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仲淹与邹平张念书北宋的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公元989一1052),一生出将入相,功业文章,彪炳青史;人品道德,壮志情操,传颂千古。作为文学家,干载之下,即便是对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不甚了解的宰宰学子,一提起他在《岳阳楼记》中写下的...  相似文献   

2.
范仲淹对民本思想的实践张念书范仲淹(989—1052)是北宋的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生格言,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他身体力行,一生以人民、国家利益为重,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先忧后乐”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正> 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和邹平县联合发起的“范仲淹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5月20日至23日在范仲淹的第二故乡邹平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就范仲淹在政治、军事、学术、文学成就及其生平事迹,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考证。兹将此次会议的主要观点简述如下。一、范仲淹的生平业绩与人格范仲淹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出将入相,多所  相似文献   

4.
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范仲淹,已为人们所熟知,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之千古名句,尽人皆知,已成为中华民族士林中一切正直之人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资源。但作为思想家和儒学家的范仲淹,特别是作为理学先驱者的范仲淹,还不被人们所广泛了解。清孙奇逢作《理学宗传》,未曾提及范仲淹,到黄宗羲作《宋元学案》深入探论宋元学术,才追溯到道学产生之前的范仲淹、胡瑗、石介、孙复、李觏、欧阳修等人,并为范仲淹专门立了《高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具有舍己为公之心的著名政治家.他的品格不仅使他在当时受到了“士”阶层的推崇而获得“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的称誉,而且对后世的政治家也有重要影响.早年毛泽东就是受范氏影响者之一.不同的是,毛泽东并未简单地继承范仲淹的品格,而是对之加以改造、升华,成为更优良的东西.这是使毛泽东得以从当时诸多政治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巨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李宏生 《东岳论丛》2003,24(2):144-144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杰出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人们往往注意的是范仲淹的政治和军事战略才能 ,却没有足够重视他的文学成就 ,也很少有人对范仲淹文学创作进行全面研究。因此 ,人们往往不能对其创作作正确评价。范仲淹作品不被确切认知是因为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使然 ,往往从政治家的角度看待他 ;范仲淹一直难以以文闻名的主要原因是其政治才能和影响掩盖了其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8.
<正> 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一生出将入相,功业文章,彪炳青史;人品道德,壮志情操,传颂千古。但也很少有人知道,范仲淹一生学问、思想根基,是在有“副岳”之称的山东长白山下的邹平县打下的。范仲淹两岁丧父,四岁随改嫁的母亲来到邹平县长山镇,在邹平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至今邹平境内还有着许多范仲淹的遗迹、民间传说和轶闻。他“画粥断齐”、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勤廉爱民 ,不论为官何处 ,都能把民众疾苦放在心上 ,体察民情 ,为民排忧。晚年他用自己节省下来的俸禄在家乡创办义庄 ,接济族人 ,历史上影响巨大。范仲淹的这些行为与他的家庭环境和北宋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穆朝庆 《中州学刊》2007,(6):159-162
范仲淹是北宋中期一位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庆历年间推行新政,对教育和科举的改革力度很大。范仲淹从循名责实的选士观出发,做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虽然新政中废,但其影响是深远的,与其后的王安石变法有着前启后承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的范仲淹已为人们所熟知,作为文学家的范仲淹似尚未为论者所重视.也许是他的政治业绩掩盖了其文学成就。其实,范仲淹不仅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还是个享有时誉的作家,诗词文赋,诸体皆备,理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抑末扬本,去《郑》复《雅》”的文学理论毫无疑问,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但范仲淹也在新古文运动中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元初赵孟坚说:“庆历以前,六一公欧氏未变体之际,王黄州(禹  相似文献   

12.
范仲淹基于现实治理之立场,本乎儒家"诗教"之主旨,诗歌创作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因此,他的诗歌创作首先是他政治家品格和胸襟的从容展现.同时,范仲淹辗转各地为官,浏览了诸多大好湖山,诗人将对景物的欣赏和仕途挫折带来的情绪波折,都寄之诗歌,显示其生活审美情趣的丰富多彩.范仲淹为人刚直不阿,充满浩然之气.这股浩然之气贯注到到诗文创作中,形成其鲜明特色,但范仲淹日常待人却极其平易,其诗歌总体风格与之相似,皆以"平和温洽"见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术界对宋学源头的考察日益深入,不但揭示出北宋孙复、石介、胡瑗三先生为宋学之滥觞,而且进一步肯定此前的北宋学者和政治家范仲淹是宋代复兴儒学的开山,引领宋学研究风气之先声。范仲淹不但对《易经》有深入研究,而且在《春秋》研究上也有一定造诣,成为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北宋《春秋》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所谓“永贞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永贞革新”者,是近二三十年来某些教科书上出现的新辞语,用来肯定唐顺宗时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的活动,称之为革新运动。 但从对这个革新运动的论述来看,实在并无多少新内容。旧时代的文人、政治家中早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见解,如北宋时的政治家范仲淹就认为: 刘禹锡、柳宗元、吕温坐王叔文党贬废不用。览数君子之述作,体意精密,涉道非浅,  相似文献   

15.
厉原 《快乐青春》2014,(10):35-36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之手,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中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历史上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6.
<正> 范仲淹(989—1052)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为官期间,不仅注意革新政治、加强国防,而对经济工作也十分重视,曾为改善北宋经济,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在其管辖范围内,也进行过一些经济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在一些有关范仲淹的论著中,对此却比较忽视,故本文拟就这一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试论范仲淹的诗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被朱熹誉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朱子语类》卷129)的北宋名臣范仲淹,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元好问称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见。”(《遗山先生文集》卷38)如范仲淹入相出将的政绩一样,他的才艺也是多方面的。他精通琴律,书法很好,诗词文章也都有脍炙人口之作留传后世。范仲淹的散文和词的成就早有公论,毋庸多说。他的诗名似乎不为后人所重视,在诗歌史上也无有一席之地,但是范仲淹的诗却自有一种独特的风格,而且有裨于我们从侧面研究范仲淹的人品思想。笔者不揣浅陋,对范诗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中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在宋夏战争的陕西战场上,他选将练兵,整修堡寨,有力地抗击了元昊的侵扰;在担任参知政事期间,进行政治改革,主持了《庆历新政》;在文学上,他写出了《江上渔者》、《岳阳楼记》等优秀作品,至今脍炙人口。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我们认为,范仲淹的功绩固然值得称赞,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他在个人修养及从政方面,有一些好的品质作风,也是应当加以肯定并予以批判继承的。  相似文献   

19.
范仲淹究竟到过湖湘没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学家、文学史家的专著、散文选本到大、中学语文教材,在评述或简介范仲淹及其《岳阳楼记》时,对范仲淹是否到过湖湘的问题,都感兴趣,而意见往往各执一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程应一《范仲淹新传入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李涵、刘经华《范仲淹传入即是其例:前者说范仲淹年幼时,随其母亲、后父“经过岳州越洞庭而西”,到过增州安乡县,“岳州给他的印象是极深的”,“除了这一回去过安乡外,此后便没有再到过湖湘”;后者说“范仲俺一生并没有到过洞庭湖”,他能在《岳阳楼记》中把洞庭湖描绘得有声有色、十分逼真,…  相似文献   

20.
略论范仲淹与范氏义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社会改革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我国一份珍贵的历史精神遗产。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先忧后乐观,并非纸上谈兵,而是行动的准则。他晚年创建的范氏义庄乃是先忧后乐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