去了原来的环境。就丧失了它应有的神韵。为什么不能在规划中让出一些空间.或置换其他区域的土地。为文物保留一些原生态的环境呢?  相似文献   

20.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山鼻祖卢卡奇,其物化理论主要体现在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物化,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被客体化、对象化,从而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种物化现象在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的悲剧>中的克莱德由于受拜金主义生活方式的腐蚀,以及内在个人私欲的驱使,其与他人的关系完全成了物与物的关系,完全丧失了自身价值,以致于酿成最终的悲剧.小说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腐朽以及美国生活方式的糜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