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进化心理学到心理基因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学术论坛》2007,30(11):25-28
进化心理学认为,生物的心理素质、心理能力与生物机体同样经历着进化的历史过程.组织心理活动的功能模块的成长进化受遗传控制,揭开了研究心理组织性演化的序幕.生物学基因论的心理学类比、进化心理学的高层次提升,引导出心理学层次的自组织信息--心理基因.心理基因论主张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两大信息系统;心理基因以先天基因为起点,通过不断整合外来信息和心理活动信息而形成,具有继承性、决定性、稳定性、变异性.计算机程序软件是心理基因的技术模拟,脑电渡的精密检测将有希望破解心理基因的密码.心理主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进一步实践探索,将有可能回答心理基因论与进化心理学关于生物性与社会性分歧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每个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受到不同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也会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个体在社会化的不同阶段,其社会心理成熟水平也有差别,必然会对其学习有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成人的社会心理成熟水平与成人学习的关系,力求把握其中规律,以期提高成人学习效率,保证成人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主体心理构架是因人而异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会随着生理和经验的种种因素,如年龄、气质、个性、智力、才能、教育……特别是主体的气质、个性,主体独特的生活遭际,主体所受的族的影响(集体原型的复呈)等等而出现差异。因此,作家在对现实印象进行创造性加工的创作过程中,受到这种心理构架的制约,从而使作品显示出浓重的个性色彩。本文力图从这一角度对屈原的创作心理作初步探讨。 (一) 屈原的心理构架是丰富复杂的。而占据在诗人这多层次心理结构最深层的,则是一种郁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资本是超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本文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从积极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积极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职称和学历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积极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水平有正向的预测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开发希望、增强韧性和保持积极乐观等方式,提升积极心理资本,增强工作投入水平,促进有效管理,从而由积极和个体发展成积极的组织,最终形成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一、儿童社会化发展与游戏教学 从个体发展来看,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是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掌握中介工具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忘掉年龄,保持旺盛活力.人的生理年龄是客观的,但心理年龄则不同,它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有人刚过花甲之年,就不断暗示自己老了.这种消极心理是健康长寿的大敌.俗话说:"人不思老,老将不至."  相似文献   

7.
忘掉年龄,保持旺盛活力.人的生理年龄是客观的,但心理年龄则不同,它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有人刚过花甲之年,就不断暗示自己老了.这种消极心理是健康长寿的大敌.俗话说:"人不思老,老将不至."  相似文献   

8.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同时代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其100多年短暂发展历程中,相关自然科学的诸多理论或被借鉴,或被移植来充实心理学的研究,并推动心理学不断地向前发展。安全流变—突变规律作为安全科学的本质规律和统一规律,其方法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理论视角。借鉴安全流变—突变理论开展心理学研究,不仅是恰当和可行的,而且可对心理变化过程进行新的诠释,对心理干预进行关键节点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个性,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由于各学科对个性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不同学科对个性又有着各不相同的规定,比如心理学从个体心理特征的角度把个性规定为“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289页)“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个别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普通心理学》第5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等等.教育学则侧重于从揭示个体全面发展的有效条件,个性发展的规律、标志及其阶段来给个性下定义.社会学则侧重于个体品质的社会决定因素与社会影响,把个性规定为:“在最一般形态上表示的是人的社会性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历史地确定下来的联系.”(《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原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0页)  相似文献   

10.
政治心理学起源于对政治现象中政治人的精神与生理的关注,故此,对于政治人格的精神病理学研究一直是这门学科的主题。然而,人格一词对于政治学家和心理学家而言范围大小不同,心理学家将人格作为解释个体在面临不同刺激时的行为反应模式,政治学家更倾向于将人格看作一种心理防卫机制,进而探讨这种机制对于政治行为产生的影响。从概念界定到研究方法等方面,精神分析既促进了人格研究的深化和成型,又给政治—人格分析法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人的心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心理生成机制上看,社会心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心理凝炼和升华的产物.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心理接受机制上看,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行,要经过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这五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心理阶段.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机制的运行过程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心理个体化和个体心理社会化双向互动的无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周琳 《家庭科技》2023,(5):21-23
<正>心理安全感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维持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要素,也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之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心理安全感定义如下:一种能够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给人自由和自信感的心理状态。在当代社会,青少年面临着来自主观和客观环境的多方压力,当他们无法有效地疏导这些压力时,心理安全感就会降低,安全感的缺失不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青少年“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炳全 《社会科学》2006,24(6):184-192
文化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跌宕起伏,由最初的半中心到边缘化再到复兴和中心化。文化地位的变迁反映了心理学研究理念、科学观、研究方法和技术等的发展变化,因此可以此为基础来了解, 把握心理学的发展规律,明确心理学的发展方向。由文化在心理学中的变迁过程可以预见,将来文化将占据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对整个心理学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中国的心理学研究应把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围绕中国人的优化开展研究,积极探讨中国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演变及将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人的心理是社会生活的产物,种种文艺心理的形成都可以在社会生活之中找到其终极原因。但是事情远非到此为止。如果将文艺心理与其由以产生的社会生活之间的根本性联系仅仅理解为一一对应的线性因果联系,那么将忽视人本身的各种主观条件在文艺心理的发生发展中的中介作用,最终势必重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复辙。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扭转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将刺激与反应理解为线性因果关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致力于寻求和剖析那些介乎刺激与反应之间并影响着最终结果的中介因素,从托尔曼的  相似文献   

15.
论个体心理—社会心理的互动与心理的社会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生活于一定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理是对人的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把握和体验。不同的个体在社会关系网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个体心理首先是社会人的心理,是社会角色心理。通过社会交往,个体形成社会人的心理和实现个体心理的社会化。在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的互动过程中,一方面社会心理为个体心理所整合,内化为个体心理,另一方面某些个体心理为社会其他成员普遍接受,升华为社会心理,使社会心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在迄今为止的社会科学文献中 ,社会化(socialization)概念的频繁使用和专门研究主要是和社会学、心理学及人类学相关的。这些性质各异的学科对社会化研究的视角尽管不同 ,重视人的个体心理、情感、意识、性格及行为的发展变化却是其共同之点。在此 ,“社会化”常包含有作为个体的人向着与社会需求契合一致方向变化的意义 ;社会化研究主要以这种变化的发生、条件、实现及其结果即以人类个体社会性的生成及其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人主体性的建构为重点 ;其研究的目的除了个性生成及社会化过程的机理揭示外 ,主要在于发现或…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 成是社会环境和青少年自身心理背景相互作用 的结果。体现个体心理对外界因素积极的、能 动的反映,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其行为常带 着情绪性和盲目性的特点,因他们一般不具备 典型的反社会人格,因此,他们的犯罪心理不但 可以预防,也较容易在外界积极因素的影响下 实行良性转化。依据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分析, 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预 防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有的夫妇一跨入中年,性生活就淡漠起来,甚至感到索然无味,而有的夫妇却能逐渐步入更健康、更愉悦的轨道呢?美国性病治疗与研究学会主席莎莉认为:这是由于个体间的知识水平与相互理解程度不同造成的。 人步入中年后,其心理状态、身体素质、荷尔蒙,乃至控制性生活的最活跃的器官——大脑和下丘脑性中枢中某些物质都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于中  相似文献   

19.
对心理学研究中环境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人的心理行为所处的环境。在心理学研究和发展中,关于环境的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差别和完全不同的确定。这包括把环境理解为物理的环境、生物的环境、社会的环境、文化的环境、心理的环境等。心理学研究一直非常重视环境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但所理解的环境只是远人的存在,是外在的存在,是客观的存在,是外力的作用,是强加的作用。应该把环境与心理理解为交互的和共生的过程。这就不仅是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而且也是心理对环境的觉解,也是心理作用于环境的变化。心理环境的概念就是有关心理与环境的共生历程的最好描述。共生性的历程就是一体化的历程,就是成长性的历程。任一方的演变或发展都会带来另一方的改变或成长。心理环境的概念是对共生历程的最好描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就是讲人的发展。因而,人如何发展,个体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就成为现代社会每个人关注的焦点。就现实存在的个体而言,是接受伦理律令,在知情意整体中实现自己成为道德主体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对现实不是一味顺从,简单承认,而是要立足现实,又要超越现实。道德教育的问题是一个教育哲学问题,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本文把思考的中心放在人的道德发展,道德主体如何在道德教育影响下,从认知到情感再到意志的过程,并在实证科学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探讨道德教育对人格提升的运作机制,揭示道德主体心理发展过程和丰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